"东有青龙西白虎":左右神策军护卫着宫廷、负责行征伐事,
# 东有青龙西白虎:《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西宫参为白虎。龙虎系想象中将星宿连级而成的形象。这里喻指神策左、右二军。
"中含福星包世度":中间有君王敬宗包括世间法度,沉迷宴乐。
# 包世度:包括世间法度。,福星:即岁星。“星”,《乐府诗集》作“皇”。《晋书·天文志》说岁星是人主之象,主福。这里喻指敬宗。
"玉壶渭水笑清潭":玉壶装着的清澈的渭水嘲笑在自然中流淌着的清潭,
"凿天不到牵牛处":大兴土木,凿天几遍还是到达不了银河。
# 牵牛:牵牛星。《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凿天:所指即发军于禁中穿池之类。按《通鉴》:宝历二年(826)正月,以诸军丁夫二万入内穿池修殿;八月,观竞渡于新池。
"骐𬴊踏云天马狞":麒麟驾着云,天马露出狞恶的面目,它们在皇帝左右,
# 骐驎:一作“麒麟”。
"牛山撼碎珊瑚声":当年齐景公在牛山留下亡国之叹,石崇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珊瑚树。
# 牛山:暗示君主去国而死。《列子·力命》:“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平?”石紫曾以铁如意击碎王恺珊瑚树。此句似暗写敬宗被宦官所杀。
"秋娥点滴不成泪":如今,皇帝早夭,未曾册后,后宫嫔妃哭悼无人,只有零星眼泪,
# 秋娥:指后宫嫔妃。
"十二玉楼无故钉":十二座华美的楼阁连以前的钉子都找不到,极尽奢靡。
# 无故钉:即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之谓,言其大兴土木,宫室侈丽。
"推烟唾月抛千里":烟云被粗暴推开,明月遭唾弃远离,天地间唯余空旷寂寥。
# 推烟唾月:程梦星曰:“谓崩后景明,譬如烟沉月堕。”
"十番红桐一行死":繁复的乐声戛然而止,华美的琴瑟一齐枯朽,繁华尽逝如死寂。
# 十番红桐一行死:史载敬宗死后,宦官刘克明等矫请上旨,以绛王悟权勾当军国事。权密使王守澄等以卫兵迎接王涵入宫,发神策军进计。斩刘克明等,绛王亦为乱关所杀。句或即指此次宫廷之变乱。
"白杨别屋鬼迷人":墓旁的白杨萧瑟,鬼啸迷惑众人,
# 白杨别屋:指坟墓。坟上多种白杨,故云。
"空留暗记如蚕纸":只在稗官野史上留下如蚕纸一般的暗记。
# 暗记:谓其事秘而不宣,唯间有暗记于稗史者。
"日暮向风牵短丝":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风牵动短丝般的细草,
# 牵短丝:牵动短丝般的细草。
"血凝血散今谁是":那血才凝聚又立马消散的,到底是谁呢。
# 血凝血散:谓血乍凝,旋即消散。指敬宗少年而夭。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借古讽今诗。诗中借北齐后主高纬“无愁天子”的典故,呈现其从“无愁”到“喜忧参半”再到“有愁”的过程,讽喻了唐敬宗贪图安逸而导致祸乱的史实,表达了修明政治的重要性。
2. 写作手法
用典:“骐麟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借“牛山”典故,将神话奇幻意象(骐麟、天马)与蕴含历史悲情的典故融合,以“撼碎珊瑚声”营造激烈、破碎氛围,暗示帝王失国的哀痛与覆灭之感,让历史典故的厚重悲情,借奇幻笔触传递,增添诗歌的深沉意蕴与历史感。借古讽今:通过叙述北齐后主“无愁”而终致亡国的历史,影射当时唐敬宗耽于安逸的现实,委婉地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描绘出一幅表面安宁祥和之景,神策二军(青龙、白虎象征)护卫皇帝,皇帝福泽深厚,玉壶般的渭水似乎在嘲笑清潭。但实际上,神策军被宦官把持,看似太平的景象下危机四伏。这几句通过营造“无愁”的表象,实则为后文揭示“有愁”埋下伏笔,在语言上用词看似平和却暗藏玄机,如“笑”字赋予渭水以拟人化的情感,却蕴含着对虚假太平的讽刺。“骐驎踏云天马狞”至“十二玉楼无故钉”,“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狞”字形象地刻画出所谓护卫者的狰狞可怖,暗示朝廷局势的严峻。运用“牛山”典故,暗示帝王将面临去国而亡的命运,“珊瑚碎”则表达出对这种结局的惋惜。“秋娥点滴不成泪”与“十二玉楼无故钉”形成鲜明对比,帝王生前的奢华与死后的凄凉形成反差,展现出其命运的悲哀,在表达技巧上,借典故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推烟唾月抛千里”至结尾,“推烟唾月抛千里,十番红桐一行死。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日暮向风牵短丝,血凝血散今谁是”,描写出皇位更迭时的惊心动魄,“十番红桐一行死”暗示了宫廷斗争中各方势力的覆灭。而后描绘敬宗陵墓的凄凉之景,“空”“暗”等字渲染出压抑、孤寂的氛围,“血凝血散今谁是”既是对敬宗早夭的哀叹,也以一种强烈的情感对后来为政者发出告诫,在内容主题上,深化了借古讽今的主旨,表达出对帝王荒政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北齐后主高纬这位“无愁天子”为例,诗人借之影射唐敬宗,批判他沉迷安逸享乐,最终引发祸乱的现实,从反面警示修明政治、居安思危对王朝存续的关键意义。
# 此真鬼诗,大似长吉手笔。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起四句,极写无愁。“麒麟”四句,乱离之况。“推烟唾月”以下,国亡家破后,伤心惨目,读之觉一片鬼气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天文志》:“岁星所在,其国多福。可伐人,人不可伐。”一段无愁。二段有愁。三段又到无愁。四段同归于尽,果有愁。东西,例南北也。中有福星包涵万物。玉壶之明,注渭水,笑清潭不如,言其人心无所不至,但不能至河汉耳。麒麟天马,踏空而来,如齐景公牛山忧生,撼碎珊瑚。旦秋娥滴泪,而玉楼巳无故钉矣。烟月一抛,红桐俱死,白杨萧萧,徒记生平于蚕纸,谓青史也。日暮短发,死生相乘,果不能无愁也。题曰《北齐歌》则曲名起齐可知,然则诗亦刺高齐之作。 [3]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
下一篇:唐·李商隐《漫成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