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一逢君":诗韵相投的缘分一旦与你相遇,
"平生称所闻":便觉得这是我生平听闻过的最契合的际遇。
"粉毫唯画月":我只用粉白的笔毫描绘明月,
"琼尺只裁云":用玉般的尺子裁取云霞。
"黥阵人人慑":刻着黥刑图案的战阵,令所有人望而生畏,
# 黥:一作“鲸”。
"秋星历历分":秋夜的星辰清晰分明,一一可辨。
# 星:一作“霜”。
"数篇留别我":留下几篇诗作与你告别,
"羞杀李将军":这诗才真要羞煞那“飞将军”李广了。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咏怀诗,通过精妙的用典与刚柔对比,赞颂友人张祜的诗才,暗讽晚唐科举弊端,并抒发对才士不遇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用典:颈联“黥阵人人慑”中的“黥阵”典出唐代水军阵法,借指张祜诗作如严整威严的军阵般摄人心魄。此典既呼应张祜早年因诗才遭权贵打压的经历,又暗喻其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同战场上的精锐之师,使“人人慑服”。这一意象将抽象的诗艺具象化为军事力量,凸显了杜牧对张祜诗风的精准把握。对比:尾联“数篇留别我,羞杀李将军”通过历史人物的“羞赧”,对比张祜诗才的超越性。李广的“羞”不仅是个人际遇的悲慨,更象征晚唐诗坛对真才实学的压抑。杜牧以李广之“武”衬张祜之“文”,既是对友人才华的极致推崇,亦是对科举制度与权贵垄断的尖锐讽刺。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韵一逢君,平生称所闻”直抒胸臆,诗人直言与张祜相交后,生平听闻的才名皆得印证,未见面时的想象与见面后的真实感受完美契合,足见对友人的高度认可。颔联“粉毫唯画月,琼尺只裁云”以细腻比喻刻画张祜的诗才。“粉毫”代指画笔,“琼尺”为玉制量具,二者本是绘画裁衣的工具,却被赋予诗意,粉毫只用来画清辉流转的明月,琼尺只用来裁轻柔缥缈的云霭。这一比喻既突出张祜诗境的高洁纯净,又暗喻其创作视角的独特:他善用最精妙的笔触捕捉最灵动、最澄澈的意象,诗风如诗境般雅致脱俗。颈联“黥阵人人慑,秋星历历分”转向对诗风的立体评价。“黥阵”或指如巨鲸游弋般磅礴的气势,此句写张祜的诗气势摄人,令人震撼;“秋星历历”则以秋夜星空的清晰分明,形容其诗细节精妙、层次井然。两句结合,既赞其诗有大气象,又夸其工于细节,全面展现张祜诗歌“雄奇而不失精微”的特点。尾联“数篇留别我,羞杀李将军”以典故收束,情感推向高潮。“李将军”典出汉代名将李广,此处借指才略出众之人。诗人说张祜留赠的几首离别诗,连李广见了都要自愧不如,用“羞杀”二字强化对比,以夸张手法突出张祜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其才之高,甚至超越了历史上以勇武著称的李广,足见杜牧对友人才华的推崇与珍视。
上一篇:唐·杜牧《题横江馆》
下一篇:唐·杜牧《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