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wén
běi
zhū
dào
jié
zhāo
huān
kǒu
hào
jué
shí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hān
zuò
jiàng
tiān
zhū
gèng
yǒu
míng
xiōng
xiōng
rén
huán
yóu
dìng
shí
shí
dòu
zhàn
shè
cāng
shēng
ān
mán
zhǒng
cuò
xiāng
gān
zhōu
xuān
hàn
jīn
wáng
shì
xiào
zhōng
chén
hòu
dài
kàn
xuān
xuān
dào
duō
yáo
běi
jiāng
jūn
jǐn
cháo
shǐ
shì
qián
kūn
wáng
shì
zhèng
què
jiāo
jiāng
hàn
hún
xiāo
dào
zhū
gōng
biǎo
lái
máng
rán
shù
shì
qiǎn
rén
cāi
yōng
bīng
xiāng
xué
gān
ruì
shǐ
使
zhě
láo
bǎi
wàn
huí
míng
qiāng
jīn
jìn
zhèng
chén
xiū
wén
yǎn
rén
xīng
wáng
huì
jìng
yāo
fēn
shèng
shòu
寿
guò
wàn
chūn
yīng
xióng
jiàn
shì
ruò
tōng
shén
shèng
zhé
wèi
xīn
xiǎo
shēn
yān
zhào
xiū
jīn
chū
jiā
gōng
wéi
xuǎn
cái
rén
bào
bìng
jiāng
tiān
bái
shǒu
láng
kōng
shān
lóu
chūn
guāng
guān
shì
cháo
tiān
cǎo
zòu
shí
xiāng
chán
màn
shān
dōng
bǎi
zhōu
xuē
chéng
àn
bào
qīng
qiū
bāo
máo
chóng
guī
guān
nèi
wáng
hái
gōng
jìn
hǎi
tóu
dōng
liáo
shuǐ
běi
tuó
xīng
xiàng
fēng
yún
gòng
guān
lín
tiān
kuò
huáng
jīn
tái
zhù
jùn
xián
duō
yáng
hán
dān
ér
jiǔ
hān
bìng
pèi
jīn
biān
chuí
guī
shuāng
quē
xióng
háo
qiǎn
líng
zhī
xiāng
jiāng
jūn
yōng
mén
bái
tóu
suī
lǎo
chì
xīn
cún
jìng
néng
jìn
shuō
zhū
hóu
zhī
yǒu
cóng
lái
tiān
zūn
shí
èr
nián
lái
duō
zhàn
chǎng
tiān
wēi
zhèn
táng
táng
shén
líng
hàn
dài
zhōng
xīng
zhǔ
gōng
fén
yáng
xìng
wáng

译文

安禄山造反被上天诛杀,还有史思明也已消失。动荡的人间仍不安定,频频征战究竟为何。国家百姓必定要安定,蛮夷外族交错干扰。当今君王如同周宣王汉武帝,孝子忠臣让后代见证。道路上喧闹多有歌谣,河北的将军全都入朝。才是天地间王室正统,却让江汉的客子魂销。不料诸公无表章前来,茫然诸事让人猜测。拥兵竞相学习兵器锋利,使者徒劳往返多次。佩玉鸣响皆是正臣,修文息武并非无人。兴王会平息妖邪之气,圣寿应超过一万年。英雄看事如通神,圣哲以天下为心轻视自身。燕赵莫自夸多出美人,宫闱不打算选才人。抱病于江天的白头郎,在空山楼阁间虚度春光。官员当日朝拜天子,奏章何时送入京城。广阔的山东一百州,地势如案桌环抱青山。苞茅重新进入关内,王室祭祀供品尽至海边。东越辽水北至滹沱河,星象风云欣喜太平。紫气笼罩关隘天地广阔。黄金台贮藏俊贤众多。渔阳精锐骑兵邯郸儿郎,酒酣并辔金鞭下垂。意气风发归向宫廷起舞,雄豪之气让五陵知晓。李相将军镇守蓟门,虽已白头仍存赤心。最终能劝说诸侯入朝,可知向来天子尊贵。十二年来多有战场,天威已平息军容严整。如汉代中兴主般神灵,汾阳王(郭子仪)建立异姓功业。

逐句剖析

"禄山作逆降天诛":安禄山造反被上天诛杀,

# 禄山:即安禄山。

"更有思明亦已无":还有史思明也已消失。

# 思明:即史思明。

"汹汹人寰犹不定":动荡的人间仍不安定,

# 汹汹:大水声,喻社会的不安定。

"时时斗战欲何须":频频征战究竟为何。

# 欲何须:犹欲何求。作反诘语,使其自悟。

"社稷苍生计必安":国家百姓必定要安定,

# 苍生:指百姓。

"蛮夷杂种错相干":蛮夷外族交错干扰。

# 杂种:指安禄山、史思明之徒。《旧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管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旧唐书·史思明传》:“史思明,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

"周宣汉武今王是":当今君王如同周宣王汉武帝,

# 汉武:即汉武帝。,周宣:即周宣王。

"孝子忠臣后代看":孝子忠臣让后代见证。

"喧喧道路多歌谣":道路上喧闹多有歌谣,

# 多歌谣:一作“好童谣”。

"河北将军尽入朝":河北的将军全都入朝。

# 河北将军尽入朝:大历二年(767年),淮南李忠臣、汴宋田神功、凤翔李抱玉俱先后入朝,河北诸镇未有入朝者,或传闻未实耳。

"始是乾坤王室正":才是天地间王室正统,

# 始:一作“自”。

"却交江汉客魂销":却让江汉的客子魂销。

# 却交江汉客魂销:乾坤反正,国内统一,可以归而不能归,故转伤流落。交,一作“教”。

"不道诸公无表来":不料诸公无表章前来,

# 不:一作“北”。

"茫然庶事遣人猜":茫然诸事让人猜测。

# 遣:一作“使”。,然:一作“茫”。

"拥兵相学干戈锐":拥兵竞相学习兵器锋利,

"使者徒劳百万回":使者徒劳往返多次。

# 使者徒劳百万回:此追言前此拒顺之事。百万,一作万里。

"鸣玉锵金尽正臣":佩玉鸣响皆是正臣,

# 正臣:正直之臣。,鸣玉:比喻出仕在朝。

"修文偃武不无人":修文息武并非无人。

# 修文偃武: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兴王会静妖氛气":兴王会平息妖邪之气,

# 静:一作“尽”。

"圣寿宜过一万春":圣寿应超过一万年。

# 圣寿:皇帝的年寿和生日。

"英雄见事若通神":英雄看事如通神,

# 通神: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见事:识别事势。

"圣哲为心小一身":圣哲以天下为心轻视自身。

# 圣哲: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此借称帝王。

"燕赵休矜出佳丽":燕赵莫自夸多出美人,

# 矜:自夸。

"宫闱不拟选才人":宫闱不打算选才人。

# 才人:妃子的一种。此指妃子。,宫闱:帝王的后宫。

"抱病江天白首郎":抱病于江天的白头郎,

# 白首郎:年老做官。《汉书·冯唐传》:“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后因称年老做官为“白首郎”。

"空山楼阁暮春光":在空山楼阁间虚度春光。

"衣冠是日朝天子":官员当日朝拜天子,

# 是日:此日,这一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此代称缙绅、士大夫。

"草奏何时入帝乡":奏章何时送入京城。

# 帝乡:一作“明光”。,时:一作“人”。,草奏:草拟的奏章。

"澶漫山东一百州":广阔的山东一百州,

# 山东:太行山以东。,澶漫:宽长貌,广远貌。

"削成如桉抱青丘":地势如案桌环抱青山。

# 青丘:在青州,借指青州、淄州的淄青军,淄青东临渤海。,削成如桉:喻河北已平。桉,同“案”。

"苞茅重入归关内":苞茅重新进入关内,

# 苞茅: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王祭还供尽海头":王室祭祀供品尽至海边。

"东逾辽水北滹沱":东越辽水北至滹沱河,

# 北滹沱:是说北逾滹沱,逾字从上而省。辽水在奉天,滹沱河在山西。皆当时河北之地。

"星象风云喜共和":星象风云欣喜太平。

# 喜共和:一作“喜气和”。过去对抗,今皆入朝,君臣相得,全国一统,故曰喜共和。《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弃,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韦昭注:“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也。”

"紫气关临天地阔":紫气笼罩关隘天地广阔。

# 紫气关:这名称是杜甫创造的,实即函谷关。

"黄金台贮俊贤多":黄金台贮藏俊贤众多。

# 黄金台:在河北易水东南,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故号黄金台。入朝的是河北诸节度,所以便用了这个当地的故事来嘉奖他们。

"渔阳突骑邯郸儿":渔阳精锐骑兵邯郸儿郎,

# 突骑: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酒酣并辔金鞭垂":酒酣并辔金鞭下垂。

# 并辔:两马并驰。辔,缰绳。

"意气即归双阙舞":意气风发归向宫廷起舞,

# 双阙:两马并驰。辔,缰绳。

"雄豪复遣五陵知":雄豪之气让五陵知晓。

# 五陵: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此借指京都。

"李相将军拥蓟门":李相将军镇守蓟门,

# 蓟门:古地名,即蓟丘。,李相将军:指李光弼。

"白头虽老赤心存":虽已白头仍存赤心。

# 虽老:一作“惟有”。

"竟能尽说诸侯入":最终能劝说诸侯入朝,

# 诸侯:指河北诸镇节度使。,说:劝说。

"知有从来天子尊":可知向来天子尊贵。

# 天子尊:一作“天下知”。,从来:历来,向来。

"十二年来多战场":十二年来多有战场,

"天威已息阵堂堂":天威已平息军容严整。

# 堂堂:形容盛大。,天威: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

"神灵汉代中兴主":如汉代中兴主般神灵,

# 中兴主:中途振兴、转衰为盛的君主。

"功业汾阳异姓王":汾阳王(郭子仪)建立异姓功业。

# 汾阳异姓王:指郭子仪。郭子仪封爵为汾阳郡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这组诗各篇旨意分明:首篇以安史之乱的覆灭结局警示世人,次篇劝勉诸镇节度使识时务以尽忠良,第三篇借诸镇入朝的欣喜反衬自身漂泊之伤,第四篇回顾往昔藩镇不朝引发猜忌的历史,第五篇盛赞君臣同德共致太平的景象,第六篇借藩镇朝献之机婉言规谏君主,第七篇自叹困病峡中而无缘入朝庆贺,第八篇点明节镇入朝带动贡赋输纳的意义,第九篇歌颂天下安定后的人才辈出,第十篇激励河北叛卒归降的意向,第十一篇将河北诸镇入朝之功归于李光弼,第十二篇以平乱安邦之功推崇郭子仪。全诗从叛逆势力的消亡写起,直至描绘全国统一的局面,十二首诗浑然一体,脉络清晰贯通,结构严谨完整,充分彰显了联篇绝句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三月,正值诸道节度使入朝之后。诸道节度使入朝是当时的重大朝政事件,彼时杜甫虽身处偏远的夔州,却始终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疾苦,于是创作了这组诗歌以表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时事感怀诗。诗组描绘了安史之乱后河北诸道节度使入朝这一事件所引发的诸多感慨。既表达了对叛乱平定的欣慰,又展现出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关注与期盼。通过对帝王、节度使等人物的描写,体现出对君臣和谐、国家中兴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潜在问题的忧虑。整体营造出一种对国家命运关切且复杂的情感氛围。

2. 分段赏析

首章开篇二句实写安禄山、史思明从河北范阳起兵叛唐引发天宝之乱,如今元凶伏诛、叛乱初平,字里行间透着欣慰。然而祸首虽亡,残余势力却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彼此勾连。故三、四句笔锋一转,写世道仍动荡不安,藩镇时常挑起战事以逞野心,于欣喜中暗藏忧虑。二章首句言国家大政方针既定,社稷苍生终将安居乐业。次句写安史之乱时率领各族叛乱的局面已改变,如今各民族杂居相安、不再纷争。三、四句以周宣王、汉武帝比当代宗,赞美平叛君臣功绩,称其为后世忠臣孝子所敬仰。三章此章点题。首句以童谣起兴,言诸道节度使入朝的传闻广布,童谣传唱于大地。次句以史实佐证,写河北将领纷纷入朝觐见。三句盛赞朝廷从此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四句陡然转至自身,写自己漂泊江汉为客,不禁黯然神伤。四章此章叹惜诸道节度使昔日不朝之举。一、二句虽未明言其不奉表入朝,却以众说纷纭暗示猜忌难免。三句直言其拥兵修械、意图自显,四句写使者万里奔波却徒劳无功,谴责不朝之意隐含其中。五章此章正面描绘入朝气象。一、二句极写来朝官员正直干练,在庄重氛围中致力于文治武功。以宾衬主,引出三、四句歌颂当今中兴之主平息战乱,更祈愿其万寿无疆,赞颂得体而不谄媚。六章此章转而规讽朝廷勿贪奉进。首句直指唐代宗生日时诸道节度使进献价值数十万钱金帛等物的史实,赞有识之士见事深远。次句规劝代宗以圣哲之心治国,不奢侈自奉、崇尚节俭。三、四句直言河北诸道勿以美女自夸,朝廷无意选纳宫中才人,语带讽意。句势开合跌宕,极具摇曳之美。七章此章转写自身怀抱。一、二句言老病缠身于江天之间,在空山楼阁中虚掷春光;三句陡然转至想象,描绘朝中文臣朝见天子之景;四句急收现实,叹自己的奏章何时能上达朝廷,字里行间满是怀才不遇的抑郁。八章续写诸道入朝之况。一、二句以“山东泰华如削案”“环抱青丘猎地”,暗喻平叛后江山一统的清朗局势;三、四句以“包茅贡关内”“海滨献祭品”的正常贡赋,与前章“燕赵休矜出佳丽”形成对比,正邪之势自明。九章再绘诸道盛景。首句以“辽水滹沱源远长”写河北疆域广袤、物产丰饶;次句状“天上人间共祥和”的太平气象;三句言函谷关控御天地之广阔;四句谓黄金台广纳天下贤才,总写河北山东的疆域之广与人才之盛。十章写诸道将士归顺效力。首句特表曾从安史叛乱、今归朝廷的将士;次句言其今为国家效命,得享“饮渴散骑”之乐;三、四句重笔勾勒他们在都市郊外意气风发的姿态,备受时人赞赏。十一章专写促诸道入朝的功臣李光弼。首句言其威望镇蓟门,为国家重镇;次句赞其从军多年,白发丹心、表里如一;三、四句铺陈其以身作则,终劝诸道入朝,彰显君臣大义与天子尊严。十二章再颂平叛英雄郭子仪。首句以“天宝十四载至大历二年,十二载多战场”,点明安史之乱及回纥、吐蕃、仆固怀恩等叛乱的漫长历史;次句写郭子仪以严整之师讨平叛乱、四海息兵;三、四句美“中兴主”与“异姓王”君臣同德、善始善终,诗章铿然收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河北诸将,归顺之后,朝廷多故,招聚安史余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藩臣,羁縻而已,故闻其入朝,喜而作诗。首举禄山以示戒,耸动之以周宣、汉武,劝勉之以为孝子忠臣。而末二章,则举临淮、汾阳以为表仪,其立意深远如此,题曰欢喜,曰口号,实恫乎有余悲矣。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卷十五

# 十二首竟是一大篇议论夹叙事之文,与纪传论赞相表里,钱氏所谓敦厚隽永,来龙透而结脉深也。若章章而求,句句而摘,半为土饭尘羹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元恶并除,小丑复何凯乎?末句乃戒词。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大声唤醒群迷,一言带十斗血泪。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河北入朝,出于道路童瑶,盖据一时传闻而言耳。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章乃点题处,所谓“承闻入朝欢喜”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首入题,末句急入自家,方见关切。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杜七言句壮而闳大者,“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壮而典硕者,“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明胡应麟《诗薮》

# “天地阔”三字妙,承“东逾辽水北滹沱”来。

明王嗣奭《杜臆》

# “紫气临”,统赞京都形势之控制;“金台贮”,悬拟北地贤才之向风:皆唱叹之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下三首(指其八至其十)俱极意铺张,以志喜慰,亦是题目正文(“紫气关临”二句下)。壮句。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浼渔突骑邯郸儿”,皆昔为贼用者。今为我用而被朝廷之宠,其意气投于双阙,而雄豪埒于五陵。

明王嗣奭《杜臆》

# 首句统括河北诸处,下乃鼓舞其来归之兴致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言降将当收之环卫,縻以富贵;不当复使据土地、领兵马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王洙注:汉之五陵,乃豪侠所聚之地,昔为贼党者,今为国用,所以鼓舞其来归之兴也(末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按史:是年诏郭子仪讨周智光,斩之。想诸侯入朝以此,故归功于郭。

明王嗣奭《杜臆》

# 独以“异姓王”配“中兴主”,见其君臣一德,始终无间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推功李、郭,足为史笔。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上二句,总括祸乱始终,作大结束。下二,君臣配美,与《洛诘》之文“其作周匹休,我二人共贞”同一笔法,极淋漓颂扬之致。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结归君、相,皇皇大文(“神灵汉代”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下一篇:唐·杜甫《洛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