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shì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ǔ
qián
kūn
yuǎn
nán
zhāo
bìng
hún
shī
míng
wéi
gòng
shì
shì
shuí
lùn
běi
què
gēng
xīn
zhǔ
nán
xīng
luò
yuán
dìng
zhī
xiāng
jiàn
làn
màn
dào
fāng
zūn

译文

楚地的距离隔断开天地那么遥远,难以招回杜甫的魂魄。诗歌的声名只有我和你相齐,世间的事情能跟谁去谈论呢。朝廷那里更换了新的君主,就像南星陨落在故乡的园圃。必定知道我们相见的那一天,到时要尽情地倒满美酒酒杯畅饮。

逐句剖析

"楚隔乾坤远":楚地的距离隔断开天地那么遥远,

# 楚隔乾坤远:“楚隔”二句,《杜臆》:《招魂》乃宋玉所赋,玉本楚人,故起句用之。适本传:五十工诗,好事者辄传布,又具王霸大略,慷慨善谈论。三四正道其实。楚隔:指楚地与蜀地相隔。乾坤:天地。远:遥远。

"难招病客魂":难以招回杜甫的魂魄。

# 病客:杜甫自谓。

"诗名惟我共":诗歌的声名只有我和你相齐,

# 共:相齐。,我:指杜甫。,惟:只有。

"世事与谁论":世间的事情能跟谁去谈论呢。

# 论:讨论。

"北阙更新主":朝廷那里更换了新的君主,

# 北阙更新主:“北阙”二句,以南星对北阙,是借喻语。公与适将自南而回,故曰落故园。公诗“南极一星朝北斗”,意正相似。按:《史记·天官书》:东井之西,曲星曰钺,钺北北河,钺南南河。《正义》曰:钺乃秦之分野,南河三星,北河三星,分夹东井南北,置而为戒。南星不见,则南道不通,北亦如之。此云“南星落故园”,是南星见,而南北道通矣。且于长安分野,亦有取义。北阙:指朝廷。更:更换。新主:指代宗即位。

"南星落故园":就像南星陨落在故乡的园圃。

# 故园:指成都。,南星:南箕星,喻高适。

"定知相见日":必定知道我们相见的那一天,

"烂漫倒芳尊":到时要尽情地倒满美酒酒杯畅饮。

# 烂漫:醉貌。此诗诸家聚讼,多疑赝本。顾注疑高适还京在广德二年,不得称新主。不知送高还朝,别有一诗,此则喜代宗初立而作,不必牵合同时。朱注疑成都为蜀地,不得言楚。考七国时,蜀本属楚,前《送李校书》诗亦云“已见楚山碧”,则高在成都,亦何不可言楚乎?《杜臆》疑适家沧州,不得言故园。按:公本杜陵人,故以长安为故园,原未尝专指适也。诸说纷纷,今并正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高适》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既写与友人相隔之苦,期待归家时能相聚欢饮,又因想到草堂妻儿有高适照料而稍感安心,同时融入了重阳节孤身漂泊时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诗中借“楚隔乾坤远”起兴,“北阙更新主”暗喻政权更迭,凭“南星落故园”寄托归京愿景,尾联勾勒重逢场景,尽显战乱中文人相知相惜的情怀。全诗采用虚实相生的对仗手法,暗含对仕途转机的期待,诗中语句既表现出高适对杜甫的实际援助,也体现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宝应元年(762)秋天,当时杜甫客居梓州。严武受朝廷征召返回京城,朝廷便任命蜀州刺史高适接替他担任成都尹,不久后徐知道在成都发动叛乱。后来叛乱渐渐平定,杜甫想要回到成都的草堂,于是写下这首诗,询问高适自己是否可以回去,同时也抒发了和高适之间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诗。题材围绕与友人高适的情感交流及对时事、自身境遇的抒发。诗中借与高适相隔遥远、文学共鸣,以及政权更迭、星象等内容,表达思归之情与相聚期许,展现战乱背景下文人相知相惜的情怀,也体现友人间实际援助与深厚情谊,暗含对仕途转机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起兴:“楚隔乾坤远”以空间的遥远起兴,开篇便点出与友人相隔之远,为下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相聚的期盼奠定情感基调。用典:“南星落故园”一句,巧用星象相关典故。古代星象中,南星常与地域、家国相关联,古人观星象时,会将南星的位置变化与故园、归乡等情感相联系。杜甫在此诗中,以南星陨落于故园的意象,巧妙化用这一典故,将自己对归返京城的深切渴望寄托其中,借星象的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了重返故都的愿景。虚实结合:“烂漫倒芳尊”是虚写,勾勒出与友人重逢酣饮的想象场景,与前文“楚隔乾坤远”等实写的相隔之景相互映衬,虚实结合,更能体现战乱中对相聚的深切渴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楚隔”二字如画卷初展,便将与友人相隔的遥远空间清晰勾勒,仿佛天地都因这距离而被隔断。“难招”二字直抒胸臆,满含对身处病中的友人高适的深切担忧与牵念,其中“招魂”的典故悄然融入,似一缕古韵添浓了这份情谊的厚重与绵长,让牵挂之情更显深沉。颔联“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以工整的对偶句式,将二人在诗坛上的相知相契娓娓道来,“惟我共”三字凸显出这份文学共鸣的独一无二。而“世事与谁论”的慨叹,则流露出在动荡时局中,无人可与共话世事的孤独与迷茫,两相对照,更衬得与高适之间的友情如暗夜明灯般珍贵,是乱世中难得的慰藉。颈联“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巧妙借景抒情。“北阙更新主”暗指朝廷政权更迭,时局变幻莫测;“南星落故园”则以星象之景寄托对故园的牵挂与身世飘零的感慨。两句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相连,如一张无形的网,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让情感从个人友情延伸至对家国时局的深沉忧思。尾联“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笔锋一转,从先前的忧思与感慨中挣脱出来,以坚定的“定知”二字畅想与友人相见的那一日,届时定要畅饮欢谈,“烂漫”二字将重逢的喜悦与洒脱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充满期待的收束,如冬日里的暖阳,让此前的思念与担忧有了温暖的盼头,字里行间满是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

下一篇:唐·杜甫《雨过苏端·端置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