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雨侵竹":密雨疏疏斜打着竹林,
# 稍稍:萧森,谓晦。
"翻翻鹊惊丛":鸟雀翻翻惊起在草丛。
# 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美人隔湘浦":我的友人远去隔着湘浦,
# 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
"一夕生秋风":一夜之间忽又刮起秋风。
"积雾杳难极":浓雾迷漫杳杳无边,
# 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杳:幽暗深远。
"沧波浩无穷":波浪沧茫浩渺无尽。
# 沧:水青苍色。
"相思岂云远":相思情在,还用说离得远吗,
# 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即席莫与同":此刻就像和你正在心心相通。
# 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即席:就席,在座席上。
"若人抱奇音":好像你就在我身旁弹着瑟琴,
# 抱:怀有。,若人:伊人,此人。若,此。
"朱弦縆枯桐":急骤弦响琴儿流出奇妙的音。
# 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縆: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
"清商激西颢":那声,昂扬清亮激情满心怀,
# 西颢: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激:激扬,飞荡。,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
"泛滟凌长空":那音,飘绕浮泛艳彩凌长空。
# 凌:直冲向上。,泛滟: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
"自得本无作":如发自神来,不像是自己所能作,
# 作:造作,做作。,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
"天成谅非功":似偶然天成,谅非人间有此功。
# 功:人工。,谅:确实,真的。,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
"希声閟大朴":希有的音韵大朴归真,
# 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閟:关闭,封闭。,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
"聋俗何由聪":普通之人怎能如此聪颖。
# 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何由:由何,从何。,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诗。描绘了初秋雨夜的萧瑟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吴武陵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赏和惺惺相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几句,通过描写凄雨侵竹、惊鹊翻飞、浓雾弥漫、沧波浩渺等景象,烘托出秋夜的凄凉氛围,既衬托出诗人被贬后的愁苦孤寂,也暗示朝廷黑暗与政局险恶,同时为后文思念友人营造情境。比喻:“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将吴武陵的琴音比作浮光闪动上激秋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琴音的清扬激越、穿透力强,以及激情洋溢、音质清丽、曲调流畅的特点,且与秋景自然相扣。正衬:“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以琴弦琴身的华丽名贵,从侧面正衬吴武陵琴艺的高超,为后文直接描写美妙琴声做铺垫,突出吴武陵才华出众。起兴:“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两句,以秋夜细雨侵竹、鹊鸟受惊飞散的景象起兴。通过描绘自然界中这些动态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由此引出下文对友人吴武陵的思念之情,使情感的抒发更为自然流畅,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两句是对初秋雨夜景象的描写。“稍稍”细腻地描绘出细雨淅淅沥沥浸润竹林的情景,“翻翻”生动展现出鹊鸟在竹丛中因雨受惊、扑棱棱翻飞的动态。这两个叠词的运用,使画面富有韵律感,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既衬托出诗人被贬谪后愁苦忧戚的心境,也暗示了朝廷黑暗、政局险恶,正直之士如惊鹊般在困境中无所适从。“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两句以“美人”指代友人吴武陵,点明思念对象。“隔湘浦”表明二人相隔之远,“一夕生秋风”则借季节变换,暗示思念之情在一夜之间如秋风般骤然而生,既承接上文秋夜的萧瑟之景,又自然地引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使景与情紧密交融。“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两句继续描绘秋夜之景。“积雾”弥漫,深远得难以看到尽头,“沧波”浩瀚,广阔得没有边际。这既勾勒出一幅苍茫、迷蒙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孤寂、迷茫的心境,又暗喻自己与吴武陵被贬谪的境遇,如同陷入无边的迷雾与波涛,毫无出路,也借此表达出对朝廷昏聩导致贤才遭弃的不满。“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两句直抒胸臆,诗人感慨与吴武陵虽距离不算遥远,但却无法同席相聚,将内心对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和无法相见的遗憾直白地表达出来。这种近在咫尺却不能相逢的无奈,更增添了孤寂之感,同时也体现出二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两句开始转入对吴武陵琴艺才华的描写。诗人先以“若人”引出吴武陵,“抱奇音”直接点明其拥有非凡的音乐才华,“朱弦縆枯桐”则从侧面描绘其琴具的华丽名贵,朱红的琴弦紧绷在古老的桐木琴身之上,为后文描写琴声的美妙作了巧妙铺垫,展现出吴武陵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不凡的气质。“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两句正面描写吴武陵所奏琴音的美妙。“清商”指悲凉的乐音,“西颢”代指秋天,琴音清扬激越,仿佛能与秋日的肃杀之气相激荡;“泛滟”本指水波荡漾,此处形容琴音如波光闪动,清亮流转,直上长空。诗人运用新奇巧妙的比喻,将琴音与秋天和湘江景物相融合,既贴切地表现出琴声音质清丽、曲调流畅且富有穿透力,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琴声中饱含的激情与力量,凸显出吴武陵琴艺的高超。“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两句进一步写吴武陵琴曲的特质。诗人强调吴武陵的琴曲是其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刻意的雕琢与造作,完全是浑然天成。这不仅体现了吴武陵琴艺的精湛已达化境,更暗示出其志趣高远、才华横溢,无需凭借外在的修饰便能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水准,使读者对吴武陵的才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两句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希声”指微妙的声音,“大朴”代表天然质朴的大道,诗人感慨像吴武陵所奏这般志向高洁、蕴含深刻内涵的曲调,那些市侩庸俗的权贵们根本无法听懂和理解。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既为友人的才华被埋没深感愤懑,抱打不平,同时也借题发挥,抒发了自身不被赏识、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起二句暗藏风字。“积雾杏难及”一联,起远字。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千古文章神境。下半借琴以喻文才,董庭兰一辈人,未能知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柳诗五言古,清迥绝尘,人以为近陶,不知其兼似大谢也。
清汪森《韩柳诗选》
# 唐孟庄曰:体段出谢康乐。周珽曰:首触于雨洒鹊惊,动怀人之念;次阻于雾积波浩,起聚首之思。既美其人有奇抱,未惜其世无知音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宋人诗法以韦、柳为一体,方回谓其同而异,其言甚当。余以韦、柳相同者神骨之清,相异者不独峭淡之分,先自忧乐之别。如《赠吴武陵》曰:“希声闷大朴,聋俗何山聪?”《种术》曰:“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韦安有此愤激?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美人”二句:楚骚之遗。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何义门曰:起二句,暗藏“风”字。高步瀛曰:风神淡远,意象超妙。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唐·柳宗元《闻籍田有感》
下一篇:唐·柳宗元《送元暠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