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wà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bái
gèng
shēng
jìn
yáng
tái
shǔ
fēn
gāo
fēng
hán
shàng
dié
lǐng
宿
mái
yún
chè
jiāng
fān
yǐn
tiān
qīng
wén
jīng
fēi
duì
鹿
yīng
gòng
ěr
wèi
qún

译文

白帝城的更鼓声已消失殆尽,阳台处曙光初现,天色渐分。高峰上,寒日缓缓升起,层层山岭间,留存着夜雾凝成的云霭。大地仿佛裂开,江面上的帆船隐没不见,天空清朗,飘落的木叶声清晰可闻。我家柴门正对着麋鹿,想来应和它们结伴为群。

逐句剖析

"白帝更声尽":白帝城的更鼓声已消失殆尽,

# 更声尽:言更声停止。,白帝:白帝城。

"阳台曙色分":阳台处曙光初现,天色渐分。

# 曙色分:言天色已晓。

"高峰寒上日":高峰上,寒日缓缓升起,

# 上日:直逼初升的太阳。,寒:使之寒冷之意,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作初。

"叠岭宿霾云":层层山岭间,留存着夜雾凝成的云霭。

# 宿霾:山峦间包藏着云气。宿,留宿。霾,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叠岭:一作未收。起伏的山峦。

"地坼江帆隐":大地仿佛裂开,江面上的帆船隐没不见,

"天清木叶闻":天空清朗,飘落的木叶声清晰可闻。

# 木叶闻:树叶落地声可闻。

"荆扉对麋鹿":我家柴门正对着麋鹿,

# 荆扉:指柴门。

"应共尔为群":想来应和它们结伴为群。

# 尔:指糜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望》为唐代杜甫于历二年(767)秋创作的五言律诗。彼时杜甫流寓夔州瀼西。从清朗天色与飘落木叶,可辨诗中绘的是秋日之景。颈联写景,“地坼”以夸张之笔彰显巧思,历来受赞。望江帆隐现、听木叶飘落,视听交融,勾勒江阔天高的秋景,衬出诗人的渺小孤寂。尾联叙说诗人柴门对麋鹿,只能与之结伴,传达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以及被朝廷弃用的失意与无奈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因安史之乱辗转流落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栖身瀼西。此时他早已远离朝堂,困顿于生活,诗作里满是漂泊无依的孤寂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借白帝更声、阳台曙色、高峰寒日、叠岭霾云、地坼江帆、天清木叶等景象,描绘夔州秋日拂晓之景,抒发诗人流落西南、远离朝堂的孤寂落寞,以及对困顿生活、失意处境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夸张:“地坼江帆隐”诗句中“地坼”意为大地仿佛分裂开来,这一表述通过极度夸大地面与江面的开阔程度,生动地展现出江面的辽阔无垠,使得江帆在其中显得渺小如隐,以此凸显空间的浩渺与苍茫。这种夸张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烘托出诗人置身于宏大天地间的孤寂之感,将夔州秋景的雄浑与自身的渺小孤独巧妙融合。

3. 分段赏析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以“白帝更声尽”写时间流转,更声消散暗示长夜已尽;“阳台曙色分”绘破晓之景,曙光初现划分昼夜。简洁勾勒清晨时空转换,为后文写景抒情铺开场域,传递出静谧又带着新日气息的氛围。“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聚焦远山与日、云。“高峰寒上日”,寒日缓缓升上高峰,“寒”字既写温度,又添清冷氛围;“叠岭宿霾云”,层层山岭间留存着昨夜的霾云,“宿”字赋予云静态感。勾勒出夔州山地清晨冷峻、苍茫的画面,尽显秋晨山景的雄浑与寂寥。“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视角转至江与天。“地坼江帆隐”,夸张写“地坼”,显江面辽阔,江帆隐没其中,凸显空间浩渺;“天清木叶闻”,天晴时木叶飘落之声清晰可闻,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绘出江阔天高、木叶飘坠的秋景,衬出诗人渺小孤独。“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收束于自身处境。“荆扉对麋鹿”,柴门对着麋鹿,写居处环境;“应共尔为群”,直言应与麋鹿结伴。将自身与麋鹿相联,传递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以及被朝廷弃置的失意无奈,卒章显志,深化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南极》

下一篇:唐·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