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承主恩":虢国夫人承蒙君主恩宠,
# 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
"平明骑马入宫门":天刚亮就骑马进入宫门。
# 骑:一作下。,平明:天刚亮时。
"却嫌脂粉涴颜色":却嫌弃脂粉会玷污自己的容颜,
"淡扫蛾眉朝至尊":只轻淡地描画蛾眉去朝见天子。
# 淡:一作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虢国夫人承主恩”,简洁点明人物身份与受宠背景,“承主恩”三字,将唐代宫廷中君主宠信外戚的现实呈现,为后续行为做因由铺垫。“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强调时间之早,突破常规宫廷朝见时间与礼仪,凸显虢国夫人因宠而获的特权;“骑马”这一行为,在唐代宫廷语境下,既显其出行的随性,又暗含骄纵,短短两句,构建出受宠权贵肆意出入宫廷的场景,为刻画人物形象、讽刺宫廷生态奠基。“却嫌脂粉污颜色”,“却嫌”转折巧妙,生动展现虢国夫人的心理——自恃美貌无双,认为脂粉会玷污天然姿色,尽显其骄矜与轻狂。“淡扫蛾眉朝至尊”,“淡扫蛾眉”细致描绘画眉动作,凸显她对自身容颜的自信,及因宠而无需浓妆讨好君主的心态;“朝至尊”回扣受宠场景,将个人行为与宫廷权力关联,在看似日常的妆容选择里,暗含对唐玄宗昏庸、宫廷宠遇失序的讽刺,以小细节折射大问题,让诗歌讽刺意味更浓,人物形象更鲜活。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聚焦虢国夫人朝见唐玄宗的场景,借细腻描写,揭露其骄纵轻佻之态,隐现玄宗与她的暧昧纠葛,以及杨氏一族恃宠而骄的嚣张。诗作表意极为巧妙,表面似是对受宠场景的客观呈现,实则暗藏锋芒,用含蓄笔法,将讽刺之意包裹在看似平实的叙述里,明褒暗贬、欲抑先扬,以看似“恭维”的文字,完成对宫廷乱象的深刻批判,尽显高超艺术匠心,让读者在品味文字间,窥见唐代宫廷的复杂生态与诗人的讽刺智慧。
# (天宝)七载,加钊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一作张祜)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 王云:同寓感慨,更有箴规。郭云:就事起兴,妙。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刺时还以蕴藉为尚。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
# 此赋事实,讽刺自见。
明唐汝询《唐诗解》
# “虢国夫人”一首,张承吉之作,又见杜集。然调既不类杜绝句,且拾遗诗发语忠爱,即使讽时,必不作此佻语,应属祜作无疑。
清毛先舒《诗辩坻》
# 谦曰:具文见意,中冓不可道矣。
明周珽《碛砂唐诗》
# 只言虢国以美自矜,而所以蛊惑人主者自在言外。“承主恩”三字,乃《春秋》之笔也。真正美人自不烦脂粉,真正才士自不买声名,真正文章自不假枝叶,以此律之,世间之“淡扫蛾眉”者寡也。
清黄生《增订唐诗摘钞》
# 如睹其人。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诗有当时盛称而品不贵者,……张祜之“淡扫蛾眉朝至尊”、李商隐之“薛王沉醉寿王醒”,此轻薄派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虢国既为贵妃之妹,玄宗贵之可也,何至“平明骑马入金门”以承主恩?大是丑事。后即云:“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则承恩竟以貌矣。不事脂粉,天然妙丽,若说“却嫌”,虢国隐然要胜过其姊矣。……此讥刺太甚,因诗佳绝,殊不为觉。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此诗讥刺太甚,然却极佳。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前谓刺讥诗贵含蓄,论异代事犹当如此,臣子于其本朝,直可绝口不作诗耳。张祜《虢国夫人》诗:“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李商隐《骊山》诗:“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唐人多犯此恶习。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宫禁森严之地,虢国夫人纵骑而入,言其宠之渥也;脂粉转嫌污面,蛾眉不费黛螺,言其色之丽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下一篇:唐·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