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hóng
shè
rén
shì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xuān
cǎo
hán
dān
fěn
huā
bào
绿
fáng
niǎo
yīng
bēi
shǔ
chán
shì
yuàn
wáng
tōng
nèi
cáng
zhū
yìng
guān
jiě
fāng
qiáo
nán
xún
lìng
guò
shí
sòng
xiāng

译文

萱草呈现出如丹粉般艳丽的色泽,荷花拥抱着绿色的花房。鸟儿仿佛在为蜀帝悲哀,蝉儿好似在对齐王抱怨。通往宫廷内部有收藏珠宝的府库,任职官员管理着制作玉器的作坊。桥南有像荀令一样的人经过,十里之外都飘散着他衣服的香气。

逐句剖析

"萱草含丹粉":萱草呈现出如丹粉般艳丽的色泽,

# 萱草:亦名忘忧草。花为红、黄等色,故曰丹粉。

"荷花抱绿房":荷花拥抱着绿色的花房。

# 绿房:莲子也。

"鸟应悲蜀帝":鸟儿仿佛在为蜀帝悲哀,

"蝉是怨齐王":蝉儿好似在对齐王抱怨。

"通内藏珠府":通往宫廷内部有收藏珠宝的府库,

# 通内:出人内室。

"应官解玉坊":任职官员管理着制作玉器的作坊。

# 解玉坊:解玉的作坊。,应官:当官。

"桥南荀令过":桥南有像荀令一样的人经过,

# 荀令:荀彧字文若,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习凿齿《襄阳记》:“刘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十里送衣香":十里之外都飘散着他衣服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韩翃舍人即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以韩翃和柳氏故事为题材,通过首联以萱草、荷花比韩翃与柳氏,颔联结合《柳氏传》喻其悲欢离合,颈联写韩翃内庭做官春风得意,尾联将其与荀令媲美,表达对韩翃际遇的歆羡。写作上运用了比喻、用典等手法。全诗巧妙地将故事与景物、人物相结合,含蓄地展现主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蕴藉、用典精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在首联“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中,诗人将韩翃比作萱草,将柳氏比作荷花,以萱草的艳丽、荷花的美好来形象地称赞韩翃与柳氏的风流美艳,使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可感。用典:颔联“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以及尾联“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均运用了典故。借蜀帝、齐王的典故,结合《柳氏传》内容,含蓄地暗示韩翃与柳氏之间的悲欢离合;以荀令留香的典故,类比韩翃的出众与春风得意,丰富了诗歌内涵,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委婉。

2. 分段赏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这两句是对韩翃和柳氏的形象比喻。诗人以萱草含着丹粉的艳丽,生动地描绘出韩翃的风流气质;用荷花拥抱着绿色花房的姿态,展现柳氏的美丽动人。一个“含”字、一个“抱”字,赋予了萱草和荷花以人的情感和姿态,使所喻之人跃然纸上。“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此联运用典故,借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悲啼,以及齐王死后魂魄化为蝉哀怨的传说,与《柳氏传》中韩翃和柳氏的悲欢离合相呼应。含蓄地暗示了他们经历的种种坎坷与哀伤,以典故中的悲情氛围烘托出韩柳二人故事的曲折性,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这两句直接描述韩翃在宫廷中的任职情况。“通内”点明宫廷内部,“藏珠府”“解玉坊”描绘出宫廷中藏有珠宝玉器的奢华场景,暗示韩翃身处其中,仕途顺遂、春风得意,从侧面反映出其地位与际遇的优渥。“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诗人以荀令留香的典故类比韩翃。传说荀彧(荀令)路过之处,香气能飘散数里。这里说韩翃路过桥南,同样能“十里送衣香”,意在称赞韩翃风度翩翩、声名远扬,其出众风采可与荀令媲美,进一步凸显对韩翃的歆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日日》

下一篇:唐·李商隐《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