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洗空旷":稀疏秋雨洗净空旷天地,
# 空旷:指广阔的地方。
"秋标惊意新":早秋迹象令我惊觉新意。
# 秋标:秋初,秋天开始。
"大热去酷吏":炎热如同酷吏离去,
# 酷吏:指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清风来故人":清风好像故人到来。
# 故人:旧交;老友。
"樽酒酌未酌":酒杯中的酒斟还是不斟,
# 樽酒:杯酒。
"晚花颦不颦":清晨的花似愁容或无愁。
# 颦:表示皱眉。
"铢秤与缕雪":铢秤和那缕雪,
# 铢秤:宋代以铢为最小计量单位的秤。二十四铢为一两。
"谁觉老陈陈":谁会发觉这些是陈年的粮食呢?
# 陈陈:指陈年的粮食。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开篇首联以写景切入,精准勾勒出早秋时节独有的景物特征。颔联之处,其诗思新颖奇特,用语别具一格,与韩孟诗派的风格存在相通之处。诗人将酷热的暑气比作酷吏,此乃暗喻之法,巧妙关联,引人深思。而尾联堪称全诗核心,深刻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君王理政以及百姓生计的深切关怀,尽显忧世之情。整首诗描绘了早秋之际,暑热渐退、清风徐来,使人倍感畅快的画面,字里行间也寄寓着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殷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比喻:“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将大热比作酷吏,清风比作故人,形象地写出早秋时炎热退去、清风徐来给人的不同感受,突出早秋气候的变化,使表达更加生动。拟人:“晓花颦不颦”,赋予晓花人的神态“颦”,仿佛晓花也在因早秋的到来而发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绪。象征:“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中,铢秤可象征衡量时光的尺度,缕雪象征易消逝之物,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新旧的交替,引发读者对时光等问题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联“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描绘早秋的雨洗净天地,早秋的迹象让诗人感到新奇,为全诗定下基调,点明早秋时节,突出诗人对早秋变化的敏感。颔联“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运用比喻,生动地展现早秋炎热退去、清风拂来的感受,通过鲜明对比,强调早秋气候转变带来的舒适与新鲜感。颈联“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诗人面对未斟的酒,又看到似有愁容的晓花,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此时微妙复杂的情绪,或许是对早秋的别样感慨。尾联“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以铢秤和缕雪作比,表达对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使诗歌主题得到升华,从对早秋景象的描写深入到对时光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全篇以简洁文字,承载深厚意蕴,丰富内涵尽在其中。诗人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致描绘,借景抒情,营造出真切动人的氛围,极具感染力。
# 大暑如酷吏之去,清风如故人之来。倒装一字,便极高妙。晚唐无此句也。牧之才高,意欲异众,心鄙元、白,良有以哉!尾句怪。
《瀛奎律髓》
# 自牧之以前,不曾有此句法(“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下)。
《初白庵诗评》
# 冯班:“铢秤”未解。纪昀:次句生硬。“清风”句自好,“大暑”句终不雅,五六调劣,结亦不佳。
《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杜牧《题白蘋洲》
下一篇:唐·杜牧《江南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