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iē
zhī
zhī
chóu
ér
zhī
wéi
zhī
yóu
jiē
zhī
zhī
hài
ér
zhī
wéi
zhī
qín
yǒu
liù
guó
jīng
jīng
qiáng
liù
guó
chú
nǎi
wáng
jìn
bài
chǔ
yān
fàn
wén
wéi
huàn
zhī
guó
zào
yuàn
mèng
sūn
zāng
mèng
zāng
yào
shí
wáng
zhì
néng
zhī
zhī
yóu
wēi
shěn
jīn
zhī
rén
zēng
shì
cún
ér
ér
fèi
bèi
yíng
zhī
wèi
cún
miè
huò
zhào
guò
yǒu
néng
zhī
dào
míng
chéng
bìng
shòu
寿
jīn
zhuàng
bào
zòng
jiè
fěi
mào
zuò
jiè
shī
zhě
jiù

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可恨,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益处很大;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危害,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好处也很大。秦国有六国为敌,就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消灭以后,秦国便骄傲自满不久就亡国。晋军大败楚军于鄢陵,范文子认为留下后患;晋厉公不图上进骄侈乱政,引起全国怨声沸腾。孟孙速平时憎恨臧孙纥,孟孙速死了臧孙纥很忧虑,孟孙速能像药石一样给我诊治病痛,如今去世了,我离死期也不远了。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现在的人,竟然不去想想这个道理。敌人存在就害怕恐慌,敌人消灭就手舞足蹈,解除戒备自满自足,这只能更加招致祸害。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祸患,敌人消失反而会招致过失,有才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他的德行就光大名声就远扬。能防治疾病才能长寿,自恃强壮容易死于暴病;放纵嗜欲不加节制,不是傻瓜就是老糊涂。我写下这篇《敌戒》,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会有灾祸。

逐句剖析

"皆知敌之仇":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可恨,

# 皆知敌之仇: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可恨。

"而不知为益之尤":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益处很大;

# 而不知为益之尤: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益处很大。尤:甚,非常。

"皆知敌之害":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危害,

# 皆知敌之害:人人都知道敌人的危害。

"而不知为利之大":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好处也很大。

# 而不知为利之大:却不知道敌人带来的好处也很大。

"秦有六国":秦国有六国为敌,

# 秦有六国:秦国有六国为敌。六国: 指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

"兢兢以强":就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

# 兢兢以强:就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兢兢:小心谨慎。以:而。

"六国既除":六国被消灭以后,

# 六国既除:六国被消灭以后。即除: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訑訑乃亡":秦国便骄傲自满不久就亡国。

# 訑訑乃亡:就骄傲自满不久便亡国。訑訑:骄傲自满。亡:指公元前206年秦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晋败楚鄢":晋军大败楚军于鄢陵,

# 晋败楚鄢:晋军大败楚军于鄢陵,历史上称晋楚鄢陵之战。《左传·成公十六年》载:公元前575年,晋国伐郑,楚国救郑,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晋国大夫范文子主张后退,他担心晋国胜利后引起内乱。范文子的意见未被晋厉公采纳,晋军侥幸取胜。范文子又劝晋厉公不要骄傲。晋厉公不听劝诚,骄侈乱政,导致内乱。一年后,被晋大夫栾书派人杀死。鄢:鄢陵,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

"范文为患":范文子认为留下后患;

# 范文为患:范文子认为留下后患。范文:即范文子,名士燮(xiè),晋国大夫。患:忧虑,后患。

"厉之不图":晋厉公不图上进骄侈乱政,

# 厉之不图:晋厉公不图上进,骄侈乱政。厉:晋厉公,名寿曼,公元前580年至前573年在位。图:考虑。

"举国造怨":引起全国怨声沸腾。

# 举国造怨:引起全国怨声沸腾。造:作,兴起。

"孟孙恶臧":孟孙速平时憎恨臧孙纥,

# 孟孙恶臧:孟孙速平时憎恨臧孙纥。孟孙:即孟孙速,又称孟庄子,春秋时鲁国大夫。恶:憎恨。臧:姓臧孙,名纥,又称臧武仲,鲁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孟孙速死后,臧孙纥去孟孙速家吊丧,哭得很悲伤地说:“孟孙速憎恨我,好像是能替代治病的药石。如今孟孙速死了,等于没有了药石,我也活不长了。”

"孟死臧恤":孟孙速死了臧孙纥很忧虑,

# 孟死臧恤:孟孙速死了,臧孙纥很忧虑。恤:忧虑。

"药石去矣":孟孙速能像药石一样给我诊治病痛,如今去世了,

# 药石去矣:孟孙速能像药石一样给我诊治病痛,如今去世了。药石:古时治病用的药物和石针。去:指死。

"吾亡无日":我离死期也不远了。

# 吾亡无日:我离死期也不远了。无日:没有多少时日。

"智能知之":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

# 智能知之:聪明贤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指敌方“为益之尤”“为利之大”的道理。

"犹卒以危":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

# 犹卒以危: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犹:尚且,还。卒:最终。

"矧今之人":何况现在的人,

# 矧今之人:何况现在的人。矧:何况。

"曾不是思":竟然不去想想这个道理。

# 曾不是思:竟然不去想想这个道理。曾:竟然。不是思:即“不思是”。

"敌存而惧":敌人存在就害怕恐慌,

# 敌存而惧:敌人存在就害怕恐慌。

"敌去而舞":敌人消灭就手舞足蹈,

# 敌去而舞:敌人消灭就手舞足蹈。

"废备自盈":解除戒备自满自足,

# 废备自盈:解除戒备自满自足。盈:满。

"祗益为愈":这只能更加招致祸害。

# 祗益为愈:这只能更加招致祸害。益:更加。愈:疾病,引申为“灾祸”。

"敌存灭祸":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祸患,

# 敌存灭祸: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祸患。

"敌去召过":敌人消失反而会招致过失,

# 敌去召过:敌人消失反而会招致过失。召:招致。

"有能知此":有才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

# 有能知此:有才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

"道大名播":他的德行就光大名声就远扬。

# 道大名播:他的德行就光大名声就远扬。

"惩病克寿":能防治疾病才能长寿,

# 惩病克寿:能防治疾病才能长寿。惩:惩罚,引申“防治”。克:能。

"矜壮死暴":自恃强壮容易死于暴病;

# 矜壮死暴:自恃强壮容易死于暴病。矜:自恃,自夸。暴:突然,突发。

"纵欲不戒":放纵嗜欲不加节制,

# 纵欲不戒:放纵嗜欲不加节制。

"匪愚伊耄":不是傻瓜就是老糊涂。

# 匪愚伊耄:不是傻瓜就是老糊涂。匪:同“非”。伊:是。耄:老糊涂。

"我作戒诗":我写下这篇《敌戒》,

# 我作戒诗:我写下这篇《敌戒》。

"思者无咎":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会有灾祸。

# 思者无咎: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会有灾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敌戒》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的短文。以深邃的辩证思维揭示治国安邦之道。文章独辟蹊径,突破常规认知,提出“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核心观点:外敌威胁虽具危害性,但若能化危机为警示,激励自身奋发图强,反而能转危为机;反之,一旦消灭敌人便志得意满、骄纵懈怠,则必将招致祸患。柳宗元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辩,援引史实、旁征博引,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治国理念阐述得透彻深刻。这篇短小精悍却蕴含无穷智慧的戒文,不仅是对当时统治者的谏言,更以其超越时代的思想光辉,为后世提供了振聋发聩的警醒与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文创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是柳宗元针砭时政的经典哲理短文。彼时唐宪宗执政前期,通过持续讨伐藩镇,接连取胜,缔造“元和中兴”的短暂盛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局势渐稳,统治者沉溺于功绩之中,转而醉心欢宴、奢靡成风,广兴土木,全然忘却危机四伏的现实。柳宗元目睹这一乱象,深感忧虑。他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预见繁华表象下潜藏的巨大危机,遂创作此文,旨在劝诫执政者应居安思危、勤勉谨慎,切不可因一时成就而懈怠。遗憾的是,事态的发展正如柳宗元所料,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便惨死于宦官陈弘志之手,王朝再度陷入动荡,印证了他对时局的深刻预见与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戒文。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例的分析,鲜明地提出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的辩证观点,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劝诫执政者以及世人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在敌人消失后就骄傲自满、放松戒备,以免招致祸患。

2. 写作手法

对比论证:将世人“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的俗见与作者“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进行对比,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观点。举例论证:通过秦灭六国后灭亡、晋楚鄢陵之战后晋国发生内乱以及孟孙与臧孙的事例,论证“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引用论证:引用《左传》中的记载,如晋楚鄢陵之战中范文子的观点以及孟孙与臧孙的故事,为文章的论证提供了历史依据。以诗为文:采用诗的形式,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节奏紧促,旋律谐美,富有战斗性,便于记诵,充分发挥了“戒”文的作用。

3. 分段赏析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开篇直入主题,一反常人只知敌人为仇害,不知其有益有利的俗见,以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下文论述“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做铺垫,有振聋发聩之效。“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作者列举秦灭六国、晋楚鄢陵之战以及孟孙与臧孙的事例,通过秦国因六国存在而强大,六国灭亡后却灭亡;晋国打败楚国后因国君骄傲自满引发内乱;臧孙明白孟孙之恶是药石,孟孙死后自己将面临危险等史实,论证“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同时批评今人不思考这些道理,论据丰富,说服力强。“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此段先批判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错误态度,再次强调“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指出能明白此理者会声名远播。接着以“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等句进一步论述戒欲、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最后表明写作此戒诗的目的,希望思考的人能避免过错,收束有力,强化了劝诫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宗元放逐后,益肆力于古,而觉平生冒没轻进之非,使一往不返,负累滋大,且将终其身不自知矣。然则宗元学问、文章光于千古者,挤之者之恩欤?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义,作《敌戒》,明切警悚。《语》云:“苟非其人,求一言之几于道而不可得。”斯言可谓“几于道”已夫!

清乾隆《唐宋文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策字子符,集有送崔九序)》

下一篇:唐·柳宗元《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