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东日出天西下":太阳才从东边升起,就从西边落下,
# 天东日出天西下:谓冬日白天短暂。曹植《赠徐干》诗:“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雌凤孤飞女龙寡":雌凤独自飞翔,女龙孤独无伴。
# 雌凤:指所思女子姊妹二人。
"青溪白石不相望":青溪与白石相互无法望见,
# 白石:白石郎,谓使君。,青溪:指女子。
"堂中远甚苍梧野":堂上与苍梧野相比,显得更为遥远。
# 苍梧野:似暗用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故事。指双方同处堂上而又能相望,但却比苍梧之野更为杳远。
"冻壁霜华交隐起":寒冷的墙壁上,霜花相互交叠,隐隐浮现,
"芳根中断香心死":芳香的根部折断,香气消逝
# 芳根中断香心死:良缘已断,愁心欲死。芳根、香心:指情缘。
"浪乘画舸忆蟾蜍":女子在波浪中乘坐华丽的船只,回忆起月中的蟾蜍,
# 蟾蜍:指月。,浪乘画舸:空乘画船,空乘理想之舟。
"月娥未必婵娟子":月中嫦娥也未必像自己这般孤单。
# 婵娟:美好的样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楚地与南方的乐器声,都引发女子同样的愁绪,
# 楚管蛮弦:楚地也称南蛮,这里泛指南方音乐。
"空城舞罢腰支在":空城之中舞蹈已停止,只剩下舞女的腰肢依旧。
"当时欢向掌中销":过去的欢乐时光,都像在手掌中消散一样,
# 掌中:相传赵飞燕体轻能作掌上舞。
"桃叶桃根双姊妹":想起如桃叶、桃根般的双姊妹。
# 桃根:传为桃叶之妹。,桃叶:东晋王献之的妾。
"破鬟矮堕凌朝寒":晨起时,女子发髻蓬松,冒着早晨的寒冷,
# 矮:一作委,一作倭。,破鬟:蓬乱的发鬟。即倭堕髻,又叫堕马髻,发髻偏向一边,似堕非堕。
"白玉燕钗黄金蝉":女子头上戴着白玉制成的燕钗和黄金打造的蝉形首饰。
# 黄金蝉:首饰。一种蝉形的头饰。,燕钗:首饰。
"风车雨马不持去":风车雨马不将自己带走,
# 风车雨马:指风雨化为车马。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曾于此地建造黄金台,招贤纳士。
"蜡烛啼红怨天曙":蜡烛流着红色的蜡泪,埋怨天已破晓。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诗。描绘了在寒冬时节,女子失侣后孤独无依的凄惨状况。诗中通过对女子所处环境的描写,如“冻壁霜华交隐起”,体现其孤冷心境;以“楚管蛮弦愁一概”等语句,表达出女子因爱情破灭而产生的无尽哀愁;借“桃叶桃根双姊妹”等典故,展现女子往昔欢乐不再的悲叹,营造出哀伤悲苦的氛围,表达了对这段悲剧爱情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象征:“雌凤孤飞女龙寡”,用“雌凤”“女龙”象征孤独的闺中女子,以神话意象强化孤独感,使抽象情感具象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借冻壁霜华的寒冷之景,抒发女子内心如芳根中断般的绝望和心死之情。对比:“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将过去与姊妹们一起的欢乐时光与如今的孤独寂寞作对比,突出女子对往昔的怀念和当下的哀怨。想象:“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展开想象。“蟾蜍”是月中的象征物,传说月中有蟾蜍。诗人想象自己乘坐在画舸之上,在波浪中前行,此时回忆起月中的蟾蜍,进而联想到月娥。
3. 分段赏析
《燕台四首·冬》诗人以“天东日出天西下”描绘出冬日白昼短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的氛围。“雌凤孤飞女龙寡”直接点出诗中女子的孤独处境,以“雌凤”“女龙”来比喻女子,强调其身份的高贵,却又孤独无伴,为全诗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情感基调。“青溪白石不相望”借青溪石郎的典故,暗示美好的一对本应相伴,却无法相见。“堂上远甚苍梧野”则将女子与男方的分离比作帝舜与娥皇、女英的生离死别,且更强调这种分离的可悲,因为帝舜与二妃毕竟曾有过结合,而诗中的女子与男方却只是相思不相见,进一步深化了分离的痛苦。诗人用“冻壁霜华交隐起”描绘出寒冷凄清的环境,象征着女子内心的绝望。“芳根中断香心死”以香草的根断心死来比喻女子情感的断裂与绝望,形象地表现出她在无法与爱人相见后的悲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绝望,情与景相互交融,将哀伤的情绪推向高潮。“浪乘画舸忆蟾蜍”是诗人的假想,想象男方即使乘着画船去到月宫,会见嫦娥。“月娥未必婵娟子”则进一步说明,在愁苦的折磨下,嫦娥也未必如当年那般美好,暗示了女子在孤独愁苦中容颜憔悴,也表达出一种对美好消逝的无奈与哀伤。“楚管蛮弦愁一概”写出地方音乐听起来让人忧愁,越是热闹的乐舞,越让人感到哀愁。“空城舞罢腰支在”描绘了舞罢人去城空的场景,唯有婀娜的舞姿留在记忆里,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更增添了孤独与凄凉之感,让人感受到欢乐过后的无尽落寞。“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此联借赵飞燕能作掌上舞的典故,以及晋朝王献之与爱妾桃叶、桃根姊妹分别的故事,说明曾经的欢乐如掌心的珍爱之物般消逝不存,抒发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深沉遗憾与哀怨,将对往昔欢乐的怀念与如今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这两句是对女子过去欢乐时模样和装扮的回忆。在寒冷的清晨,她精心梳理发髻,佩戴白玉燕钗和黄金首饰,展现出她当时备受宠爱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女子曾经的幸福生活,与现在的孤独凄凉形成强烈的反差,进一步突出了今昔之悲。“风车雨马不持去”写出女子如今无法借助风雨去到爱人身边,表达出一种无奈与绝望。“蜡烛啼红怨天曙”则将女子比作蜡烛,在天亮时泪尽熄灭,以蜡烛流泪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的哀怨与痛苦,以及对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怨恨,使全诗在哀伤的氛围中结束,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燕台四首·冬》作为李商隐仿“长吉体”艳诗的出色篇章。李商隐巧妙地借鉴李贺诗风,却又别出心裁地融入自身特色。他以奇幻想象勾勒出女子所处的朦胧冬境,“冻壁霜华交隐起”,借冰冷霜壁之景,将女子内心的孤寂绝望烘托得淋漓尽致,与李贺追求强烈刺激不同,李商隐营造的意境更显迷离温婉。诗中秾艳词采的运用,对女子“白玉燕钗黄金蝉”装扮的描写,不仅未流于俗艳,反而与炽热痴迷的情感相得益彰,生动展现出往昔爱情的美好。随着四季流转,从春之寻觅、夏之企盼,到《燕台四首・冬》诗中女子根断心死,情感层层递进,悲剧色彩愈发浓郁。“幽、忆、怨、断”四字精准概括情感轨迹,整首诗哀感缠绵,读来一唱三叹,尽显华艳而朦胧的独特风格,让人为之低吟回味,充分彰显了李商隐在爱情诗创作领域的高超造诣。
# 朱彝尊曰:语艳意深,人所晓也。以句求之,十得八九,以篇求之,终难了然。定远谓此等语不解亦佳,如见西施,不必识姓名而后知其美,亦不得已之论也。何焯曰:寄托深远,耐人寻味。纪昀曰:纯用长吉体,亦自有一种佳处,但究非中声耳。
清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寄托深远,与《离骚》之赋美人、恨蹇修者,同一寄兴。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 程梦星曰:四诗乃《子夜四时歌》之义而变其格调者,诗无深意,但艳曲耳。其格调与《河内诗》,皆取法于长吉。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 首篇细状其春情怨思,次篇追叙旧时夜会,三篇彼又远去之叹,四篇我尚羁留之恨。每章各有线索,否则时序虽殊,机抒则一,岂名笔哉!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唐季有此一派,于诗教中固非正轨,然而神味原本《楚骚》,文心藉以疏瀹,譬之金石灵品,得诀者炼服以升仙,愚懵者乃中毒而戕命矣。徐武源曰:《柳枝诗序》“能为幽忆怨断之音”,将无此四首分属乎?春之困,近乎幽;夏之泄,近于忆;秋之悲,邻于怨;冬之闭,邻于断。玩其词义颇近,其间字样亦有彼此参杂者,而大旨不离乎是矣。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义山诗如《无题》《碧城》《燕台》等诗,且放空著,即以为如《离骚》之美人香草,犹有味也。要其人风情固自不浅。
清秦朝纡《消寒诗话》
# 四首实奇绝之作,何减昌谷(李贺)?
清何焯
# 燕台,唐人惯以言使府,必使府后房人也。
清冯浩
# 唐人能学长吉者,首推玉溪,其次则温飞卿……玉谿生此种数篇,凡长吉已用之典,一概不用,而独取未经人道者探寻用之。且语语运以沉思,出之奇笔,读之如异书占刻,光怪五色,不可逼视。如此方能与长吉代兴,如此方许其学长吉之诗。彼徒剥取其字面,自矜为牛鬼蛇神者,何曾梦见也哉!
近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诗中忽南忽北,正是原作者故弄狡狯,无意将谜底告人。
现代劳干《李商隐燕台诗评述》
# 像李商隐《燕台》这样的诗,它不是那么简单,很难说它是由心及物或者是由物及心,它整个四首诗都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不像《诗经》那么简单。
现代叶嘉莹
上一篇:唐·李商隐《圣女祠》
下一篇:唐·李商隐《送丰都李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