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mén
zhǎng
lǎo
dōng
xuā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shí
mén
zhǎng
lǎo
shēn
mèng
zhān
tán
chéng
lín
shǒu
suǒ
zhòng
zuò
lái
niàn
niàn
fēi
rén
wàn
biàn
lián
huā
wèi
shuí
yòng
jīn
shí
wàng
tān
ài
dōu
wàng
jīn
wēi
xiàng
dōng
xuān
chūn
wàng
huā
kāi
chū
zhì
jiē
fēi

译文

石门精室的长老一身如梦,旃檀木已成林,都是他亲手栽种。静坐念禅今非昔比,诵念的万遍《妙法莲华经》替谁超度呢?如今年已七十,自然达到了忘机的境界,贪爱等欲望应该都已忘记而筋力也都微弱了。但还是不要通过东窗向春天的旷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逐句剖析

"石门长老身如梦":石门精室的长老一身如梦,

# 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

"旃檀成林手所种":旃檀木已成林,都是他亲手栽种。

# 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玄应《众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是一种常绿乔木,木材极香,可以用来制作扇骨等多种器具,也可药用,或制成各种香料。

"坐来念念非昔人":静坐念禅今非昔比,

# 坐来念念非昔人:“坐来”句:谓其已能忘我、超然物外。坐来:佛家语,指移时、少顷。念:刹那。非昔人:佛家谓世界由一刹那一刹那的时空构成,故此刻之我已非前一刻之我,今人非昔人也。

"万遍莲花为谁用":诵念的万遍《妙法莲华经》替谁超度呢?

# 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花通“华”。,万遍:形容反复念诵。

"如今七十自忘机":如今年已七十,自然达到了忘机的境界,

# 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这里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贪爱都忘筋力微":贪爱等欲望应该都已忘记而筋力也都微弱了。

# 贪爱:指世俗的欲望。

"莫向东轩春野望":但还是不要通过东窗向春天的旷野张望,

# 莫向东轩春野望:“莫向”二句:此二句为戏言,意谓年已七十的觉照,会不会也有动心动情的时刻?

"花开日出雉皆飞":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 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典出乐府琴曲《雉朝飞》。雉:即野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以“旃檀成林”的禅意意象引出石门长老超然物外的形象,中间四句通过“刹那”“年七十”等时间意象,抒写对人生倏忽、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末二句以谐谑笔调暗含诗人自身遭际的感慨。全诗将庄重的生命哲思与戏谑的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严谨的律诗形式中展现出张弛有度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柳宗元晚年诗歌创作中禅理与诗情相融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或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诗人自幼与佛结缘,“永贞革新”失败后,仕途失意的他崇佛更甚,长期寄居佛寺,与诸多僧人交往密切。在此期间,他与石门长老交从甚密,常以诗文酬唱,这首诗便是二人诗文往来的产物,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佛门生活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禅理遣怀诗。通过描绘石门长老栽种旃檀、诵经忘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与豁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旃檀”“莲花”“雉皆飞”均运用典故。“旃檀”与佛教修行相关,象征清净庄严,“旃檀成林手所种”借其体现长老修行经历,暗喻时光流转与世事变迁;“莲花”在佛教中代表圣洁与佛法,“万遍莲花为谁用”以莲花代指佛号或修行,凸显长老昔日虔诚,引发对修行意义的思索;“雉皆飞”化用乐府琴曲《雉朝飞》典故,该典故关联生死离别与孤寂悲苦,此处借“花开日出雉皆飞”的景象,既呼应典故中的悲情,又暗合诗人丧亲之痛与贬谪孤寂,将个人悲苦融入典故意象,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兼具文化内涵与感染力。象征:“旃檀成林手所种”以旃檀树象征长老培育的弟子,成林的景象既暗喻时光飞逝,也喻指其培养的道场人才如树木般繁茂,芳香远播的旃檀更象征修行成果,含蓄展现长老的育人之功与修行境界。比喻:“石门长老身如梦”以“梦”喻长老的人生状态,既写出其心无所住、超脱世事的心境,也暗含对人生虚幻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亦真亦幻的抒情基调,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状态的哲思。

3. 分段赏析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两句以人物与物象起笔,引出往事与现实的对照。“身如梦”三字从石门长老的状态入手,暗合作者对自身过往经历的感慨,仿佛人生起落皆如梦境般虚幻无常;“旃檀成林”则以长老亲手栽种的树木已然繁茂成林的景象,隐喻时光流逝中世事的变迁,而“旃檀”的珍贵与成林的态势,又巧妙映射出官场新贵们如今得势的场景,形成今昔对比。“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两句借石门长老之语,道尽世事更迭与壮志难酬的无奈。“念念非昔人”直白点出江山易主、人事已非的现实,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已改变;“万遍莲花”既可能是长老诵经修行的过往,也暗喻作者昔日的忠心与抱负,而“为谁用”的反问,则充满了理想落空的悲叹,无论是长老的修行还是作者的才情,在新的时势下都显得无处施展,无人理解。“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两句以长老的形象与自白,抒发人生易老与心气消磨的颓丧。“七十”点出长老的高龄,“自忘机”看似是超脱世事的淡然,实则暗含“无意苦争春”的无奈,是对现实压迫的被动妥协;“贪爱都忘”进一步写出心气的衰颓,连曾经的理想与追求都已抛却,而“筋力微”不仅是身体衰老的写实,更象征着作者生平抱负在现实磋磨下的落空,无力再争。“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两句以景作结,收束全诗的情感,蕴含深沉的悲慨。“东轩春野望”本是赏心悦目的春日景象,诗人却劝“莫望”,背后是怕触景生情的隐痛;“花开日出”的生机盎然与“雉皆飞”形成强烈反差,“雉皆飞”化用《雉朝飞》的典故,既关联作者自身屡遭丧亲、贬谪的人生变故,又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命运的无常,整体意境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般,将积压的悲愤、无奈与怅惘融入春日景色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穆然深朴,似元道州七言歌,“雉皆飞”三字禅机。

明文学家钟惺《唐诗归》

# 柳子厚《戏题石门长老东轩诗》曰:“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法苑珠林》: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子厚正用此事,而注者不知引。

明文学家杨慎《升罨诗话》卷四

# “花开日日雉皆飞”戏之也。公暗以长老自比。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柳宗元……当时心境自是极端压抑苦闷,因而借诗遣怀,满纸风趣的诙谐调侃中,不仅暗伏着对异性之爱的合理向往,而且表达了自己不屈服于环境重压的热爱生命之追求,苦中作乐,其诗所“戏”,真谛在此。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凡《韩愈柳宗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得酒字)》

下一篇:唐·柳宗元《种仙灵毗(《本草》:淫羊蕾,即仙灵毗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