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行宫当太白":去年,皇帝的行宫设在太白山下,
# 太白:山名。,当:全唐诗校:“一作守。”,行宫:此指肃宗在凤翔的住处。
"朝回君是同舍客":我们退朝回来在同一间客舍过夜。
"同心不减骨肉亲":你的心意和我相同,对我像对骨肉一样亲近,
"每语见许文章伯":每次相谈,都称赞我的诗文第一。
# 文章伯:对善写文章者的尊称。
"今日时清两京道":如今东京、西京都已经太平,
# 两京道:连接长安与洛阳的国道。,时清:指两京已收复。
"相逢苦觉人情好":和您相逢时,深深感到人世间要数友情最美好。
# 苦觉:当时方言。犹格外觉得。
"昨夜邀欢乐更无":昨夜邀我相聚,没有比这样的宴饮更欢乐,
# 乐更无:更无如此之乐。
"多才依旧能潦倒":您这样多才的人,竟然仍这样失意潦倒。
# 潦倒:蹉跎失意。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友题材的七言古诗。诗中先回忆去年在太白山下,与秦少公退朝后同宿,彼此同心,秦少公对自己诗文的称许;接着描述如今两京太平,与秦少公相逢,深感友情珍贵,昨夜欢聚十分快乐,同时感慨友人虽多才却依旧仕途失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其遭遇的不平。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去年与秦少公同舍时的情谊,和今日相逢的情景相呼应,同时以秦少公的才华与他潦倒的仕途进行对比,突出友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直抒胸臆:诗中直接表达“同心不减骨肉亲”“相逢苦觉人情好”等情感,使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直白展现,让读者更易感受到这份真挚。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回忆往昔,点明时间地点,诗人与秦少公曾在太白山下行宫附近同舍而居,情谊深厚如同骨肉,秦少公对诗人的文章十分赞赏,体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后四句“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回到当下,两京太平,二人相逢,觉得人情美好,昨夜欢聚更是无比欢乐。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感慨秦少公虽才华横溢,却依然仕途潦倒,暗含对友人境遇的惋惜与不平。
4. 作品点评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具有典型的杜诗风格。杜甫以质朴的语言、自然的叙事,将友情与对人才境遇的思考融入其中。诗歌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往昔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现实中友人遭遇的不平,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对友人的关怀。在艺术手法上,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丰富而强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上一篇:唐·杜甫《哭李尚书(之芳)》
下一篇:唐·杜甫《重题郑氏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