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huò
shān
驿
lóu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miào
liè
qián
fēng
jiǒng
lóu
kāi
wàng
qióng
lǐng
lán
wài
bēi
yàn
yáng
zhōng
ruò
liǔ
qiān
tiáo
shuāi
miàn
fēng
guān
yǒu
kuáng
niè
lǎo
shēng
gōng

译文

庙宇排列在前方遥远的山峰之上,楼阁开窗后向四周眺望视野极为开阔。山岭间的小兽隐现在山间雾气之外,陂塘上的雁群沐浴在夕阳之中。柔弱的柳枝缀满了露珠,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壶关一带还有叛乱的恶贼,希望将士们迅速继承前辈的功勋,平定叛乱。

逐句剖析

"庙列前峰迥":庙宇排列在前方遥远的山峰之上,

"楼开四望穷":楼阁开窗后向四周眺望视野极为开阔。

# 穷:尽。,楼:指驿楼。

"岭鼷岚色外":山岭间的小兽隐现在山间雾气之外,

# 岚:山间的雾气。,鼷:一种小老鼠。

"陂雁夕阳中":陂塘上的雁群沐浴在夕阳之中。

# 陂:池塘。

"弱柳千条露":柔弱的柳枝缀满了露珠,

# 露:指将要凝成露水的湿润水汽。

"衰荷一面风":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曳。

# 一面:一派。面:一作向。

"壶关有狂孽":壶关一带还有叛乱的恶贼,

# 狂孽:指刘稹。孽:罪恶。,壶关:古关隘。因为山形像壶,在此设置的关隘就叫壶关。故址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东南。这里指刘稹的老巢潞州。

"速继老生功":希望将士们迅速继承前辈的功勋,平定叛乱。

# 老生:指宋老生。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屯守霍邑,抗拒李渊。因而运粮不便,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劝乃止。有一白老人求见,自称是霍山神使,要李渊于八月雨停时,从霍邑东南出兵,到时他将相助。李渊依言进军,果然斩杀宋老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霍山驿楼》为唐代李商隐的五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于驿楼远眺,霍山的岳庙远列在峰前,暗伏汉高祖得神助斩杀隋将宋老生的典故;颔联与颈联描绘驿楼四望所见的薄暮萧瑟之景;尾联由“壶关”触动心中积郁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迫切心情。全诗借景抒情,以远眺所见的冷落景色暗示国家的衰颓,感叹执政者的无能,语言精炼,用典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秋天,讨伐叛镇刘稹的战事仍在进行,诗人在往返永乐(今山西芮城)与太原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登高诗。通过描写庙立前峰、楼开四望所见的岭岚、陂雁夕阳,弱柳带露、衰荷迎风的秋景,展现了对边患的忧虑,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与对平乱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用典:“速继老生功”一句运用典故,“老生”指唐代名将哥舒翰,他曾在边疆屡立战功,此处以“老生功”代指平定叛乱的赫赫功绩,借历史人物的典故暗寓对当下平定壶关“狂孽”的期盼,使忧国忧民的情感有了历史依托,增强了情感的厚重感与说服力。虚实结合:前六句“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是实写,细腻描摹登楼所见的实景:远山寺庙、开阔视野,岭上岚气、陂塘雁影,带露弱柳、迎风衰荷,将秋日萧瑟景致具象化;后两句“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则为虚写,由眼前实景转入对边患的忧虑与平乱的期盼,虚景依托实景而生,实景因虚景的情感注入而更显沉郁,虚实交融间既展现了自然之景的苍凉,又凸显了忧时济世的情怀。景物描写:“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描绘岭鼷在岚色之外,陂雁飞翔于夕阳之中,营造出开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进一步刻画近处秋景,柔弱的柳丝挂满露珠,衰败的荷叶在风中摇曳,强化了萧瑟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诗人登上霍山驿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前峰上排列的庙宇,“迥”字突出了庙宇的遥远,给人一种肃穆、悠远的感觉。站在驿楼上视野极为开阔,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一个“穷”字,尽显视野之广,为下文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颔联“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诗人将目光投向更远处的山岭和天空。“岭鼷”在岚色之外,“岚色”为山岭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神秘感,而岭鼷的渺小与岚色的广阔形成对比,更显环境的幽深。“陂雁夕阳中”描绘了大雁在夕阳余晖中飞翔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美、壮阔的氛围。这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开阔而略带凄凉的秋日山水图。颈联“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诗人将视线从远处拉回到近处,细腻地描绘了眼前的景物。“弱柳千条露”,柔弱的柳丝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千条”写出了柳枝的繁茂,“露”则增添了清新、柔弱之感。“衰荷一面风”,衰败的荷叶在风中摇曳,“衰荷”与“弱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兴衰变化,“一面风”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吹过荷叶的沙沙声,进一步强化了秋景的萧瑟与凄凉。尾联“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诗人笔锋一转,由眼前的自然景象联想到国家局势。“壶关有狂孽”指出壶关地区出现了叛乱势力,这一消息打破了前文营造的宁静氛围,使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速继老生功”则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希望能有人迅速像唐初名将刘弘基那样建立功绩,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的安定。此联将诗歌的主题从对秋景的感怀升华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精炼,诗人注重字句锤炼与典故运用,这也是李商隐作诗的常用手法。他对“霍山神使”的典故加以润色,使其与现实相勾连,不仅内涵丰富,且意境新颖。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取向:写景时,他留意体态纤弱、情调萧瑟的事物,如“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这既借景展现了刘稹叛乱下的社会衰颓,抒发了自身的嫉恶之情;又以柳与残荷的命运象征自身的不幸遭遇,凸显出诗人刚劲的志气与耿介的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有气格,但三句太无理,岚色之外,岂能见小鼠乎?问:末二句似突出?曰:登高望远,忽动于怀,兴寄无端,往往有此似突而究非突,盖其转接之间以神而不以迹也。

清纪昀《抄诗或问》

# “岭鼷”是比喻,与“陂雁”句一虚一实,言远望岚色外,遥山数点,有如小鼠耳。不得以“无理”病之。结用霍山神告高祖事,方与上“庙”字相应。

近代史学家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残雪》

下一篇: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