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wáng
ló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mián
zhōu
zhōu
lěi
luò
xiǎn
qìng
nián
zhōng
yuè
wáng
zuò
chéng
西
běi
gāo
lóu
zhū
méng
zhào
chéng
guō
lóu
xià
cháng
jiāng
bǎi
zhàng
qīng
shān
tóu
luò
bàn
lún
míng
jūn
wáng
jiù
jīn
rén
shǎng
zhuǎn
jiàn
qiān
qiū
wàn
qíng

译文

绵州州府多么壮丽啊,是显庆年间越王所建造。孤立的城池西北耸立着高楼,碧绿的瓦片、朱红的屋脊照亮了城郭。楼下长江水清澈无比,山头的落日还剩下半轮明亮。越王留下的旧迹如今被人欣赏,从中更能见到千秋万古的情思。

逐句剖析

"绵州州府何磊落":绵州州府多么壮丽啊,

# 州府:府之州治也。《世说》:州府文武劝郭淮举兵。郭璞《江赋》:“衡霍磊落以连镇。”

"显庆年中越王作":是显庆年间越王所建造。

# 显庆:高宗年号(公元656——661年)。

"孤城西北起高楼":孤立的城池西北耸立着高楼,

# 孤城西北起高楼:《吴志》:吕蒙曰:“孤城之守。”古诗云:“西北有高楼。”

"碧瓦朱甍照城郭":碧绿的瓦片、朱红的屋脊照亮了城郭。

# 碧瓦朱甍照城郭:《神仙传》:“碧瓦鳞差。”沈佺期诗:“红日照朱甍。”《选注》:“甍,屋檐也。”鲍照诗:“城郭宿寒烟。”

"楼下长江百丈清":楼下长江水清澈无比,

# 楼下长江百丈清:石崇诗:“登城隅兮临长江。”沈约诗:“百丈注悬淙。”

"山头落日半轮明":山头的落日还剩下半轮明亮。

# 山头落日半轮明:曰落日明,知楼是面西。庾信诗:“日落山头晡。”江总诗:“兔月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越王留下的旧迹如今被人欣赏,

# 君王旧迹今人赏:汉明帝诏:“复其旧迹。”

"转见千秋万古情":从中更能见到千秋万古的情思。

# 转见千秋万古情:刘庭芝《公子行》:“千秋万古北邙尘。”此章体格,仿王子安《滕王阁》,而风致稍逊。卫万《吴宫怨》,亦本《滕王阁》,而姿韵自胜。今附录参观:“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淡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卷珠帘见江水。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勾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末二句与李白相同,不知孰为先后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王楼歌》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中先点明绵州越王楼由显庆年间越王所建,接着描绘了楼的宏伟外观,如“碧瓦朱甍照城郭”,以及楼下长江、山头落日的景色。运用借景抒情与怀古的手法,由眼前的越王楼旧迹,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抒发了跨越千秋万古的情思。此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将眼前之景与历史情怀相融合,展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也为后人了解唐代建筑及诗人的怀古思绪提供了生动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诗人描绘楼下清澈的长江和山头半明的落日之景,借这开阔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自身内心的万古情思。烘托:“碧瓦朱甍照城郭”,通过描写越王楼碧瓦红檐照亮城郭,从侧面烘托出越王楼的宏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分段赏析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从语言风格看,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越王楼的地理位置(绵州州府)和建造时间(显庆年中)以及建造者(越王),为全诗奠定叙事基调。在内容主题上,引出下文对越王楼的具体描写,也暗示了此楼历史悠久。“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楼拔地而起的雄伟姿态,是炼字的典范。从形象塑造方面,描绘出越王楼在孤城西北耸立,碧瓦红檐照亮城郭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越王楼的宏伟壮丽。“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在景的描绘上,勾勒出楼下长江清澈,山头落日半明的开阔画面,对仗工整。借景抒情,以这宏大而略带苍茫的景色,烘托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流逝的氛围,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从表达技巧看,直抒胸臆,由眼前的越王楼旧迹引发感慨,指出今人欣赏此楼,能从中感受到跨越千秋万古的情思。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越王作”,言作绵州刺史也。曰“照城郭”,则此楼又为磊落之助。而楼下长江,山头落日,山高水清,奇观胜览。然君王身造此楼,不能长享,已成旧迹,而今人赏之,古诗所谓“万岁更相送”者信矣。千秋万岁,其情尽然,不可转见乎?

明末清初王嗣爽《杜臆》卷五

# 王子安《滕王阁》诗,工丽中气自豪华,此篇较有深沉之思,为本贤王也。

清乔亿《杜诗义法》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社日两篇 其一》

下一篇:唐·杜甫《寄杨五桂州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