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chū
sài
jiǔ
shǒu
s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dāo
shuǐ
shuǐ
chì
rèn
shāng
shǒu
qīng
cháng
duàn
shēng
xīn
luàn
jiǔ
zhàng
shì
guó
fèn
wǎn
yǒu
gōng
míng
lín
zhàn
dāng
xiǔ

译文

蘸着呜咽的陇头水磨砺战刀,看到水变红才发现刀刃割伤了手。想要忽视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流水声,只是心绪早就纷乱很长时间了。男子汉大丈夫发誓要献身报国,又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叹惋的呢。期望建立功名使自己的画像能画在麒麟阁上,就算会战死沙场骸骨也应尽快腐朽。

逐句剖析

"磨刀呜咽水":蘸着呜咽的陇头水磨砺战刀,

# 呜咽水: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水赤刃伤手":看到水变红才发现刀刃割伤了手。

"欲轻肠断声":想要忽视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流水声,

# 肠断声:呜咽的水声。,轻:轻忽,只当没听见。

"心绪乱已久":只是心绪早就纷乱很长时间了。

# 心绪: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

"丈夫誓许国":男子汉大丈夫发誓要献身报国,

# 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

"愤惋复何有":又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叹惋的呢。

# 愤惋复何有: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功名图骐驎":期望建立功名使自己的画像能画在麒麟阁上,

# 功名图骐驎: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战骨当速朽":就算会战死沙场骸骨也应尽快腐朽。

# 当: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前出塞九首》是杜甫创作的组诗,借汉乐府旧题,写唐代征战之事。本诗为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经历,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为。写作手法上,以点带面,用第一人称叙事,善抓人物特征和心理刻画。如第二首用征人练武的行动反衬内心苦闷;第三首以磨刀伤手表现心绪烦乱。各首之间联系紧密,结构浑然一体。这组诗主题鲜明,艺术表现独特,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诗歌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前出塞九首》由杜甫创作。唐玄宗即位后,为满足好大喜功的欲望,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不义战争,如天宝六载(747年)令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天宝八载(749年)哥舒翰领兵十万再次攻打石堡城,兵士死亡过半;天宝十载(751年)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南诏,死者六万;又令高仙芝攻大食,安禄山攻契丹,使得两地百姓深受其苦。而当时唐朝处于生长期与军事扩张期,朝廷上下预估大多乐观,但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组诗,以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反映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此诗以征夫自述的口吻,先写在呜咽的陇头水边磨刀,因心绪烦乱而伤手,表现其一路上心情的烦乱。后两句故作自励之语,说男儿既已誓许报国,不应再有愤惋,为求功名应不惜让战骨速朽,实则语壮情悲,意在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反映战争给兵士带来的苦难。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通过描写征夫磨刀时因心绪烦乱而不觉刀刃割破手,看到水变红才发觉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其内心的烦乱不安。心理描写:“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直接描述征夫内心想法,将其一开始的烦乱,到以许国、图功名自我宽慰,却又隐含不甘的复杂心理刻画出来。

3. 分段赏析

首句“磨刀呜咽水”,“呜咽”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水的悲切之声,也暗示了征夫内心的痛苦,同时“磨刀”这一动作,又表明了即将面临战争。次句“水赤刃伤手”,水色变红才发现刀刃割破手,进一步强调了征夫的痛苦和无奈。这两句通过对磨刀这一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第三句“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想要不理会那令人断肠的流水声,然而心绪早已乱了许久,直接抒发了征夫内心的烦乱和痛苦,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第四句“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大丈夫立誓以身许国,又何必再心生怨怒,看似豁达,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悲愤。最后两句“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表达了征夫对功名的态度,即使战死沙场,只要能将画像放在麒麟阁,也是值得的,这种看似洒脱的话语背后,是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

4. 作品点评

《前出塞九首》其三以征夫视角,借“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等句,营造悲伤氛围,展现其烦乱心境。“丈夫誓许国”等句,语壮情悲,揭示战争不义,征夫无奈愤懑。细腻展现征夫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会孟曰:又缓而急。刘履曰:人谓子美古诗学建安,是矣;然未免有时亦离去,如此篇“水赤”二语,已微露痕迹,而未甚相远,读者详之。

明刘会孟《唐诗广选》

# 周甸田:此虽征人自誓之强,实诗人劝忠之义。前四句极凄婉,后四句极勇决。蒋一梅曰:章法由浅入深,一步高一步。吴山民曰:结岂人情?然正为宽解之辞。

明周甸田、蒋一梅、吴山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前四句化用《陇头歌》,极炉锤之妙,后四句发前未尽之意,作意外之想以自宽,正见其心绪之错也。“图麒麟”,岂易言哉!

清王嗣奭《杜臆》

# 此即《毛诗》“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意,忠义激烈,勃然如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途中感触。兴体也。……以下又捷转出一副血性语,心绪虽乱,终不以易吾誓死之志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蒋云:借磨刀,撰出一首,自奇。重振起(“丈夫”句下)。末句反言见意。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千秋节有感二首 其二》

下一篇: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