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书混一业无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这项伟大的事业影响深远,其功绩无穷无尽,
"井邑山川今古同":城镇与山川,从古至今看起来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戊辰年向金陵过":在戊辰这一年,我路过金陵这座城市,
"惆怅闲吟忆庾公":心中满是惆怅,在漫步吟咏间,不禁回忆起庾信。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忆庾公”运用了典故,庾公一般指庾信,他历经南北朝动荡,身世与作品饱含家国之思。杜牧借此典故,借追怀庾信来寄托自己对历史兴亡、人生境遇的感慨,使诗歌内涵更为丰富,表达更加委婉深沉。直抒胸臆:“惆怅闲吟忆庚公”中,“惆怅”一词直接点明诗人内心的情绪,展现出其在怀古过程中所生发的怅惘之情,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状态。触景生情:诗人在戊辰年路过金陵,眼前的金陵景致触发了他的情思,使其追忆历史人物庾信,感慨历史兴衰,将情感与眼前之景紧密相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句:“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车书混一”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词汇,它指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车同轨,书同文”政策,这一举措象征着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影响深远,故而说“业无穷”。开篇诗人便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展现了历史上伟大的统一事业,奠定了诗歌深沉的历史基调。“井邑山川今古同”则将笔触拉回现实,诗人看到眼前的城镇、山川,历经岁月变迁,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模样。“今古同”三字,在今与古的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沧桑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暗示着尽管历史不断演进,但自然与生活的某些方面似乎永恒不变,与朝代更迭的风云变幻形成鲜明反差。次句:“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戊辰年”明确了时间,“向金陵过”交代了诗人的行踪,他在这一年路过金陵这座历史名城。金陵,作为多个朝代的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每一寸土地都可能诉说着往昔的兴衰荣辱。正是这样的历史氛围,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惆怅闲吟忆庾公”,“惆怅”一词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复杂情绪。“闲吟”并非真的悠闲,而是在这历史的沧桑面前,诗人以吟诗来排遣心中的感慨。“忆庾公”是情感的关键落点,庾公即庾信,他身历南北两朝,其作品饱含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杜牧在此忆起庾信,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与对历史兴衰的深切感触。诗人借忆庾公,将自己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惆怅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使诗歌的情感深度进一步加深。
上一篇:唐·杜牧《早秋》
下一篇:唐·杜牧《长安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