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几人画古松":天下有几人精于画古松,
# 松:一作树。
"毕宏已老韦偃少":毕宏已老韦偃还年轻。
# 韦偃:《历代名画记》“偃”作“鷃”,是唐代著名画家,本为京兆人,后寓居于蜀。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毕宏: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
"绝笔长风起纤末":画成停笔便觉松梢长风起,
# 长风起纤末:形容此画之笔力劲健,风格高举。,绝笔:谓画成而搁笔。
"满堂动色嗟神妙":满堂观者无不动容叹神奇。
# 嗟:赞叹。
"两株惨裂苔藓皮":两株古松暴裂着长满苔藓的皮,
"屈铁交错回高枝":盘绕的高枝有如青铁交错而屈曲。
# 屈铁:比喻松枝弯曲而色黑如铁。
"白摧朽骨龙虎死":剥蚀的树干好像龙虎的白骨,
"黑入太阴雷雨垂":阴森的树叶好像低垂的雷雨。
# 垂:一作随。,太阴:这里指阴森黑暗。
"松根胡僧憩寂寞":松很处一位西域僧人在静息,
# 憩:休息。,胡僧:西域僧人。
"庞眉皓首无住著":眉发斑白神情超脱无拘羁。
# 住著:佛教用语,即执著。,庞眉皓首:长眉白头。
"偏袒右肩露双脚":袒露右肩光着双脚,
# 偏袒右肩:佛教徒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
"叶里松子僧前落":身前松子落满地。
"韦侯韦侯数相见":韦侯啊韦侯尽快来相见,
# 数:快。,韦侯:即韦偃。
"我有一匹好东绢":我有一匹好素绢。
# 东绢:四川盐亭县有鹅溪,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东:一作素,一作束。
"重之不减锦绣段":其价不亚于锦绣缎,
# 锦绣段:精美的丝织品。
"已令拂拭光凌乱":舒展时能把光影乱。
# 光凌乱:指素绢舒展时光影凌乱的样子。
"请公放笔为直干":我已让人把它修饰得平展,请您挥笔画直干。
# 直干:指树干挺拔的松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围绕韦偃所绘《双松图》展开,先从画作艺术效果入手,渲染韦偃画艺的高超,引发诗人求画兴致;接着详细描绘画中双松的奇崛形态,如树皮坼裂、枝干盘曲,以及松下老僧的灵异神态;体现了诗人对韦偃画作的赞赏,也展现了独特的诗画交融之美。
2. 写作手法
夸张:“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夸张地描绘韦偃画完松树后,仿佛从松针末端刮起长风,令满堂人惊叹,突出其画艺的神妙,给人强烈的震撼感。比喻:“屈铁交错回高枝”,将松树枝干的形态比作交错的屈铁,形象地展现出松枝刚劲有力、盘曲回绕的特点,凸显古松的奇崛。
3. 分段赏析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开篇以平淡语调,通过“天下几人”的疑问,强调画古松者少,再对比“毕宏已老”与“韦偃少”,侧面烘托韦偃在画古松领域的难得与潜力。“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运用夸张手法,“长风起纤末”生动描绘出韦偃画完松后仿佛有清风从松针生出,“满堂动色嗟神妙”则展现众人惊叹,突出画作的神妙绝伦,极具感染力。“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惨裂”“屈铁”用词精准,前者写出松树皮的坼裂状态,后者以铁比喻松枝,形象地勾勒出双松古老苍劲、枝干盘曲的形态,尽显奇崛。“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白摧”“黑入”分别从色彩和笔法角度,前者描绘松皮坼裂枝干如龙虎朽骨,后者将松叶比作垂落的阴云雷雨,一枯淡一浓润,展现韦偃绘画笔法的精妙,也让画面更具层次感。“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细腻刻画胡僧形象,“庞眉皓首”描绘其外貌,“憩寂寞”“无住著”表现其在松下入定、超脱尘世的状态,增添画面的神秘氛围。“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连续呼唤“韦侯”,亲切自然,体现诗人与韦偃的熟稔;提及“好东绢”,表明对求画的诚意与对韦偃画艺的推崇。“请公放笔为直干”:“请公”表现尊敬,“放笔”有尽情施展之意,“为直干”看似强人所难,实则以“戏”的方式,体现两人深厚的交情,同时也巧妙照应诗题。
4. 作品点评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是杜甫题画诗中的佳作。从艺术价值看,成功将绘画美转化为诗艺美,开头与结尾以画作艺术效果烘托韦偃画艺,激发读者兴趣;中间对画中双松和老僧的描绘,使画面跃然纸上,展现出松的奇崛、僧的灵异,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文学地位上,它丰富了题画诗的题材与表现手法,以诗咏画,不仅是对画作的赞赏,更深化了诗画相通的艺术理念,对后世题画诗创作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也为研究唐代绘画艺术与诗歌的交融提供了重要文本。
# 韦、毕、李之画,今皆不存,赖诗以传。内“白摧朽骨龙蛇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天造险语,尽古松奇怪之状。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朴得妙(首二句)!幽事妙语(“松根”句)。忽忽通禅(“偏袒”二句)。于幽寂后不妨入此一段老放,若全是此则粗硬矣(末二句)。
明钟惺《唐诗归》
# 起来二句极宽静,而忽接以“绝笔长风起纤末”,何等笔力!至于描写双松止四句,而冥思玄构,幽事深情,更无剩语。后入“胡僧”,窅冥灵超,更有神气。《通》云:“白摧”一句,言画之枯淡处。“黑入”句、言画之浓润处:此联超迈奇古。
明王嗣奭《杜臆》
# 少陵诗中如“白摧朽骨龙虎死”等语,似李长吉;又“叶里松子僧前落”,“天清木叶闻”等语,似摩诘。
清贺贻孙《诗筏》
# “白摧朽骨龙蛇死”,说下面突出之根;“黑入太阴雷雨垂”,说上面直起之梢:谁有此雄健沉郁之力!声势色泽,谡谡惊人,题画作此等语,所谓不经人道也。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突兀起,不妨下接,如“堂上不合生枫树”,下接“闻君扫却赤县图”是也;平调起,必须用惊语接,如“天下几人画古松”,下接“绝笔长风起纤末”是也。学者于此求之,思过半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首四句,总统赞之。次四句,细摹其状:“裂皮”、“回枝”,写出体干,“白摧”,写枯梗拗折处。“黑入”写风针蓬忪处。又次四句(“松根”句等),点缀法。“无住著”,神理都现;“僧前落”,空寂萧然。末五句,于诸题画诗,结法又出一奇,与“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同一意境,盖倾倒之极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冥思玄构,画者不及此。起法义别。写入定僧宛然(“叶里”句下)。老笔奇气,足排万人。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韦偃画松》之“白摧朽骨龙蛇死、黑入太阴雷雨垂。”······皆题中本无此义,而竭意摹写,宁过无不及,遂成此意外奇险之句,所谓“十二三分”者也。
清赵翼《瓯北诗话》
# “白摧”二语锻炼,奇句惊人。此诗每句有千钧之力,浅者岂能学之。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下一篇:唐·杜甫《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