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òu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ūn
jiàn
dōng
chuān
jié
bīng
xióng
jiào
liè
guān
chéng
gōng
měng
shì
sān
qiān
rén
qīng
chén
wéi
zhòu
tóng
qín
shòu
shí
shā
shēng
luò
huí
cāng
qióng
qián
shēng
zhì
jiǔ
qīng
luò
tuó
lěi
wéi
chuí
xuán
xióng
dōng
西
nán
běi
bǎi
jiān
fǎng
仿
hán
shān
kōng
yǒu
niǎo
míng
néng
gāo
fēi
zhú
zǒu
péng
ròu
wèi
dēng
dǐng
wéi
jiàn
luó
zhōng
chūn
sōu
dōng
shòu
hóu
tóng
shǐ
使
jūn
cōng
kuàng
jīn
shè
xíng
jiàng
quán
hào
lìng
yǒu
qián
xián
fēng
piāo
rán
shí
wēi
lǎo
wēng
shí
nián
yàn
jiàn
jīng
hóng
jūn
shì
shèn
zhěng
wèi
huí
pèi
qín
西
róng
cǎo
zhōng
jìn
tiān
zài
xián
yáng
gōng
cháo
tíng
suī
yōu
wáng
huò
āi
tòng
chén
zài
méng
āi
tòng
chén
zài
méng

译文

你难道没看见那东川节度使的兵马多么威武雄壮,他们举行狩猎活动就好像是在展示成功的战果。夜里就派出三千勇猛的士兵,清晨时分他们就整齐地合围起来,行动步伐一致。猎物已经被杀死十之七八,喊杀声伴随着落日回荡在天空中。帐前活捉九头青色犀牛还有骆驼、峞、垂着黑毛的熊等。在东西南北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就好像把寒山都踏空了一样。有一种鸟叫鸲鹆,它没有力气高飞去追逐飘飞的蓬草。它的肉味道不好,不足以登上祭祀用的鼎和俎,为什么却被困在捕鸟的罗网之中。春天打猎叫蒐,冬天打猎叫狩,诸侯打猎的礼仪规格是相同的,使君出行时五匹马拉的车,其中有一匹是青白色的马。何况现在章彝代行大将的职权,他发出的号令很有古代贤能将领的风范。我这个飘零在时局危难中的老头子,已经厌烦看到那红色的旌旗有十年之久了。我很高兴看到你的士卒非常整齐严肃,希望你能掉转马头去擒拿西部的戎人。就算把草丛中的狐狸和兔子都捕尽又有什么好处呢,如今天子不在咸阳宫朝廷虽然没有像周幽王那样的灾祸,但怎么能不哀痛国家再次蒙受尘土。唉,怎么能不哀痛国家再次蒙受尘土啊。

逐句剖析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你难道没看见那东川节度使的兵马多么威武雄壮,

# 雄:骁雄。,节度:指章彝。

"校猎亦似观成功":他们举行狩猎活动就好像是在展示成功的战果。

# 观成功:检阅军队凯旋奏功。,校猎:围猎,以阑校(木栅)遮止野兽去路打猎曰校猎。校,阻拦野兽的木栅。

"夜发猛士三千人":夜里就派出三千勇猛的士兵,

# 发:出发。

"清晨合围步骤同":清晨时分他们就整齐地合围起来,行动步伐一致。

"禽兽已毙十七八":猎物已经被杀死十之七八,

# 十七八:十之七八。,毙:丧命。

"杀声落日回苍穹":喊杀声伴随着落日回荡在天空中。

# 回苍穹:回荡在空中。

"幕前生致九青兕":帐前活捉九头青色犀牛

# 青兕:兽名,类似犀牛,青色独角。,生致:生擒而送来。

"骆驼礨峞垂玄熊":还有骆驼、峞、垂着黑毛的熊等。

# 玄熊:黑熊。,垂:垂挂。,礨峞:高貌。

"东西南北百里间":在东西南北方圆百里的范围内,

"仿佛蹴踏寒山空":就好像把寒山都踏空了一样。

# 寒山空:把寒山的禽兽杀伤无余。,蹴踏:践踏。

"有鸟名鸲鹆":有一种鸟叫鸲鹆,

# 鸲鹆:俗名八哥。

"力不能高飞逐走蓬":它没有力气高飞去追逐飘飞的蓬草。

# 逐走蓬:追逐飞蓬。蓬,即随风而飞的蓬草。

"肉味不足登鼎俎":它的肉味道不好,不足以登上祭祀用的鼎和俎,

# 鼎俎:烹煮器物和盛祭品的器物。

"何为见羁虞罗中":为什么却被困在捕鸟的罗网之中。

# 罗:捕鸟之网。,虞:掌管山泽的官。,见羁:被捕捉。,何为:为胡,为什么。

"春蒐冬狩侯得同":春天打猎叫蒐,冬天打猎叫狩,诸侯打猎的礼仪规格是相同的,

# 侯:一作候。,春蒐:春季打猎。

"使君五马一马骢":使君出行时五匹马拉的车,其中有一匹是青白色的马。

# 马骢:青白杂色的马,侍御史所乘。一马骢,亦指章氏,因为他以刺史兼侍御史。,使君:州郡长官的尊称。

"况今摄行大将权":何况现在章彝代行大将的职权,

# 大将权:指章彝留后东川,代理节度使,并行使大将之权。,摄行:兼摄代行。

"号令颇有前贤风":他发出的号令很有古代贤能将领的风范。

# 前贤风:前贤的风范,暗寓讽刺。,号令:发号施令。

"飘然时危一老翁":我这个飘零在时局危难中的老头子,

# 老翁:杜甫自谓。,时危:时局动荡危急。

"十年厌见旌旗红":已经厌烦看到那红色的旌旗有十年之久了。

# 十年:指安史之乱以来将近十个年头。

"喜君士卒甚整肃":我很高兴看到你的士卒非常整齐严肃,

# 整肃:整齐威严。,君:指章氏。

"为我回辔擒西戎":希望你能掉转马头去擒拿西部的戎人。

# 西戎:指吐蕃。,回辔:回马,掉转马头。

"草中狐兔尽何益":就算把草丛中的狐狸和兔子都捕尽又有什么好处呢,

# 尽:捕尽。,狐兔:泛指野兽。

"天子不在咸阳宫":如今天子不在咸阳宫

# 咸阳宫:借指长安宫。,天子:指代宗。

"朝廷虽无幽王祸":朝廷虽然没有像周幽王那样的灾祸,

"得不哀痛尘再蒙":但怎么能不哀痛国家再次蒙受尘土。

# 得不:能不。

"呜呼":唉,

"得不哀痛尘再蒙":怎么能不哀痛国家再次蒙受尘土啊。

# 尘再蒙:即再蒙尘,指吐蕃陷京,代宗出逃。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路途的风尘之苦。时代宗幸陕,诏徵天下兵,无一人应召者,故感激言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狩行》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题材围绕东川节度使章彝的冬狩活动展开,先描绘狩猎场面之壮观,如夜发猛士、清晨合围、禽兽毙命等,展现其威武气势。接着借鸲鹆被羁,表达对无辜生灵的同情。诗中还称赞章彝有前贤风,而杜甫以时危老翁自比,厌见旌旗,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最后指出即便狐兔尽除也无益,因天子不在咸阳宫,暗讽朝廷局势,忧虑国家命运。全诗语言质朴,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狩猎这一事件,抒发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冬,时杜甫已由阆州回到梓州。题下原注:“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留后,即留守之意,留后东川指章彝代理东川节度使职权。当时章彝身兼重任,在国家危难、天子蒙尘的时局下,竟于当年冬季兴师动众,纵情打猎取乐。杜甫作此诗,沉痛而委婉地批评章彝大事校猎之举,并劝其当关心朝廷、尽力国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此诗描绘了东川节度使章彝冬狩时兴师动众、场面壮观的狩猎情景,体现了当时战乱时局下,章彝不忧国事、纵情享乐的状态。同时,表达了杜甫沉痛而委婉的批评,劝其应关心朝廷、为国效力,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2. 分段赏析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开篇点明东川节度使兵马强大,其校猎场面如同展示成功,引发读者对这场狩猎的好奇与关注。“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描绘出狩猎规模宏大,三千猛士夜间出发,清晨便整齐合围,展现出军队训练有素、行动一致,从侧面烘托出章彝的威风。“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进一步渲染狩猎的激烈,众多禽兽被杀,杀声在落日中回荡,营造出紧张、血腥的氛围。“幕前生致九青兕,骆驼𡾋峞垂玄熊”,详细列举捕获的珍稀猛兽,突出狩猎成果丰硕,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狩猎的劳民伤财。“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描绘狩猎范围之广,仿佛把寒山都踏空了,强化了狩猎场面的壮观。“有鸟名鸲鹆,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弱小的鸲鹆,它无力高飞,肉也不适合做祭品,却被捕在罗网中,借此表达对无辜生灵遭遇的同情,也暗含对章彝狩猎行为的委婉批评。“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表面称赞章彝狩猎符合传统,且有前贤风范,实则暗藏讽刺,为后文的批评做铺垫。“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诗人以老翁自比,表明在国家危难之时,自己已厌倦看到战争的旌旗,体现出对和平的渴望。“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先肯定士卒的整肃,然后希望章彝能回师擒拿西戎,将话题从狩猎引向国事,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指出即便把草中的狐兔都捕尽也无益,因为天子不在京城,委婉批评章彝不关心朝廷局势。“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以幽王之祸作比,强调即便没有那样的灾祸,但朝廷蒙尘也应让人哀痛,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再次强调哀痛之情,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禽兽毙尽,百里山空,已无剩语,而忽人“鸲鹆”法奇而意足。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胡夏客曰:《冬狩行》因校猎之盛,思外清西戎,内匡王室,视他题他篇之忧国者,尤为切贴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大义凛然,及今诵之,如见其壮颜异色。申涵光曰:“草中狐兔尽何益”二句,即贾生不猎猛敌而猎禽兽意。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讽章(彝)之旨,最为深切。起四句,明提出猎,暗击勤王。次十句,详校猎之事,是题面。……后九句,借军容以讽勤王,是本旨。“老翁”“厌见”,插入自己,生动。……“草中”句,撇开前幅。“不在咸阳”,点醒主题。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王阮亭云:一题便是《春秋》书法。(“观成功”)三字便含末意。接入突兀(“飘然时危”句下)。张上若云:以流寓一老,正词督强镇为敌忾勤王之举,真过人胆力,真有用文章。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前段叙猎,且叙且写,有起棱,有闲情。“飘然”以下一段,转笔如虎,入自己作议,托谕讽谏高远,此作诗归宿。元遗山《赤壁图》,蓝本于此。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结语)叠一句大声疾呼,沉痛迫切,响彻云霄,必如此方与起笔奔放之势相称。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微旨以文外曲致出之,故尔妙远。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

# 吴曰:文外曲致,以寓微意(“肉味不足”二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观此是“见羁”而谀之耳(“何为见羁”句下)。使君见此,喜耶?怒耶?必不敢以示之,便不必作(“为我回辔”等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下一篇:唐·杜甫《越王楼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