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pín
zhō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shān
niǎo
fēi
hóng
dài
tíng
wēi
chāi
huā
guāng
chū
tòu
chè
qiū
zhèng
qīng
huá
jìng
chù
zhī
shēng
xuān
zhōng
jiàn
kuā
duō
guī
lèi
zhōng
yān
xiá

译文

山中的鸟儿飞过时,仿佛携带着红色的彩带,亭边的紫薇花奋力绽放。溪水刚刚泛起澄澈的波光,秋日的景色清朗而华美。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体会生命的乐趣,而在喧嚣纷扰之处,只见人们为虚名而盲目争斗。官职带来的束缚和劳累已经没多少了,最终便不会辜负这美好的山水风光。

逐句剖析

"山鸟飞红带":山中的鸟儿飞过时,仿佛携带着红色的彩带,

# 红带:鸟名。练鹊的一种。

"亭薇拆紫花":亭边的紫薇花奋力绽放。

# 拆:裂开,开放。,薇:紫薇。

"溪光初透彻":溪水刚刚泛起澄澈的波光,

"秋色正清华":秋日的景色清朗而华美。

# 清华:景物清美秀丽。

"静处知生乐":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体会生命的乐趣,

# 生乐:平生之乐。

"喧中见死夸":而在喧嚣纷扰之处,只见人们为虚名而盲目争斗。

# 死夸:抵死夸赞。

"无多珪组累":官职带来的束缚和劳累已经没多少了,

# 珪组:帝王官员所执之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

"终不负烟霞":最终便不会辜负这美好的山水风光。

# 烟霞:烟水云霞,泛指山林胜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白蘋洲》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五言律诗代表作。诗人驻足白蘋洲,将所见秋景化作灵动笔触——山鸟掠过似携红影,紫薇绽放如缀紫霞,澄澈溪光与清丽秋色相映成趣。彼时杜牧仕途多舛,现实的抑郁与内心的不平常伴左右,而白蘋洲的清幽之景恰如心灵栖所,让他在片刻沉醉中觅得慰藉。全诗语言含蓄深沉又清新流畅,将对闲适隐逸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思熔于一炉,历经千年仍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精神深度。“早微拆紫花中”“紫薇”花名与唐玄宗时期官职“紫微省”“紫薇令”“紫薇郎”形成双关。一方面描绘了白藏洲亭旁紫微绽放的景象,另一方面,结合诗人身经历与心境,暗示了官场与自然的关联,再融入了对官场生活的某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大中四年(850)秋季,正值杜牧刚刚担任湖州刺史之时。彼时四十八岁的杜牧,已然踏入人生的晚年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白蘋洲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双关:“早微拆紫花中”“紫薇”花名与唐玄宗时期官职“紫微省”“紫薇令”“紫薇郎”形成双关。一方面描绘了白藏洲亭旁紫微绽放的景象,另一方面,结合诗人身经历与心境,暗示了官场与自然的关联,再融入了对官场生活的某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对比:“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以“溪光”对“秋色”(自然景物对仗),“初透彻”对“正清华”(状态描写对仗),前者写溪水光影的清澈,后者绘秋日景色的清丽,词性与意境高度契合。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动态细节切入:“山鸟飞红带”状写练鹊曳着绯红尾羽从眼前掠过,在空中划下一道流动的红色轨迹,以细微之景为秋景添上明艳注脚。次句聚焦白蘋洲亭边绽放的紫薇,其花秋季盛开,色含白、红、粉、紫,因花期绵长又称“百日红”。尤为精妙的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改中书省为“紫微省”,“紫微花”与“紫微郎”的官称形成巧妙双关,暗含仕途隐喻。颔联“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绘日华浮动、溪水晶莹之态,一个“初”字点染景物的清新鲜活,“清华”化用谢混《游西池》“水木湛清华”的意象,将山鸟、紫薇、溪光等意象串联,以鸣禽啼啭、水声潺潺的视听交融,铺展秋色的澄明清丽。颈联“静处知生乐,喧中见死夸”以“静”“喧”对举,“生乐”言静处之景可畅平生之趣,“死夸”状喧处风物足堪沉醉,暗合王维“声喧乱石中,山鸟的格磔啼鸣与溪水的潺潺流动,恰在虚实之间构建自然声景的韵律。尾联“无多珪组累,终不负烟霞”谓仕途尘累已余日无多,此生定不负山水之乐。首联鸟飞红带、薇拆紫花,颔联溪光透彻、秋色清华,山水间的烟光霞色恰与尾联遥相映照。杜牧对回京任职并无欣喜。其离湖州赴长安所作《途中一绝》云:“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以“西日”喻皇帝,“遮”字暗藏不愿回京之意;《隋堤柳》更以“流落西归疾”形容入京,字里行间尽是不满。随着年岁渐长,其厌倦仕途、向往自然之心愈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访许颜》

下一篇:唐·杜牧《早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