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情病幽郁":压抑郁闷而成疾病,
# 病幽郁:由于深深的苦闷而成病。幽,深,暗。郁,郁结,苦闷。,拘情:被拘束的心情。
"旷志寄高爽":开阔的心境寄托于高远爽朗之地。
# 高爽:地高气爽。,寄:依托,凭靠。,旷志:开朗的心境。旷,开阔,开朗。志,心情,精神。
"愿言怀名缁":心中思念着法华寺的名僧,
# 名缁:名僧。这儿指石门精室长老和法华寺览照(觉照)。缁,黑色,因为和尚多为黑色僧服,故借指和尚。,怀:怀念,想念。,愿言:思念的样子。愿,思念。言,然,词缀。
"东峰旦夕仰":他居住的东山令我日夜神往。
# 仰:仰慕,向往。,东峰:东山。因在永州城内最高处,又名高山。
"始欣云雨霁":欣慰的是,刚上路就云消雨散,
# 霁:雨雪云雾消散。
"尤悦草木长":茂盛的草木更让我心情欢畅。
"道同有爱弟":同道结伴有我亲爱的堂弟,
"披拂恣心赏":我们拨开挡路的枝叶,把美景尽情欣赏。
# 心赏:有契于心,欣然自得。也就是体会到一种内心的愉快和乐趣。,恣:尽情,随意。,披拂:拨开挡路的草木。
"松溪窈窕入":松间的溪谷把我们领入幽远的深处,
# 窈窕:山水深远的样子。
"石栈夤缘上":陡峭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
# 夤缘:攀附。夤,攀扯。缘,攀缘。,栈:阶梯,台阶。
"萝葛绵层甍":丝萝、葛藤蔓延到高高的屋脊,
# 层甍:高高的屋脊。层,高。甍,屋栋,屋脊。,绵:延伸。,萝葛:这儿泛指藤蔓植物。萝,丝萝。葛,葛藤。一作茑。
"莓苔侵标榜":寺门上苔藓斑驳,侵蚀着模糊的额榜。
# 标榜:题额,题写有字句的匾额。,侵:侵蚀。,莓苔:苔藓。莓,青苔。
"密林互对耸":密密的树林在路边相对耸立,
"绝壁俨双敞":绝壁整齐地向两旁敞开,如同石门一样。
# 俨:整齐。
"堑峭出蒙笼":山涧陡峭穿出蒙雾,
# 蒙笼:即蒙茏,草木覆蔽的样子。,出:出露,显露。,堑:一作“壍”,深沟。这儿指山涧。
"墟险临滉瀁":石山险峻俯视着宽深的潇湘。
# 滉瀁:水深广的样子。瀁:一作漾。,险:高险。,墟:丘,山。
"稍疑地脉断":仿佛地脉断裂,
# 地脉:大地的脉络。主要指山丘沟壑的起伏和走向。,疑:通“拟”,类似。,稍:甚,颇,极。
"悠若天梯往":又似天梯通向远方。
# 悠:轻飘。
"结构罩群崖":佛寺建筑覆盖群崖,
# 罩:覆盖,在……之上。,结构:构建。这儿指建造的寺庙佛舍。
"回环驱万象":环看四周,飞奔着变幻的万千气象。
# 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景象。,驱:奔驰。这儿指变化万端,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动感。,回环:环绕四周。
"小劫不逾瞬":佛教小劫转瞬即逝,
# 瞬:眨眼之间。,小劫:佛教的时间名词。指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如此经过二十个往返为一小劫。
"大千若在掌":大千世界掌中可纳。
# 在掌:在掌心之中,喻细小。,大千:佛教名词,又叫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指广大无边的世界。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中含有千的三次相乘,故又叫三千大千世界。
"体空得化元":领悟“空”性则得万物本源,
# 化元:即化于元。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元气化生而来。化,生成,造化,指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元,本原,元气。,得:懂得。,空:佛教词语,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通俗的说,万事万物都非其本相,而是无相的,虚无的。故佛教又以不执着于色相为空。,体:体会,领悟。
"观有遗细想":观照“有”相则抛弃琐碎杂念。
# 细想:各种琐屑的念头和欲望。,遗:抛弃。,有:佛教词语,指色相世界。通俗的说,就是指万事万物一时所呈现于外的形态。色相的千变万化会阻碍人们对佛教真谛的把握和理会,所以佛教又以执着色相不能看破为有。
"喧烦困蠛蠓":尘世喧嚣困如蚊蚋,
# 困蠛蠓:被蚊蚋之类飞虫所困扰。蠛蠓:一种小飞虫,形类蚊蚋,喜欢乱飞。
"跼蹐疲魍魉":局促疲惫如魍魉缠身。
# 疲魍魉:被魍魉弄得疲惫不堪。魍魉,传说中山川的精怪,害人。,跼蹐:行动小心戒惧的样子。
"寸进谅何营":微小进步何必强求,
# 营:求。,谅:委实,其实。,寸进:细微的进展。寸,一寸一寸地。喻细微。
"寻直非所枉":正直之道终非枉费。
# 非所枉:不是所随意弯曲的。枉,曲。,寻直:八尺长的直立的身躯。寻,八尺。
"探奇极遥瞩":我极力远眺,要搜寻奇异的景色,
# 极遥瞩:用尽目力向远方望去。极,用尽。瞩,望。这儿用做名词,目光,目力。
"穷妙閟清响":又穷尽源头,去考察清妙的声响。
# 閟清响:考察发出清妙声响的山泉。閟:一作“阅”,考察。,穷:穷究,寻求根源或尽头。
"理会方在今":此刻终于领悟真理,
# 方:正好。,理会:对事理有所领悟。
"神开庶殊曩":心神豁然开朗,与往昔截然不同。
# 殊曩:与往昔不一样。殊,异,不同。曩,往昔,先前。,庶:很。,神开:精神开朗。
"兹游苟不嗣":若此番游历不能延续,
# 嗣:接续。,苟:假如。,兹:此,这样的。
"浩气竟谁养":浩然之气又该由谁来涵养。
# 浩气:正大刚直之气,指雄阔的心胸和高远的精神。
"道异诚所希":走另一条道路,正是我的心愿,
# 道:方式。这儿指处世方式。
"名宾匪余仗":虚名并非我所倚仗。
# 仗:依靠,凭倚。,匪:通“非”,不是。,名宾:名称是实际的外在之物。
"超摅藉外奖":超越需借外力激励,
# 奖:助,帮助。,藉:借,凭借。,超摅:腾跃。
"俯默有内朗":沉静自省时内心豁然明朗。
# 内朗:内心开朗。,俯默:低首沉默。俯,同“俛”。
"鉴尔揖古风":敬慕古人超然风范,
# 鉴尔揖古风:古代曾皙铿锵一声收住琴音,对孔子从容表明自己向往悠闲自在生活的志向,这样的风范令我拜服敬仰。《论语·先进》:“……点,尔如何?鼓瑟希,鉴(一作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鉴尔,即铿尔,弹奏琴瑟收尾时响亮划拨声。鉴:一作铿。尔,词缀。揖古风:向古人的风范表示拜服敬仰。揖,拱手礼。这儿指敬服。
"终焉乃吾党":终将归隐与志同道合者相伴。
# 吾党:我的同道人。党,同道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终焉:始终。焉,词缀。
"潜躯委缰锁":隐退身躯抛却俗世枷锁,
# 缰锁:缰绳、枷锁,指束缚。,委:弃去,卸下。,潜躯:把自身潜隐起来。
"高步谢尘坱":昂首阔步告别尘土飞扬。
# 谢尘坱:辞别世俗社会。谢,辞别,离开。尘坱,尘埃,指俗世。,高步:犹高蹈,高蹈远行,指隐居避世。
"蓄志徒为劳":胸怀壮志,到头来仍是徒劳,
# 蓄志:怀藏的志向。
"追踪将焉仿":追随前贤却难效仿。
# 仿:效仿,学习。,焉:安,哪儿。,追踪:追随古人的踪迹。
"淹留值颓暮":滞留异乡正值暮年,
# 颓暮:日落黄昏。颓,落下。,值:当,到。,淹留:停留。
"眷恋睇遐壤":凝望远方心生眷恋。
# 遐壤:远方。遐,远。,睇:观看。
"映日雁联轩":落日下雁阵凌空高飞,
# 雁联轩:鸿雁连队高飞。轩:高,高飞。,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中。
"翻云波泱漭":云层翻涌波涛浩渺苍茫。
# 泱漭:广大的样子。
"殊风纷已萃":异乡风俗纷繁杂糅,
# 萃:聚集。,殊风:不同的风俗。殊,特别,不同。
"乡路悠且广":归乡之路漫长宽广。
"羁木畏漂浮":如木偶般畏惧漂泊,
# 畏漂浮:害怕漂浮在水上,不知将流到何处去。《战国策·齐策三》:“土偶人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然将何所之也。’”,羁木:木偶。因木偶受绳线的牵引,故名。
"离旌倦摇荡":离散的旌旗已厌倦了随风飘扬。
# 离旌:离乡出征者的旗帜。
"昔人叹违志":古人常为违背自己的心愿而叹息,
# 违志:背离了自己的心愿,指曲己而求仕。违:一作遗。
"出处今已两":今我出处已与初心相违。
# 两:分开为二。,处:隐居避世。,出:外出入世求仕。
"何用期所归":何必执着归宿何方,
# 期:期求。,何用:用不着。
"浮图有遗像":佛塔遗像已存答案。
# 浮图:佛陀,佛祖。
"幽蹊不盈尺":小径狭窄不足一尺,
# 蹊:小路。
"虚室有函丈":空室却容一方丈天地。
# 函丈:包容一丈见方之地。即方丈,指佛寺长老或住持之室。函,包容。,虚室:空室。这儿指空寂的佛舍。
"微言信可传":精妙佛理值得传扬,
# 微言:精妙之言。微,精微,精妙。
"申旦稽吾颡":直至天明我仍虔诚叩首。
# 稽吾颡:我虔诚地顶礼膜拜。稽颡,跪拜时额头在地上停留一会儿。稽,停留。颡,额头。,申旦:到早晨。申,延伸,一直到。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抒情诗。借松溪、绝壁等幽寂山水景象,写出了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探寻佛理以缓解苦闷,以及对世俗厌倦与超脱向往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开头四句交代出游的缘由。被贬之后,诗人心中满是幽闷抑郁,只能依靠登临高旷清爽的地方来舒展心情,于是他打算去寻访早已仰慕的高僧和山中古寺。“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溪窈窕入,石栈夤缘上。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堑峭出蒙笼,墟险临滉瀁。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接下来的十六句,描绘出游时见到的美景和内心的愉悦感受。感到愉悦的原因,一是天气转晴,二是草木充满生机,三是有弟弟陪伴在侧,四是能尽情观赏秀丽景色,这一点最为重要。写景时始终突出幽僻与高峻两个特点。幽僻既是对实景的描写,也暗含有被贬至蛮荒之地的悲苦感受。高峻则带有夸张成分,一方面为开阔胸襟视野、超脱忧愁烦闷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象征着作者自身孤傲清高的个性。“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体空得化元,观有遗细想。喧烦困蠛蠓,跼蹐疲魍魉。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探奇极遥瞩,穷妙閟清响。理会方在今,神开庶殊曩。兹游苟不嗣,浩气竟谁养。道异诚所希,名宾匪余仗。超摅藉外奖,俯默有内朗。鉴尔揖古风,终焉乃吾党。潜躯委缰锁,高步谢尘坱。蓄志徒为劳,追踪将焉仿。”再往后的二十四句,是观赏景色后生发的长篇感慨与议论。诗人登高远望,心境自然变得开阔高远,对世间的变化与宏大深远有了深刻领悟,对人生价值有了坚定信念,因此抛开了烦恼与名利,真正体会到游览山水对陶冶性情的意义。“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映日雁联轩,翻云波泱漭。殊风纷已萃,乡路悠且广。羁木畏漂浮,离旌倦摇荡。昔人叹违志,出处今已两。何用期所归,浮图有遗像。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微言信可传,申旦稽吾颡。”最后的十六句,描写天色已晚留宿时的所见所感。先是由天色已晚应当返回而引发绵长的思乡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感叹,然后由归处之事生出皈依佛理的想法,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由此可见,柳宗元的山水诗,始终以被贬后的悲愤沉郁作为贯穿全诗的基调,开篇用出游的愉悦和赏心悦目的美景来暂时冲淡、忘却这种情绪,但出游本就是因贬谪而不得已的选择,美景中总会带有心境的幽寂,悲愤仍隐藏在暂时的快乐之中,难以尽情欢畅。之后或是抒发超脱的议论,或是倾诉心中的积怨,或是表露孤傲的性情,或是生出思乡的愁绪,写得挥洒自如、起伏跌宕,但始终围绕着贬谪的悲愤展开。结尾总是自我宽慰以求解脱,可实际上无法摆脱或真正减轻这种悲愤,心情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深沉的悲痛哀婉,就像痛哭之后,低声的抽泣渐渐归于无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