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zèng
wáng
zhōng
yǔ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zhōng
yǔn
shēng
míng
jiǔ
jīn
qiè
kuò
shēn
gòng
chuán
shōu
xìn
chén
lín
bìng
yuán
míng
zhǔ
sān
nián
xīn
qióng
chóu
yīng
yǒu
zuò
shì
sòng
bái
tóu
yín

译文

王中允您的好名声已经流传很久了,如今却与朝廷疏离得很深重。大家传颂朝廷收得王维如同收得庾信一样,但您的境遇又和陈琳不同。一次生病的举动是因为贤明的君主的缘故,多年来您一直坚守着这一片忠心。您在穷困愁苦的时候应该有所创作,不妨试着吟诵《白头吟》这样的诗篇。

逐句剖析

"中允声名久":王中允您的好名声已经流传很久了,

"如今契阔深":如今却与朝廷疏离得很深重。

"共传收庾信":大家传颂朝廷收得王维如同收得庾信一样,

# 庾信:旧注:侯景乱,庾信奔江陵,元帝承制,除为御史中丞。

"不比得陈琳":但您的境遇又和陈琳不同。

# 不比得陈琳:旧注:明皇云:“从贼之臣,毁谤朝廷,如陈琳之檄曹操多矣。”王维独愤痛赋。《秋槐落叶》诗,故曰不当比之陈琳也。

"一病缘明主":一次生病的举动是因为贤明的君主的缘故,

# 一病:旧注:维陷贼时,诈称瘖疾。

"三年独此心":多年来您一直坚守着这一片忠心。

"穷愁应有作":您在穷困愁苦的时候应该有所创作,

"试诵白头吟":不妨试着吟诵《白头吟》这样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赠王中允》是唐代诗人杜甫于758年写给友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援引庾信、陈琳等历史典故,既赞扬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虽被迫担任伪职却坚守忠贞气节,又对他晚年的境遇流露深切同情。后世研究者指出,此诗展现了杜甫对王维遭遇的独到理解,这与朱熹等后世文人的评价形成了鲜明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不安。王维因未能及时扈从圣驾而被叛军俘获,他曾服药装作哑病拒绝担任伪职,却仍受到肃宗朝廷的猜忌。杜甫借这首诗,既为友人辩解,也抒发了对其政治境遇的深厚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介绍了王维久负声名,如今却与朝廷有所疏离。以收庾信和得陈琳作比,突出王维的才华。表明王维因病与明主产生隔阂,三年来坚守本心。表达了诗人对王维的赞誉,对其处境的同情,以及对他创作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将王维比作庾信,用庾信才高的典故,赞誉王维的才华,同时通过与陈琳对比,更强调王维才华出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以文学成就著称,此典使诗歌对王维的赞美更具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诗人开篇即夸赞王维担任中允一职声名早已远扬,并且强调自己与王维分别已久但情谊深厚。“声名久”突出王维在当时的影响力,“契阔深”则表明二人之间的友情不因时间和距离而疏远,为全诗奠定了对王维敬重与关切的基调。颔联“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此联运用典故,将王维比作庾信,说大家都传颂王维如庾信一般才华卓绝,不是陈琳可比。通过这样的对比,高度赞誉了王维的文学才华,突出其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颈联“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诗人讲述王维因侍奉明主而患病,在这三年里始终忠心耿耿。此句既表达了对王维忠心的敬佩,又流露出对他因忠君而陷入困境的同情,展现出王维高尚的品格和艰难的处境。尾联“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诗人推测王维在穷愁的境遇中应该有所创作,希望能聆听他如《白头吟》般的诗作。这既体现了对王维文学创作能力的信任,也暗示王维在困境中应借创作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王维在文学创作上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

下一篇:唐·杜甫《万里瞿塘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