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chūn
guāng
dòu
guāng
shān
chéng
xié
xìng
huā
xiāng
shí
xīn
hún
shì
yóu
bǎi
chǐ
cháng

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逐句剖析

"日日春光斗日光":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

#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日日:意为一天天。

"山城斜路杏花香":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

"几时心绪浑无事":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

# 浑无事:即全无事。浑:犹全。,心绪:心思,心情。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

"得及游丝百尺长":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南朝梁沈约《三月三山率尔成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山城斜路杏花飘香、春光与日光争艳之景,以“春光斗日光”展现春日盛景,借景抒情,表达内心复杂情绪。从“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可看出诗人对闲适心境的向往。全诗语言新奇,意境婉曲,在对春光的描写中,巧妙融入个人难以名状的心绪,体现出李商隐诗歌含蓄委婉、情思细腻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日日》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李商隐处于晚唐时期,一生夹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仕途不顺,命运坎坷。某年春天,他在山城的斜路上,看到春光与日光争辉,杏花飘香的景象,被烂漫春光触动,由此引发了内心幽微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进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山城斜路春光与日光争艳、杏花飘香的景象,通过“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展现春日的明艳。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幽微复杂的情绪融入其中,由眼前春光引发思绪,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表达出对内心平静、无挂碍状态的企盼。整首诗在春光的描写中,细腻地传达出诗人微妙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描绘出每日春光与日光争辉,山城斜路上杏花飘香的明媚春景。春光烂漫、花香四溢本是充满生机与美好的画面,但诗人却借此景含蓄地抒发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烦乱心绪。对比:末两句将自己被俗事缠身的“心绪”与自由自在的“游丝”对比,同时“绪”字双关,既指游丝又指心绪,巧妙地将无形的心理情绪与有形的游丝联系起来,深化了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日日”连用增强春日氛围,“斗”字为诗眼,让春光与日光充满生机,以开朗愉悦为底色。“山城斜路”点明位置,“杏花”具特色,“香”渲染,使春色从视觉、嗅觉立体呈现,且首句抽象描摹,次句具体状写,笔法富于变化。第二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诗人见游丝自由,对比自己被俗事缠身,生出羡慕。以双关的“绪”将“心绪”与“游丝”相连,构思巧妙,虽企羡游丝的自在,却无法实现,更显内心烦恼难堪。

4. 作品点评

《日日》是李商隐七绝中的作品。虽未涉及家国大事与宏大思想,却以细腻笔触展现独特魅力。诗中将春光与心绪巧妙融合,通过山城斜路杏花、游丝等寻常景象,传达出幽微复杂的情绪。其语言精妙,意象独特,以小见大,展现了李商隐诗歌善于捕捉内心微妙情感的风格,诗中运用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能引发读者对生活中细微情绪的共鸣,体现了诗人的抒情与表意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 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近代刘学锴《唐诗鉴赏辞典》

# 客子倦游,情味渺然。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

下一篇: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