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ǎn
xíng
sòng
shì
guī
zhōu
yīn
shǐ
使
jū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ián
zhě
zhōng
xiāng
jiàn
rén
shì
jīng
nián
jūn
miàn
hòu
shēng
xiāng
dòng
liáo
jūn
yǒu
cháng
cái
pín
jiàn
jūn
jīn
duò
chūn
jiāng
liú
shā
biān
xiǎo
zhōu
xìng
wèi
shū
xián
zhǔ
jiāng
huā
wèi
jìn
huì
jiāng
lóu

译文

先前在路途之中我们曾有过一次相见,如今人事变迁,经过多年我仍记得你的面容。周围年轻人的互动是多么稀少冷落啊,而你有卓越的才华,不会一直处于贫贱之中。你如今乘船在春江中顺流而行,我也在沙边备好了小船。希望你能帮我把书信交给贤能的府主,在江花还未凋谢之时,我们到江楼相聚。

逐句剖析

"前者途中一相见":先前在路途之中我们曾有过一次相见,

"人事经年记君面":如今人事变迁,经过多年我仍记得你的面容。

"后生相动何寂寥":周围年轻人的互动是多么稀少冷落啊,

# 动:一作劝。

"君有长才不贫贱":而你有卓越的才华,不会一直处于贫贱之中。

"君今起柁春江流":你如今乘船在春江中顺流而行,

"余亦沙边具小舟":我也在沙边备好了小船。

"幸为达书贤府主":希望你能帮我把书信交给贤能的府主,

"江花未尽会江楼":在江花还未凋谢之时,我们到江楼相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是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卷220,为诗人晚年漂泊成都期间(759-766年)的诗作。此诗以送别友人祁录事归乡为线索,借寄赠合州使君苏某的契机,抒发了漂泊生涯中的离别之情与殷切期许。全诗共八句,像“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这类诗句追忆着昔日情谊,“起柁春江流”“沙边具小舟”则描绘出送别的场景,结尾“江花未尽会江楼”一句暗暗寄托了重逢的希望。诗中既赞美了友人才华与志向,也流露出对人情温暖的珍视,体现出杜甫晚年沉郁苍劲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开篇两句回忆与祁录事的相遇。“途中一相见”点明相遇的偶然,“人事经年”则写出时光流逝之久,而“记君面”三字,既表现出祁录事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也暗含着诗人对这段过往交情的珍视,语言平实却饱含温情。“后生相动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这两句转向对祁录事的评价。“后生相动何寂寥”以周围年轻人的冷清对比,反衬出祁录事的出众;“君有长才不贫贱”则直接赞美他有出众的才华,不会甘于贫贱,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与敬佩,情感直白而恳切。“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起柁春江流”勾勒出祁录事乘舟出发、船桨在春江中划动的画面,“春江流”既点明了时节与环境,也为送别增添了一丝明媚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余亦沙边具小舟”则写出诗人在沙边备好小船,或许是为了送别,或许是不舍友人离去,画面感十足,暗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末两句转为托付与期盼。“幸为达书贤府主”中,“贤府主”体现了对苏使君的敬重,“达书”则点明托付友人传递书信的意图;“江花未尽会江楼”以“江花未尽”暗示时节未晚,表达了诗人期待在江花仍盛之时,能与苏使君、祁录事在江楼相聚的愿望,将送别时的不舍转化为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盼,情感由不舍转向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越王楼歌》

下一篇: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