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xuě
hò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qín
líng
hàn
yuàn
cēn
xuě
běi
què
nán
shān
chūn
chē
mǎn
chéng
yuán
shǎng
zhī
chóu
chàng
yǒu
xián
rén

译文

秦代的陵墓、汉代的宫苑,覆盖着高低错落的残雪,北面的宫阙、南面的终南山,正渐渐显露出初春的景致。满城的车马喧嚣着涌向郊野平原,可谁又能懂得,此刻有个心怀惆怅的闲人(独自伫立)。

逐句剖析

"秦陵汉苑参差雪":秦代的陵墓、汉代的宫苑,覆盖着高低错落的残雪,

# 秦陵汉苑:秦代的陵墓,汉代的苑囿。与下文的“北阙南山”均代指长安之地。

"北阙南山次第春":北面的宫阙、南面的终南山,正渐渐显露出初春的景致。

# 次第:依次。,北阙南山:宫阙与终南山。北阙:宫殿北面的门楼,代指宫阙。

"车马满城原上去":满城的车马喧嚣着涌向郊野平原,

# 原:乐游原,唐时登览游赏胜地。

"岂知惆怅有闲人":可谁又能懂得,此刻有个心怀惆怅的闲人(独自伫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安雪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秦陵汉苑参差雪”勾勒出秦汉故苑残雪错落的苍茫景致,“北阙南山次第春”则点染出皇城以北、终南山上渐次显露的早春气息。而“车马满城原上去”的喧嚣——满城车马涌向郊原的热闹场景,与末句“岂知惆怅有闲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世人沉醉于雪后出游的欢腾,唯有诗人独自品味着那份不被理解的怅惘,于热闹中见冷清,于喧嚣中显孤怀。此诗延续了其“英发俊爽”的风格特质,语言洗练而意境开阔,于写景叙事中自然融入深沉感慨,在晚唐描绘长安的诗作中,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深度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牧晚年居于长安樊川别墅时,目睹雪后长安独特的历史风貌与市井万象,创作了这首诗。诗中“秦陵汉苑”所指的汉长安城遗址,与唐长安城在地理方位上形成空间对照。经汉长安城遗址考察证实,未央宫前殿甬道、天禄阁等遗迹雪后“银粟覆荒”的景象,恰与诗中传递的历史沧桑感相互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长安雪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世无常的感慨,以及自身在喧嚣尘世中的孤独寂寥之情。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秦陵汉苑参差雪”,以“秦陵汉苑”(历史遗址)与“参差雪”(自然景象)叠加,将历史的厚重与残雪的苍茫结合,通过具体意象暗示抽象的历史兴衰感,达到“寓情于景”的效果。对比:次句“北阙南山次第春”,以宫城的北阙与城外的终南山相对照:一边是人间朝堂的建筑,一边是自然山川的景致,二者在早春时节先后显露出春意。这一对比,让现世的人文景象与恒久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时空交织的画面。反衬:以乐衬苦,“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以“车马满城”的游春喧闹(群体的欢愉),反衬“闲人”的孤独惆怅(个体的忧思),用世俗的热闹凸显诗人的疏离感,强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这两句诗描绘了长安雪后的景色。“秦陵汉苑参差雪”,写秦代的陵墓和汉代的宫苑中,积雪高低错落,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雪景的苍茫感。“北阙南山次第春”,则是说北方的宫阙和南方的山峦,依次迎来了春天的气息。此句通过雪景与春景的对比,营造出略带寂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变迁。“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这两句诗由景及人,写城中的车马都到城外的原野上去了,一片热闹景象。然而,又有谁知道,还有一个惆怅的闲人呢?“车马满城原上去”描绘出众人纷纷外出赏雪或游玩的热闹场景,而“岂知惆怅有闲人”则将诗人自己与热闹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在这繁华热闹情境下内心的落寞孤寂,抒发了诗人与众不同的闲愁。

4. 作品点评

《长安雪后》入选《一座城市一本书·西安漫游记》,成为展现长安历史记忆的文学作品。2022年,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借雪景复原工程,在未央宫前殿甬道设诗文展示牌,让这首诗与实地景观相映成趣。当代学者指出,诗中“车马满城”与“闲人惆怅”的对比,堪称古代城市文学里“观察者视角”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江南怀古》

下一篇: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