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自许少尘埃":一生自许很少沾染世俗尘埃,
# 自许:自己称许自己。
"为吏尘中势自回":可在官场尘俗中,当初的意气自然消退。
"朱绂久惭官借与":佩戴朱绂已久,常惭愧这官职不过是朝廷暂借,
# 朱绂:红色的朝服。
"白题还叹老将来":满头白发频生,不禁感叹衰老已渐渐来临。
# 题:一作头。
"须知世路难轻进":要知道世间的道路难以轻易前行,
"岂是君门不大开":又哪里是君主的大门不肯敞开呢。
"霄汉几多同学伴":朝廷里有多少当年的同窗好友,
# 霄汉:本指云霄、天河,此处是比喻当年的同学、友伴多在朝中身居高位,如在霄汉一般。
"可怜头角尽卿材":可惜他们一个个都崭露头角,成为了卿相之才。
# 卿材:公卿之材。,头角:头顶左右之突出处。常以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可怜:可爱。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怀诗。借寄语朝廷的契机,通过自述仕途困境、同侪显达的对比景象,写出了内心的悲凉心境、不平之感与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将自身仕途困境与同侪“霄汉显达”“尽为卿材”的境遇相对照。自身“朱绂惭官”“白头叹老”的失意,与同辈身居高位的得意形成鲜明反差,以同辈的显达凸显自身的落魄,隐晦批判朝堂用人不公的风气,强化了宦海沉浮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开篇直抒胸臆,写出心境与现实的矛盾。“平生自许少尘埃”表明自己向来以不沾染世俗尘埃自许,凸显内心的清高;“为吏尘中势自回”则说踏入官场后,在世俗的纷扰中,这种清高自然受到冲击,“势自回”三字道尽身不由己的无奈,开篇便奠定了怀才不遇的基调。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题还叹老将来”,续写为官的愧疚与时光的感慨。“朱绂”指官服,“久惭官借与”写出长期担任官职却自觉有愧,仿佛官职是借来的一般,显对自身政绩的不满;“白题”指白发,“还叹老将来”则感叹年华老去,将仕途的失意与岁月的流逝结合,更添怅然。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由个人境遇转向对世路的思考。“世路难轻进”直言世道艰难,难以顺利前行,点出仕途坎坷的现实;“岂是君门不大开”以反问的语气,看似说并非朝廷大门不敞开,实则暗含对官场黑暗、晋升艰难的愤懑,语气委婉却情绪强烈。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以对比收束,抒发复杂情感。“霄汉”指朝廷高位,“同学伴”“尽卿材”写出昔日同窗大多身居高位、成为栋梁之材;“可怜”二字看似赞叹,实则暗含自身与他人境遇的对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