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甚黄丞相":黄霸丞相名声显赫,
# 黄丞相:指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曾担任颍川太守,在任上政绩卓著,百姓都称赞他如神明一般。后来他被征召入朝担任丞相。
"能名自颍川":他的才能与美名从颍川郡传扬开来。
"近看除刺史":近来见你被任命为刺史,
"还喜得吾贤":真为地方能得到你这样的贤才而高兴。
"五马何时到":你这刺史的车驾何时能到任,
# 五马: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太守。
"双鱼会早传":希望早日收到你的书信传来消息。
# 双鱼:代指书信。
"老思筇竹杖":我年老了,常想拄着竹杖行走,
# 筇竹杖:用筇竹制作的手杖。竹杖,一作杖挂。
"冬要锦衾眠":冬天到来,也需要锦被才能安睡。
"不作临岐恨":不会为离别在路口伤感,
"惟听举最先":只盼听到你政绩突出、位列最先的消息。
"火云挥汗日":在那烈日如火、挥汗如雨的日子里,
"山驿醒心泉":山路驿站中的清泉能让人神清气爽。
"遇害陈公殒":当年陈拾遗陈子昂遭害殒命,
"于今蜀道怜":至今想起蜀道艰险仍让人叹息。
"君行射洪县":你途经射洪县时,
"为我一潸然":替我为他(陈子昂)落下几滴伤感的泪水吧。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李使君赴梓州刺史任的场景,描绘了蜀道火云挥汗的炎热环境与山驿醒心泉的旅途情景,借陈子昂遇害典故,体现了对友人勤政安民、政绩出众的期许,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不舍、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对蜀地民生的关切。
2. 写作手法
用典:“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运用西汉黄霸典故,黄霸曾任颍川太守,以贤能著称,政绩卓著。诗人以黄霸比李使君,暗赞其才德可与古代名臣媲美,期待其在梓州任上展现治世能力,借典故含蓄表达对友人的推崇与期许。
3. 分段赏析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前两句用了“黄颍川”的典故,黄丞相指汉代黄霸,在颍川任职时有贤能之名。诗人以黄霸类比李使君,说他像黄霸一样有出众才能;后两句写李使君被任命为刺史,诗人为地方能得到这样的贤才而感到高兴,字里行间是对友人的赞赏。“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五马”是古代刺史的代称,这里指代李使君,诗人问友人何时能到任;“双鱼”代指书信,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早点寄来书信。这两句通过设问和借代,表达了对友人赴任行程的牵挂和期待通信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年老,需要竹杖支撑,冬天需要锦被保暖,看似在说自身境况,实则暗含对友人的牵挂,或许也隐隐关切着友人赴任之地的生活,以自身状态反衬对友人的惦念。“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临岐恨”指离别时的伤感,诗人说不为此伤感,只希望听到友人政绩突出、成为最优秀的官员。这里超越了普通的离别愁绪,表达了对友人勤政为民、做出佳绩的殷切期许。“火云”描绘出蜀地天气炎热如火焰,“挥汗”直接写出酷热;“山驿”指山路中的驿站,“醒心泉”则似指途中清泉能让人提神。这两句用具体意象勾勒出蜀道的险峻与气候的恶劣,为下文写蜀地历史与现状铺垫。“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陈公”指陈子昂,他是射洪人,在蜀地被害。诗人提及此事,既感叹陈子昂的遭遇,也因蜀道艰险而心生怜悯,暗含对友人在蜀地任职可能面临困难的担忧,融入了对历史的追思。射洪是陈子昂的故乡,诗人让友人经过射洪时,为自己落下伤感的泪水。这里将离别之愁、对陈子昂的追思以及对蜀地民生的关切融合在一起,使离愁升华为更深沉的共情,情感真挚而厚重。
# 各四句转意。首颂而祝之。次以书信土物为期,次叙别景而曰“听举最”、曰“醒心泉”,带勖勉意。末嘱其留心者旧。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五之二
# 亦近应酬之作,注意全在一结。送人之官有此,可见古人无忌讳。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九
# 陈公一段精彩。此段哀甚,却自古雅,乃见精彩耳。
清刘溶《杜诗集评》卷一三引李因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