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秋风落":秋风吹动时我满身是病,
"君来慰眼前":感到很欣慰,当你来到我眼前。
"自闻茅屋趣":自从听说你的茅屋充满幽趣,
"只想竹林眠":我就一直想到你那竹林里睡眠。
# 竹林:西晋时稽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七名士,相互友善,交游山林,谈天论道,拒不出仕,号“竹林七贤”。竹林眠:寓意隐居之意。茅屋既然那么有趣,自然想着隐居了。
"满谷山云起":谷中处处都有山云升起,
"侵篱涧水悬":山巅泻下的涧水侵到了篱边。
# 篱:篱笆。
"嗣宗诸子侄":在阮籍家的一群子侄里面,
# 嗣宗:阮籍字。嗣:一作阮。
"早觉仲容贤":早就看出最好的是阮咸。
# 仲容:阮咸字。竹林七贤中阮籍和阮咸是叔侄关系,杜甫以此比拟自己和杜佐的关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归隐诗。描写了杜甫对在他乡碰到族侄,满是欣慰欢喜以及描写了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想隐居、远离尘世纷扰的志趣。
2. 写作手法
用典:“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化用阮籍、阮咸叔侄典故,阮籍与阮咸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叔侄。阮籍性格狂放,蔑视礼教,常以饮酒、放达之举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阮咸则精通音律,不拘世俗,二人皆以“超脱世俗、隐逸避世”的形象闻名。《晋书・阮咸传》记载,阮氏家族聚居时,其他族人用普通容器饮酒,唯独阮籍、阮咸叔侄“以大盆盛酒,围坐相向大酌”,尽显疏放不羁的性情。借古人之情,含蓄表达对杜佐的赞赏。
3. 分段赏析
首联“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诗的开篇“秋风落”三字,既点明患病时节正值萧瑟秋季,也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悲愁的氛围。颔联“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诗人听闻杜佐在东柯谷的茅屋充满野趣,不禁心生向往,渴望能栖居竹林,安享闲适。颈联“山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两句,诗人以细腻笔触遥想杜佐居处之景:山间云雾缭绕,与溪水相接;屋檐细雨,随风轻扬。一个“低”字,一个“细”字,将清幽雅致的意境烘托得淋漓尽致,不仅呼应“茅屋趣”,更道出诗人“只想竹林眠”的缘由。尾联“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化用阮籍、阮咸叔侄典故,借古人之情,含蓄表达对杜佐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