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帷双卷出倾城":翠绿色的帷帐双双卷起,一位绝色佳人款步而出,
# 倾城:(美貌)倾倒全城。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指美女。,双卷:双双卷起。,翠帷:翠羽为饰的帏帐。翠色的帏帐。
"龙剑破匣霜月明":宝剑从剑匣中抽出,寒光如霜月般明亮。
# 霜月:黑夜寒霜里的月亮。,破匣:冲破剑匣而出。,龙剑: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朱唇掩抑悄无声":美人朱唇轻启,歌声悄然传出,
# 悄:悄没。悄静无声。,掩抑:压制。遮盖;遮挡。形容声音低沉。,朱唇: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
"金簧玉磬宫中生":那美妙的声音如同宫中奏响的金簧玉磬。
# 玉磬:玉石制作的石磬。指礼乐。,金簧:金质的簧片。指笙、竽等的乐声。指乐府清商乐。
"下沉秋水激太清":歌声向下能沉到秋水中,向上能激荡天空,
# 太清:天空。天道,自然。,激:激扬。,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比喻明澈的眼波。,沉:一作沈。
"天高地迥凝日晶":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凝聚着太阳的光辉,
# 日晶:日头的结晶。指太阳。,凝:凝固。凝停。,地迥:地远。形容极其遥远。迥,远。
"羽觞荡漾何事倾":羽觞在宴会上荡漾,不知为何而倾倒。
# 何事倾:为何事倾倒。为了什么事喝酒。,荡漾:水波微动。,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舞曲歌辞乐府诗。描绘了宫廷乐舞的华美场景与寥廓的自然景观,营造出动静相生的诗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将细腻宫廷物象与宏阔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2. 写作手法
渲染:“朱唇掩抑”从视觉角度刻画了歌女们欲语还休的娇羞之态,“金簧玉磬”则从听觉角度展现出宫廷乐器发出的清脆悦耳之声。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交织,全方位地渲染出宫廷宴乐的热闹与奢华,让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歌舞升平的氛围。动静结合:“翠帷双卷”“龙剑破匣”“朱唇掩抑”“金簧玉磬”等,无论是帷幕的拉开、乐器的奏响还是歌女的神态动作,都呈现出一种活跃的状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天高地迥凝日晶”则描绘出天空高远、大地辽阔,阳光凝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宏大而又略带肃穆的氛围,与前半部分的动态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动静结合使诗歌既有丰富的画面感和节奏感,又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 分段赏析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句中开篇通过“翠帷双卷”的动作描写,引出“倾城”佳人,给人以视觉上的惊艳感。“龙剑破匣霜月明”,宝剑从剑匣中抽出,寒光如霜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刚健之美,也可能暗示着舞者或表演具有一种豪迈、刚劲的气质,为全诗奠定了独特的氛围。“朱唇掩抑悄无声,金簧玉磬宫中生”句中“朱唇掩抑”细腻地描绘了舞者准备发声的神态,“悄无声”营造出一种悬念感。接着“金簧玉磬宫中生”,将舞者的声音比作宫廷中奏响的金簧玉磬,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美妙、华丽,体现出宫廷乐舞的高雅和精致。“下沈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句中“下沉秋水”描绘出一种深沉、流动的动态感,“激太清”则强调了其冲击力,仿佛能激荡天空的清澈。“天高地迥凝日晶”,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凝聚着太阳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羽觞荡漾何事倾”句中“羽觞”是古代的一种酒杯,“荡漾”描绘出羽觞在水波中摇曳的状态,“何事倾”则以疑问的方式,增添了一种神秘、灵动的氛围。这一句可能暗示着乐舞表演中某种微妙的变化或情感的波动,也可能引发读者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思考。
上一篇:唐·柳宗元《送元暠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