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
zhōu
líng
yuán
wài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fèi
zhú
rén
suǒ
suì
wéi
guǐ
shén
cái
nán
rán
huàn
líng
rén
shòu
shì
shì
kuā
xióng
姿
chūn
shuǐ
yīng
fāng
zài
liù
xué
chéng
guàn
jīng
qióng
huī
zhù
shū
shí
nián
yōu
tuī
tiān
tíng
shàn
gāo
wén
wàn
ruò
chí
shì
zhēng
西
hóng
móu
yào
耀
yóu
xuān
xià
dōng
yuè
liè
jùn
léi
wǎn
wǎn
líng
jiāng
lái
hàn
lín
zhī
xiào
wén
liú
gōng
jiàn
zhōng
wài
fāng
wēi
kàng
shēng
zhào
dìng
mìng
yóu
chén
cáo
guān
zhēng
cān
yǒu
chū
shǒu
jiāng
zuǒ
qiān
huáng
shuǐ
méi
gāo
táng
qīng
guó
zàng
xiàn
qiú
zhòng
shū
yōu
lún
kuáng
jiào
wéi
tóng
ér
mén
zhǔ
yān
yòng
shēng
wéi
shēng
dàn
tiān
shú
zhī
shén
zhě
shuí
jìn
jiàn
shèn
shāng
chí
wěi
yán
huāng
zāng
huò
shǒu
líng
wéi
píng
shēng
guó
qiǎn
hái
fēi
gǎn
gài
guān
wèi
zhào
níng
hán
niàn
shǐ
xiāng
cháng
wéi
jūn
zhī
jìn
shēn
xuǎn
shī
tóng
xiá
běn
rén
jīn
wéi
zhòng
suǒ
chī
miè
míng
jìng
shì
shì
ān
zhī
tián
bǎi
yōu
jìn
gǒu
shēng
wàn
jiǔ
shì
hún
zhī
chéng
tòng
fēi
wèi
jūn
bēi

译文

遭贬后不仅被众人所弃,更为鬼神相辱相欺。人才难得,果然就是这样,像凌准这样的才子,居然于悲苦中客死他乡。凌家的祖先为尧舜时代的受氏,三国时的《吴书》曾对凌统大加夸赞。尔后的富阳凌氏寂寞无闻,凌准的才气又使家族名冠江南。六经要旨一气贯通,你把所有的精妙之处都加以发扬。卧薪尝胆,著述十年,你为多少玄奥解疑释难。你在朝廷中撰写的雄文,万言文辞有若洪波奔放。你曾受聘于邠宁、泾原两府担任智囊,宏略高论足以显露出奇思妙想。你奉命出巡浙东一带,惩治贪吏,慰劳百姓,了解他们的苦难。犹如回旋翻飞在大江之上的丹凤,终于栖憩在翰林的枝端。在德宗意外崩驾的重大关头,宫廷内外谣言四起,危机重重。是你力排众议,迅速公开遗诏,为拥立新君慷慨陈辞,使天下转危为安。执掌徒隶簿,你为同僚做出了廉洁的榜样,主管征赋事,你坚持制度处处为朝廷打算。曾出任和州太守,又左迁至湟水之畔。母亲病故于家乡,而你为谪人,生不能养死不能葬。不久后两弟又相继辞世,在他们身边痛哭的只有尚未省事的儿郎。家中失去了主心骨,苟活的生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去不返。无奈中只好抬头喊天,万能的神呵,你今在何方。你痛哭得泪尽声绝双目失明,肾气衰竭,走路摇晃。你竟然暴死于炎热的蛮荒,守灵的没有亲人,只有仆人与丫环。你在生被贬谪在边远之地,死后骸骨也不能回归故乡。悲哀呀,盖棺之后仍是流言四起,孤独的灵旗在寒风中冻凝不扬,想当年我们初次相识,一见如故,互诉衷肠。我们选择了共同的改革目标,进身朝廷,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贬南蛮。我们原本期望以仁义普济众生,那必然为愚蠢的人群讥笑中伤。我们到死也未有用武之地,维系正义,还有何指望。死去的,当然一了百了,苟活者,却忧思千万。我自己每晚都多次梦回长安,不知是否能与你同路返乡。兄弟呀,我长歌当哭全然出于心灵深处的哀恸,为国为民,并非仅仅是为你而悲伤。

逐句剖析

"废逐人所弃":遭贬后不仅被众人所弃,

"遂为鬼神欺":更为鬼神相辱相欺。

# 鬼神欺:凌准贬后,母丧,两弟相续死,己又丧其明以殁,灾难接踵而至,故称“鬼神欺”。

"才难不其然":人才难得,果然就是这样,

# 才难不其然:《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才难,难得的人才。

"卒与大患期":像凌准这样的才子,居然于悲苦中客死他乡。

# 大患:大的祸患、灾难。

"凌人古受氏":凌家的祖先为尧舜时代的受氏,

# 凌人:指富阳凌统。《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

"吴世夸雄姿":三国时的《吴书》曾对凌统大加夸赞。

# 吴世夸雄姿:《三国志·吴书·凌统传》“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

"寂寞富春水":尔后的富阳凌氏寂寞无闻,

# 寂寞富春水:“寂寞”二句谓凌统之后,富阳凌氏遽尔衰落,无有声望之人。英气所聚乃在准也。富春水,浙江省中部河流。

"英气方在斯":凌准的才气又使家族名冠江南。

# 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

"六学诚一贯":六经要旨一气贯通,

# 六学: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精义穷发挥":你把所有的精妙之处都加以发扬。

# 精义:精辟的义理。《易乾》“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著书逾十年":卧薪尝胆,著述十年,

# 著书逾十年:指凌准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著有《后汉春秋》二十万言、《六经解围人文集》八万言。

"幽赜靡不推":你为多少玄奥解疑释难。

# 推:寻求、探索。,靡:无、没有。,幽赜:指书中疑难幽僻之处。《易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天庭掞高文":你在朝廷中撰写的雄文,

# 高文:指优秀的诗文。,掞:舒展,铺张。,天庭:宫廷。

"万字若波驰":万言文辞有若洪波奔放。

# 万:一作寓。

"记室征西府":你曾受聘于邠宁、泾原两府担任智囊,

# 记室:官名,东汉置,掌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

"宏谋耀其奇":宏略高论足以显露出奇思妙想。

# 宏谋:宏大深远的谋略。

"輶轩下东越":你奉命出巡浙东一带,

# 东越:指浙东地区。,輶轩:古代使臣的代称。

"列郡苏疲羸":惩治贪吏,慰劳百姓,了解他们的苦难。

# 疲羸:贫瘠之地。,苏:缓解、解除。,列郡:诸君。

"宛宛凌江羽":犹如回旋翻飞在大江之上的丹凤,

# 宛宛:盘旋屈曲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宛宛黄龙,与德而升。”

"来栖翰林枝":终于栖憩在翰林的枝端。

"孝文留弓剑":在德宗意外崩驾的重大关头,

# 孝文:德宗谥曰“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中外方危疑":宫廷内外谣言四起,危机重重。

# 危疑:怀疑、不信任、疑惧。,中外:宫内与朝廷。

"抗声促遗诏":是你力排众议,迅速公开遗诏,

# 抗声促遗诏:“抗声”二句:指德宗崩,近臣秘议三日乃下遗诏,凌准独抗危词,以语同列王伾,画其不可者六七,乃以旦日发丧,六师万姓安其分。

"定命由陈辞":为拥立新君慷慨陈辞,使天下转危为安。

"徒隶肃曹官":执掌徒隶簿,你为同僚做出了廉洁的榜样,

# 曹官:属官。,徒隶:狱中服役的犯人。《管子·轻重》:“今发徒隶而作之”。

"征赋参有司":主管征赋事,你坚持制度处处为朝廷打算。

# 征赋参有司:凌准入为尚书郎,仍以文章侍从,由本官参度支,调发出纳,奸吏衰止。

"出守乌江浒":曾出任和州太守,

# 乌江浒:和州。

"左迁湟水湄":又左迁至湟水之畔。

# 左迁:贬职。

"高堂倾故国":母亲病故于家乡,

# 故国:故乡、家乡。,倾:诗中指死、丧。,高堂:旧称父母为高堂。

"葬祭限囚羁":而你为谪人,生不能养死不能葬。

# 葬祭限囚羁:指凌准居母丧,不得归。

"仲叔继幽沦":不久后两弟又相继辞世,

# 仲叔继幽沦:言两弟相续去世。仲叔,泛指兄弟。幽沦,沉沦、陷没,诗中引申为死亡。

"狂叫唯童儿":在他们身边痛哭的只有尚未省事的儿郎。

"一门既无主":家中失去了主心骨,

"焉用徒生为":苟活的生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去不返。

"举声但呼天":无奈中只好抬头喊天,

# 举声但呼天:言呼天不应。

"孰知神者谁":万能的神呵,你今在何方。

"泣尽目无见":你痛哭得泪尽声绝双目失明,

# 泣尽目无见:意思是凌准极其悲伤,不能进食,哭泣过度,导致双目失明。

"肾伤足不持":肾气衰竭,走路摇晃。

"溘死委炎荒":你竟然暴死于炎热的蛮荒,

# 溘死:忽然而死。屈原《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溘:渴合切。

"臧获守灵帷":守灵的没有亲人,只有仆人与丫环。

# 灵帷:悬挂于灵堂中的幕帐,也作“灵帏”。,臧获:奴婢贱称。

"平生负国谴":你在生被贬谪在边远之地,

# 负:遭受,遭遇。,平生:终身、一生。

"骸骨非敢私":死后骸骨也不能回归故乡。

# 骸:通“骇”。

"盖棺未塞责":悲哀呀,盖棺之后仍是流言四起,

# 塞责: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盖棺:指身故。

"孤旐凝寒飔":孤独的灵旗在寒风中冻凝不扬,

# 飔:凉风。,旐:一种黑色魂幡,出丧时用。

"念昔始相遇":想当年我们初次相识,

"腑肠为君知":一见如故,互诉衷肠。

# 腑肠:肺腑衷肠。

"进身齐选择":我们选择了共同的改革目标,进身朝廷,

# 进身:指被录用和提升。

"失路同瑕疵":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贬南蛮。

# 瑕疵:指毛病。,失路:放弃正道,比喻不得志。

"本期济仁义":我们原本期望以仁义普济众生,

# 仁义:宽厚、正直。,济:成就。

"今为众所嗤":那必然为愚蠢的人群讥笑中伤。

# 嗤:讥笑。

"灭名竟不试":我们到死也未有用武之地,

# 灭名:毁坏声名。

"世义安可支":维系正义,还有何指望。

# 支:支撑。,世义:人世间的情义。

"恬死百忧尽":死去的,当然一了百了,

# 恬:安静、安然、坦然。

"苟生万虑滋":苟活者,却忧思千万。

# 滋:生出、长。

"顾余九逝魂":我自己每晚都多次梦回长安,

# 九逝魂:《楚辞·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与子各何之":不知是否能与你同路返乡。

"我歌诚自恸":兄弟呀,我长歌当哭全然出于心灵深处的哀恸,

# 我歌诚自恸:最后二句言柳宗元与凌准二人同命也。

"非独为君悲":为国为民,并非仅仅是为你而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是唐代柳宗元为悼念昔日战友凌准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悼亡诗采用四段式结构展开:开篇以凝练的笔法勾勒出凌准的悲剧人生,既展现了其过人才华,又暗示了其悲惨命运,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基调。第二部分,柳宗元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好友凌准的一生。第三部分,柳宗元用沉痛的心情讲述了凌准最后的悲惨遭遇。第四部分,柳宗元深情回忆了他和凌准之间真挚的友谊。诗中,柳宗元对凌准的一生进行了追忆,不仅高度赞扬了其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还充分肯定了凌准在革除弊政和平定藩镇叛乱中所立下的赫赫功勋。同时,诗人以沉重且饱含情感的笔触,详尽描述了凌准被贬谪后的种种不幸遭遇,毫不留情地谴责了豪强地主统治集团对改革派人士的残酷迫害。在字里行间,柳宗元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与愤懑之情,整首诗的笔法曲折多变,用词简练而精准,情感真挚深沉,叩击人心,既是对亡友的深情祭奠,也是对自身政治理想破灭的悲怆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宗元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湖南永州,其挚友凌准则被贬至岭南连州(今广东连县)。在连州贬所期间,凌准接连遭受母亲与两位弟弟相继离世的重大家庭变故,终因忧思过度而病逝于桂阳佛市。面对挚友的悲惨结局,柳宗元先后创作了《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和《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这篇祭文,以寄托哀思。其中这首五言悼亡诗采用四段式结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痛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悼亡的五言古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报国无门、理想幻灭的深切悲怆,以悲歌当哭的方式宣泄着内心郁结的愤懑之情。

2. 分段赏析

这首悼亡诗采用四段式结构展开:开篇四句“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以凝练的笔法勾勒出凌准的悲剧人生,既展现了其过人才华,又暗示了其悲惨命运。诗人通过这四句提纲挈领的诗句,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基调。第二部分,柳宗元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好友凌准的一生。他先说了凌准的家世背景:凌准的祖先很了不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管治水的官员,后来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统也是他们家的先人,这位将军打仗很厉害,在江东一带很有名望。接着诗人夸赞凌准的学问。凌准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经写了一首上万字的长诗送给当时的宰相看,宰相很欣赏他的才华,就提拔他当了崇文馆校书郎。诗里说的“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就是讲这件事。凌准还写过很多书,有二十万字的《后汉春秋》,还有八万字的《六经解围人文集》。柳宗元说他“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这些称赞都是实话,不是故意说好听话。然后诗人详细说了凌准做官时的五件大事:第一件是建中初年,凌准在邠宁节度使府当掌书记,工作做得很好,大家都夸他;第二件是他去浙东当廉访判官时,关心百姓生活,惩治贪官,名声很好;第三件是因为在浙东政绩突出,被皇帝调到翰林院当学士;第四件是唐德宗去世时,其他大臣都想等三天再发丧,凌准却坚持要立即公布消息并立新皇帝,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及时公布消息稳定了局势;第五件是他在翰林院管钱粮时,办事公正,打击贪污,让那些想占国家便宜的人不敢乱来。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柳宗元让我们看到了凌准过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第三部分,柳宗元用沉痛的心情讲述了凌准最后的悲惨遭遇。“永贞革新”失败后,凌准先是被贬到四川河州当刺史。就在他去上任的路上,朝廷又改了命令,把他贬到更偏远的广东连州当司马。这一路上,凌准的母亲因为受不了儿子被贬到那么远的地方,伤心过度去世了。紧接着,他的两个弟弟也相继离世。可是按照朝廷规定,被贬的官员不能回家奔丧,必须按时到任。凌准伤心欲绝,整天以泪洗面,最后把眼睛都哭瞎了,身体也垮了,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最让人心痛的是,即便凌准已经死了,天下人还是把他当成罪人,连他的尸体都不敢靠近。他死后连个公正的评价都没有,只有一面孤零零的招魂幡和刺骨的寒风陪伴着他的坟墓。柳宗元写这些,既是为好朋友打抱不平,也是在控诉他们共同遭遇的不公平命运。这段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情感基调,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讲述了凌准的悲惨遭遇。通过使用“伤心过度”、“以泪洗面”等日常用语,让这段历史故事更容易被现代读者理解。在保持原有情感力量的同时,使文本更加平实感人。第四部分,柳宗元深情回忆了他和凌准之间真挚的友谊。他们因为有着同样的理想和遭遇,成为了最知心的朋友。年轻时,他们都意气风发,想要为天下百姓做好事,成就一番事业。可谁能想到,几年的努力过后,他们的一片赤诚反而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当初的远大抱负和一生的功名,就这样全都成了泡影。最后,柳宗元写下了与好友永别的悲痛。“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这两句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深的哀伤。他既为死去的朋友难过,也为自己感到悲哀,一颗心在滴血、在颤抖。这不只是因为相似的命运让他感同身受,也不只是在感叹过去的遭遇。看着凌准灵前的长明灯,柳宗元仿佛在那跳动的火光中,看到了自己同样黯淡的未来。这段改写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情感。通过“意气风发”、“一片赤诚”等日常用语,让这段关于友谊和命运的叙述更加平易近人。在保持原有情感深度的同时,使文本更加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冤号恸哭是其所宜,故其沥衷皆尽。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不减陈思《赠白马》之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哭凌员外》诗,书尽(凌)准平生。

宋范温《潜溪诗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入黄溪闻猿(溪在永州)》

下一篇:唐·柳宗元《天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