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wáng
shì
tóng
dēng
dōng
shān
zuì
gāo
dǐng
yàn
yáo
tōng
quán
wǎn
xié
jiǔ
fàn
jiā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yáo
gōng
měi
zhèng
shuí
chóu
jiǎn
shí
chén
tài
qiū
zhōng
shàng
yǒu
zhù
shǐ
duō
xiá
péi
cōng
yóu
dōng
shān
gāo
dǐng
luó
zhēn
xiū
xià
chéng
guō
xiāo
yōu
qīng
jiāng
bái
luò
jìn
xié
měi
rén
dēng
cǎi
zhōu
shēng
fèn
yuàn
āi
zhōng
liú
miào
wēi
wèi
xiū
dēng
qián
wǎng
wǎng
chū
tīng
áng
yǒu
qiú
sān
gēng
fēng
hán
làng
yǒng
xuān
jué
chuán
zhòng
mǎn
kōng
xīng
guāng
suì
zuò
bīn
dòng
qǐng
gōng
lín
shēn
xiāng
wéi
huí
chuán
jiǔ
shàng
guī
rén
shēng
huān
huì
yǒu
shǐ
使
shuāng
guò
zhān
rén

译文

姚公(姚通泉)的政绩谁能比,不逊于当年的陈太丘。城中的贵客有御史王侍御,闲暇时常陪他乘骢马同游。东山顶峰摆满珍馐,俯瞰城郭消解我忧愁。清江上夕阳将沉,又携歌妓登上彩船。笛声哀怨在江心回荡,曼妙舞姿彻夜不休。灯影下大鱼跃出水面,听曲时起伏似有所求。夜半寒风掀起浪涛,喧闹取乐竟觉船沉。星河倒映碎光粼粼,满座宾客神色从容。劝您莫涉险境,停酒返船,上马归去。人生欢聚终有尽,莫让寒霜沾湿衣襟。

逐句剖析

"姚公美政谁与俦":姚公(姚通泉)的政绩谁能比,

"不减昔时陈太丘":不逊于当年的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城中的贵客有御史王侍御,

"多暇日陪骢马游":闲暇时常陪他乘骢马同游。

"东山高顶罗珍羞":东山顶峰摆满珍馐,

"下顾城郭销我忧":俯瞰城郭消解我忧愁。

"清江白日落欲尽":清江上夕阳将沉,

"复携美人登彩舟":又携歌妓登上彩船。

"笛声愤怨哀中流":笛声哀怨在江心回荡,

# 怨:一作怒。

"妙舞逶迤夜未休":曼妙舞姿彻夜不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灯影下大鱼跃出水面,

"听曲低昂如有求":听曲时起伏似有所求。

"三更风起寒浪涌":夜半寒风掀起浪涛,

"取乐喧呼觉船重":喧闹取乐竟觉船沉。

"满空星河光破碎":星河倒映碎光粼粼,

"四座宾客色不动":满座宾客神色从容。

"请公临深莫相违":劝您莫涉险境,

# 深:一作江。

"回船罢酒上马归":停酒返船,上马归去。

"人生欢会岂有极":人生欢聚终有尽,

"无使霜过沾人衣":莫让寒霜沾湿衣襟。

# 过:一作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纪游诗。此诗以东山夜宴为主线,完整记录了从登高饮宴到泛舟夜游的全过程,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的典型场景。开篇以陈太丘典故称颂姚通泉政绩,继而描绘登高远眺、江上夜游的声色之乐,既有“笛声愤怨”“妙舞逶迤”的视听交融,又见“大鱼听曲”“星河破碎”的奇幻笔触。诗中明暗景象交替,欢宴与警醒并存,最终以“人生欢会岂有极”的慨叹收束,在纵情山水之际仍透露出对世事的清醒认知,体现了杜甫纪游诗中特有的沉郁顿挫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开篇以陈寔(太丘)典故赞姚通泉政绩卓著,用历史名臣作比,突出其治理才能,表达直接赞誉。“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柱史”指王侍御,“骢马”用桓典典暗示其御史身份。写官员闲暇同游,展现雅集背景,侧面反映姚公治下政通人和。“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登高设宴,俯瞰城郭而忧烦顿消。以“罗珍羞”写宴饮之盛,“销忧”直抒胸臆,体现山水宴游的疏解之效。“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䌽舟”:转写泛江场景。“白日将尽”与“彩舟美人”形成明暗对比,画面从壮阔转向旖旎,推进赏玩之趣。“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笛怨舞妙,声色交织。“愤怨”赋予音乐情感,“逶迤”状舞姿绵长,夜宴氛围愈发热烈。“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写江鱼跃出水面,似为乐曲吸引。拟人手法生动,虚实相生,增添奇幻色彩,暗合“跃鱼”典故。“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笔锋突转,风浪骤起。“喧呼”与“船重”写尽宾狂欢中忽觉危机,动静对比强烈。“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星河倒映碎于浪中,而众人泰然自若。以景衬人,“色不动”三字刻画出豪兴未减的恣意。“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以“临深”警示及时返程,显宴饮有度。语气恭敬中带劝诫,收束场面恰到好处。“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末二句升华主题。前句感慨欢聚终有尽时,后句以“霜沾衣”喻及时行乐,含蓄劝勉珍惜当下,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娱游未已,而忽有劝戒之意焉,其《唐风》遗韵乎?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刘辰翁曰:景险语奇,惝恍自失;与渼陂之游,如画如记。梅鼎祚曰:欢乐之极,哀情孔多,此亦人情乎?大都从汉武《秋风词》来,而良七瞿瞿,足为名训。此篇与《乐游园歌》、《渼陂行》互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笛声用“愤怨”,特异。“三更风起”四句,情景奇绝,已有乐极悲来之意;故转语云:“临深莫相违”,盖临深渊者怀兢也,寓意甚远,《唐风·蟋蟀》同旨。

明王嗣奭《杜臆》

# 诗中语多冷刺。“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谁与俦”、“不减”,极有斟酌,字字阳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其诗起四句先将二人叙完,次叙登山只二句,次将泛江衍为长篇登山、泛江,自是俳势;一略一详乃尔,章法已奇。至主客是两长官、二十句中以四句了却,意在有无间耳。他人于此恋恋怅怅,岂能自已。

清毛先舒《诗辩坻》

# 一韵分为两段,故一句五句,连拈韵脚(“东山高顶”八句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古诗歌行极则也。其用韵转换、声调高下疾徐处,皆当细意会之。

清翟翚《声调谱拾遗》

# 倒运题目,其中山短水长,错成章法。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结出好乐毋荒意,而措语含蓄,耐人咀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起四句,总领大意。次八句,先叙东山顶宴,次叙携酒泛江蝉联而下。“三更”两句,借风势蹴起一波。末四句,趁风势就作收局。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善写虚景(“灯前往往”句下)。蒋云:妙是“色不动”,若云“色动”,便是醉意。忘反意俱借三字较轻逗出。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下一篇:唐·杜甫《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