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河西尉":我不去做那河西县尉,
# 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凄凉为折腰":不愿渡那奉迎官长的悲惨凄凉小人生涯。
# 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这里是用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典故。
"老夫怕趋走":再说我很害怕趋奉奔走的礼节,
# 趋走:犹奔走,指侍候上司。
"率府且逍遥":就权且在率府落得个清闲自在吧。
"耽酒须微禄":喜欢饮酒就应该有微薄的俸禄,
"狂歌托圣朝":狂吟放歌托庇于圣明的朝廷。
# 托:信赖,凭借。
"故山归兴尽":原来想回家乡的兴致已尽,
# 故山:旧山,喻家乡。
"回首向风飙":回过头来面对那暴风,不禁惟有叹息而已。
# 飙:狂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对官职任命的复杂心境展开,介绍了诗人拒绝河西尉一职,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后,以看似逍遥、戏谑之语,实则抒发内心的愤懑、无奈,以及因官职羁绊无法归家而对家人产生的思念之情,深刻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与对自身境遇的不满。
2. 写作手法
反语:诗中以“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等看似轻松、自得的话语,实则表达内心的愤懑与无奈,通过这种反语来增强情感的冲击力。对比:首联将不愿担任的河西尉需要“凄凉为折腰”的艰难处境,与颔联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相对“逍遥”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不同官职感受的差异,也更深刻地展现其心境。直抒胸臆:从整体情感表达来看,诗人直接表达自己对官职任命的不满,如“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直白地道出拒绝河西尉的原因,展现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3. 分段赏析
《官定后戏赠》首联“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直白道出拒绝河西尉的缘由,展现县尉需对官长谄媚、对百姓压榨且自身或受辱的艰难处境,流露出愤懑。颔联“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以看似逍遥之态形成反讽,实则是诗人对自身无奈境遇的牢骚之语。颈联“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借任率府有禄可饮酒、能狂歌,暗讽官职卑微难以施展抱负。尾联“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因官职羁绊无法归家,在对风而望中,尽显对家人的思念与内心的怅惘。
# 若论得钱,则为尉颇不凄凉,其云“凄凉”者,为折腰且怕趋走,不如率府兵曹且得逍遥;“逍遥”与“凄凉”反。“向风飙”,知率府亦非所欲,为贫而仕,不得已也。不平之意,具有言外。“赠”字有误,当是“戏题”。
明王嗣奭《杜臆》
上一篇:唐·杜甫《解》
下一篇:唐·杜甫《三韵三篇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