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商於地":在商於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 商於: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
"凭君泣路岐":你我忧伤离别,请你还是不要在这分手之地哭泣吧。
# 路岐:歧路;岔道。
"固难寻绮季":世上本来就难寻像绮季那样的贤德之人,
# 绮季: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后泛指隐士。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
"可得信张仪":反而像献商于地骗楚王的张仪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请你千万不要轻信。
# 张仪:(?一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万荣)人,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
"雨气燕先觉":天阴欲雨,燕石山燕子会最先觉知,
"叶阴蝉遽知":树叶间树阴变得浓密夏蝉会马上觉知。
"望乡尤忌晚":前行时最忌讳在傍晚时分回望故乡,
"山晚更参差":因为傍晚时的山路望去更加崎岖迢远,让人感到歧路茫茫。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丰都李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商於古道的悠久历史与复杂地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点出行旅之难与离愁别绪。颔联“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用典故表达了人生道路选择之难与世事多变,需明智应对。颈联“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以自然界的燕子与蝉为喻,形象地写出细微变化中的敏感与警觉。尾联“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将视角拉回行旅之中,表达了临行前的惶惑和迷茫。
2.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中,诗人分别引用了“绮季”和“张仪”的典故。绮季是汉初的贤士,象征着隐逸和高洁;张仪则是战国时期以欺诈著称的纵横家,象征着世事的险恶和人心的难测。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艰难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将自然变化与诗人对离别、未来的敏感和警觉相结合。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离别时的氛围,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担忧。
3. 分段赏析
首联:“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商於古道,这里历史悠久,地形复杂,自古便是离别之地。诗人劝友人不要在此地哭泣,但离愁别绪已难以抑制。颔联:“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颔联用典,提到“绮季”(隐士)和“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以欺诈著称)。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人生道路选择的艰难和世事的无常,暗示友人在前行时需谨慎应对。颈联:“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颈联以自然景象为喻,写燕子感知雨气、蝉察觉叶阴的变化,象征着诗人对细微变化的敏感与警觉。这里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希望他能敏锐察觉世事变化。尾联:“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尾联将视角拉回行旅之中,诗人提醒友人,望乡时最忌讳在傍晚,因为此时山路更加崎岖,归途更加迷茫。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迷茫与不安。
上一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冬》
下一篇: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