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jiǎ
péng
shān
rén
jùn
nèi
xīn
zāi
sōng
xìng
jiàn
zè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fāng
xiǔ
wéi
bié
xīn
nǎi
xuán
gōng
yāo
yāo
fàng
huā
róng
yào
耀
jiāng
ān
qióng
qīng
sōng
jiàn
zhuó
shí
tíng
zhōng
xuě
biǎo
míng
xiù
hán
huā
zhù
cōng
lóng
zhēn
yōu
yǒu
chí
yán
qīng
fēng
néng
cháng
ǒu
jìng
jiàn
míng
姿
lái
yuǎn
shān
rén
jiā
shēng
jìng
gǎi
jiù
fāng
xīn
shuí
róng
xuān
bēi
suǒ
ān
rèn
fēi
qíng
qīng
yùn
dòng
xié
fēng
zhōng
shēng

译文

芳香与腐朽自然有别,无心而为才是自然的精妙之功。艳丽的春花每天都在开放,那一时的荣耀又能持续多久呢。青松曾被遗忘在山涧谷底,如今被移植栽种在这庭院之中。积雪覆盖更显它挺拔清秀,寒花映衬更添它葱郁生机。我向来仰慕它坚贞幽静的品性,愿借它引来阵阵清风。我没有什么才能,常常闭门不出,偶然因清静被人知晓名声。这株松树姿态奇特,来自遥远的山间,移栽后仿佛生来就在庭院。它苍劲的色泽不改往日模样,高洁的品性何须向谁炫耀。喧嚣卑俗怎是我的安身之处,随波逐流、顺应世俗不是我的本性。松涛清韵如同竽瑟之音般动听,与这风中的声音和谐共鸣。

逐句剖析

"芳朽自为别":芳香与腐朽自然有别,

"无心乃玄功":无心而为才是自然的精妙之功。

"夭夭日放花":艳丽的春花每天都在开放,

"荣耀将安穷":那一时的荣耀又能持续多久呢。

"青松遗涧底":青松曾被遗忘在山涧谷底,

"擢莳兹庭中":如今被移植栽种在这庭院之中。

"积雪表明秀":积雪覆盖更显它挺拔清秀,

"寒花助葱茏":寒花映衬更添它葱郁生机。

"贞幽夙有慕":我向来仰慕它坚贞幽静的品性,

"持以延清风":愿借它引来阵阵清风。

"无能常闭阁":我没有什么才能,常常闭门不出,

"偶以静见名":偶然因清静被人知晓名声。

"奇姿来远山":这株松树姿态奇特,来自遥远的山间,

"忽似人家生":移栽后仿佛生来就在庭院。

"劲色不改旧":它苍劲的色泽不改往日模样,

"芳心与谁荣":高洁的品性何须向谁炫耀。

"喧卑岂所安":喧嚣卑俗怎是我的安身之处,

"任物非我情":随波逐流、顺应世俗不是我的本性。

"清韵动竽瑟":松涛清韵如同竽瑟之音般动听,

"谐此风中声":与这风中的声音和谐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全诗围绕贾鹏山人在郡内新栽的松树展开,其一先以花草与青松对比,写青松从涧底移栽到庭中,经积雪、寒花映衬更显秀美葱茏,表达对青松贞洁幽静品质的仰慕;其二写松树姿态奇特,虽来自远山却似生于庭院,不改苍劲本色,暗含不随俗、守本真的情怀。两诗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青松的形象抒发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咏物抒怀诗。这组诗描绘了松树坚贞不屈、不改本色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松的仰慕及以松自勉、坚守高洁的情志。

2. 写作手法

对比:“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与“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劲色不改旧”形成对比。春花绚烂绽放,荣耀却转瞬即逝,青松经霜雪仍挺拔苍翠,而苍劲的色泽从未改变。这几句通过春花与青松的对比,否定了对一时荣利的追逐,赞美了青松不慕虚名、坚守本色的品格,暗喻诗人对世俗中短暂浮华的摒弃,以及对自身坚贞品性的坚守。托物言志:诗人以青松为寄托,将自身情志融入松的形象之中。写青松“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凸显其不畏严寒、挺拔清秀的坚韧品性;言其“劲色不改旧”,体现其历经环境变迁仍坚守本色的特质。这些对松的刻画,实则是诗人自况,借松的坚贞、高洁,抒发自己在逆境中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与追求,使松的形象与诗人的精神追求相互映照,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3. 分段赏析

其一前四句“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前两句点明万物本性不同:花草的“芳”与松柏的“朽”本就有别,而松树顺应自然、无心争荣的特质,恰是天地自然的精妙之功。后两句以春花作比,描写春花繁盛绽放、日日争荣的景象,却以“将安穷”反问,暗示其荣耀转瞬即逝,难以持久。这四句通过花草与松树的对比,初步凸显松树“不朽”的品性,为下文赞松铺垫。后六句“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前两句交代松树的来历:它本生长于涧底,如今被移栽到庭院中,暗写其虽换环境却本性难移。中间两句刻画松树的坚韧:积雪覆盖更显其挺拔清秀,寒冬中即便有寒花映衬,也难掩其苍翠生机,凸显松树不畏严寒的品格。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说自己向来仰慕松树的坚贞与幽静,愿借它引来清风,既表达对松的欣赏,也暗含以松自勉、坚守高洁之志的追求。其二前四句“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前两句看似自谦,说自己“无能”而常闭门索居,却因“静”被人知晓,实则暗含贬谪中的处世态度,以静避世,不与世俗同流。后两句写松树:这姿态奇特的松树来自远山,移栽后仿佛生于庭院,既写松的适应性,也暗喻自己虽被贬异乡,仍如松般保持独立品格,不因环境改变而失本真。后六句“劲色不改旧,芳心与谁荣。喧卑岂所安,任物非我情。清韵动竽瑟,谐此风中声”,前两句赞松的坚守:松树苍劲的色泽不改本色,它的“芳心”无需向谁炫耀,暗指诗人坚守本心,不求世俗认可。中间两句直抒胸臆:喧嚣卑俗之地绝非安身之所,随波逐流更非自己的本性,明确表达不愿屈从世俗的态度。最后两句以松声喻情:松树在风中发出清越之声,如竽瑟合奏般和谐,既写松的生机,也暗喻自己在逆境中仍保持精神的高洁与舒展,不失昂扬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下一篇:唐·柳宗元《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