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西
bēi
fàn
zhō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īng
é
hào
chǐ
齿
zài
lóu
chuán
héng
duǎn
xiāo
bēi
yuǎn
tiān
chūn
fēng
xìn
qiáng
dòng
chí
kàn
jǐn
lǎn
qiān
chuī
làng
yáo
shàn
yàn
fēi
huā
luò
yán
yǒu
xiǎo
zhōu
néng
dàng
jiǎng
bǎi
sòng
jiǔ
quán

译文

有着青黛画的眉毛和洁白牙齿的美人在高大有楼的船上,横笛与短箫吹奏出的乐声,其悲音传向高远的天空。春风随意地吹拂,使得那用象牙装饰的帆樯轻轻晃动,在春日里,慢慢看着锦做的船缆牵引着船只。鱼儿吹出细浪,细浪中倒映着歌者手中扇子晃动的影子,燕子踩踏飞花,飞花飘落于跳舞时铺在地上的席子上。如果没有能划动双桨的小船,那上百壶如同泉水般的美酒又怎能送到(楼船)来呢。

逐句剖析

"青蛾皓齿在楼船":有着青黛画的眉毛和洁白牙齿的美人在高大有楼的船上,

# 楼船:高大有楼春船只,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外观高大巍峨,一般甲板上有三层建筑,甲板建筑春四周还有较大春空间,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青蛾皓齿:青黛画春眉毛和洁白春牙齿,泛指美人。青蛾:青黛画的眉毛。皓齿:洁白的牙齿。

"横笛短箫悲远天":横笛与短箫吹奏出的乐声,其悲音传向高远的天空。

# 远天:高远的天空,这里指音乐声传得又高又远。

"春风自信牙樯动":春风随意地吹拂,使得那用象牙装饰的帆樯轻轻晃动,

#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帆樯。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自信:自任,指任由春风吹动。信:仇兆鳌注:信,任也,任其自动也。《杜诗镜铨》:杜诗信字多作任字用。

"迟日徐看锦缆牵":在春日里,慢慢看着锦做的船缆牵引着船只。

# 牵:缆绳牵动船只。,锦缆:用锦做的船缆。,徐看:慢慢看。,迟日:指春天,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鱼吹细浪摇歌扇":鱼儿吹出细浪,细浪中倒映着歌者手中扇子晃动的影子,

# 歌扇:歌者以扇遮面,是唐朝舞乐中的常用之物。歌:一作欹。,摇:指水中扇影摇曳。,鱼吹细浪:细浪好像由鱼儿吹出。

"燕蹴飞花落舞筵":燕子踩踏飞花,飞花飘落于跳舞时铺在地上的席子上。

# 舞筵:跳舞时铺在地上的席子或地毯,筵指竹席。,蹴:踩,踏。

"不有小舟能荡桨":如果没有能划动双桨的小船,

# 荡桨:划动双桨。桨:一作{将爿=舟}。,不有:没有。

"百壶那送酒如泉":那上百壶如同泉水般的美酒又怎能送到(楼船)来呢。

# 酒如泉:《汉书·地理志》载有酒泉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城西陂泛舟》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年)长安,描绘城西陂船宴的盛大场景。首联写歌妓吹奏,颔联绘楼船之景,颈联状歌妓歌舞,尾联用反问突出船宴之盛。诗中通过“青蛾皓齿”“牙樯”“锦缆”等展现皇家宴乐的奢华,以细腻笔触描绘鱼、燕等与宴乐场景的融合,真实记录盛唐达官贵人的狂欢。其诗笔委婉,虽格律在七律成型初期欠严谨,却不失雄壮典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城西陂泛舟》由杜甫创作。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杜甫43岁,居于长安杜城。创作原因是天宝年间,社会景物盛丽,士女游观,极尽饮宴歌舞之乐,杜甫目睹城西陂泛舟时歌妓吹奏、楼船之景、歌妓歌舞及船宴盛大等场景,便以诗歌真实记录下这一盛唐时期歌舞升平、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狂欢场面,并非为讥刺明皇,也非单纯作艳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宴游场景的诗。诗描绘了在城西陂楼船上的一场盛大宴游。首联写楼船上歌妓吹奏,笛声箫声传向远天;颔联展现楼船之景,春风中牙樯摆动,春日里锦缆缓缓牵动船只;颈联描绘歌妓歌舞,鱼吹细浪与歌扇相衬,燕蹴飞花飘落舞筵;尾联以反问强调船宴盛大,若无小舟送酒,何来百壶如泉的美酒。此诗真实记录了盛唐时期达官贵人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狂欢场面,诗笔委婉。

2. 写作手法

借代:“青蛾皓齿在楼船”中,以“青蛾皓齿”借代楼船上的家妓或歌妓,通过描绘美人的典型特征,指代美人本身,形象地展现出船宴上歌妓的存在,体现出宴游的奢华场景。反问:“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运用反问,强调若没有小舟荡桨送酒,就不会有如此多如泉涌般的美酒,突出船宴规模的盛大,加强语气,引人思考。

3. 分段赏析

《城西陂泛舟》首联,“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以“青蛾皓齿”指代船上的歌妓,描绘出歌妓们在楼船上吹奏横笛短箫,乐声悲切传向远天的画面,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略带奢靡与悲凉交织的氛围。颔联,“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描写春风中牙樯微动,春日里锦缆缓缓牵动船只的景象,通过对楼船周围环境的细致刻画,展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船宴的奢华。颈联,“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此联尤为精妙。出句中“鱼吹细浪”这一独特的景象,可能是当时天气闷热、气压低所致,鱼儿在水中吐泡形成细浪,而这细浪又倒映出歌者手中的扇子,动静结合,富有情趣;对句“燕蹴飞花”进一步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气压低使得燕子飞得极低,能踩到飞花并使其落在舞筵上,与“鱼吹细浪”相互呼应,生动地展现出宴会上的热闹与生机。杜甫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尾联,“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以反问句收束全诗,强调了没有小舟送酒,就不会有如此丰盛的酒如泉水般送到楼船上,突出了船宴的盛大。

4. 作品点评

《城西陂泛舟》是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真实记录了盛唐达官贵人船宴的盛大场面。诗的首联写歌妓吹奏,颔联描绘楼船之景,颈联展现歌妓歌舞,尾联以反问突出船宴奢华。诗笔委婉,刻画细腻,如“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将歌妓筵舞与鱼、燕结合,画面热闹且富有情趣,体现杜甫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虽此诗格律在颔联、颈联失粘,反映七律初期的不严谨,但其风格浓丽,句工气浑,不失大家风范,如谢榛评价“诸联绮丽,颇宗陈隋,然句工气浑,不失为大家”。整体描写艳而不淫,丽而有则,生动再现城西陂泛舟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诸联绮丽,颇宗陈隋,然句工气浑,不失为大家。譬如上官公服,而有黼黻絺绣,其文采照人,乃朝端之伟观也。晚唐此类犹多。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青蛾皓齿”,故有 “横笛短箫”。楼船高敞,故声达天际,时用一 “悲” 字,妙。…… 楼船甚安,不见其动,但有风有樯,自信其船之行,用 “自信” 字极妙。……“鱼吹细浪”,妙在 “吹” 字,此联顶 “青娥” 来。船大则送酒必用小舟,故倒其语而簸弄风致。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朱瀚曰:中二联,写得工丽绝伦。张性《演义》:“动”曰“自信”,“牵”曰“徐看”,见中流容与之象。顾宸曰:天宝间,景物盛丽,士女游观,极尽饮燕歌舞之乐,此咏泛舟实事,不是讥刺明皇,亦非空为艳曲。盛唐七律,尚有宽而未严处。此诗“横笛短箫悲远天”,次联宜用仄承;下云:“春风自信牙樯动”,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凤凰台》诗,上四句亦平灰未谐,此才人之不缚于律者。在中晚则声调谨严,无此疏放处。但气体稍平,却不能如此雄壮典丽耳。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浓丽犹近初唐。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陈德公曰:起便作致。三、四“自信”、“徐看”字法高,“迟”故云“徐”,更有情。五、六是唐通调,结更取实事入咏,亦增致不寂寞。评:“悲远天”,“悲”字含有讽在,落句因“荡桨”字遂压“如泉”,亦是琢句联属法。《唐诗评选》:夔州以后诗自可引人漫烂,思有闲则韵得回翔,必推早岁绝论。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丈人山》

下一篇:唐·杜甫《宾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