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zéi
chū
běi
zǒu
jīng
xiǎn
jiān
shēn
péng
dào
yuè
zhào
bái
shuǐ
shān
jìn
shì
jiǔ
féng
rén
duō
hòu
yán
cēn
niǎo
yín
jiàn
yóu
huán
chī
yǎo
wèi
láng
wén
huái
怀
zhōng
yǎn
kǒu
fǎn
shēng
chēn
xiǎo
ér
qiáng
jiě
shì
suǒ
cān
xún
bàn
léi
nìng
xiāng
qiān
pān
bèi
jìng
huá
yòu
hán
yǒu
shí
jīng
kuò
jìng
shù
jiān
guǒ
chōng
hóu
liáng
bēi
zhī
chéng
chuán
zǎo
xíng
shí
shàng
shuǐ
宿
tiān
biān
yān
shǎo
liú
zhōu
jiā
chū
guān
rén
yǒu
sūn
zǎi
gāo
céng
yún
yán
xūn
hēi
zhāng
dēng
chóng
mén
nuǎn
tāng
zhuó
jiǎn
zhǐ
zhāo
hún
cóng
chū
xiāng
shì
lán
gān
zhòng
chú
làn
màn
shuì
huàn
zhān
pán
cān
shì
jiāng
yǒng
jié
wéi
kūn
suì
kōng
suǒ
zuò
táng
ān
fèng
huān
shuí
kěn
jiān
nán
huò
xīn
gān
bié
lái
suì
yuè
zhōu
jié
réng
gòu
huàn
dāng
yǒu
chì
líng
fēi
duò
ěr
qián

译文

想当时躲避贼兵叛乱之初,往北逃跑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夜深了还逃亡在彭衙道上,月亮照着白水山。全家人长途跋涉,逢人难免厚颜求食,窘迫异常。谷鸟参差啼鸣,一路荒凉,不见有逃难的人还回家。小女儿饿得直咬我,怕小孩哭声被虎狼听到。捂住她的嘴不让出声,但小孩却哭得更厉害了。小儿子以示自己懂事,故意说要吃苦李。十天里有一半是雷雨天,全家在泥泞中相互牵扶着行走。既没有御雨的用具,道路湿滑,因衣被雨打湿又寒冷。有时经过难走的地方,一整天只能走几里路。只能以野果充饥,以树下当住处。早上在流水的石头上行走,晚上露宿在山中。短期逗留周家洼,想出行芦子关。孙宰这个老朋友,简直是义薄云天。在日落昏黑的时候邀请我,点好灯并打开层层门户。烧热水给我洗脚,还剪纸为我全家压惊。接着又唤出妻子儿女,大家相视涕泪纵横。孩子们都疲惫地睡着了,又把他们叫起来吃饭。他说一定要与夫子你,永远结为兄弟。腾出房间,安排我一家安然住下。谁能够在这艰难困苦之际,表露他诚挚的情意。别来已经满一年了,叛军还在制造灾祸。怎么才能拥有翅膀,飞去落到你跟前。

逐句剖析

"忆昔避贼初":想当时躲避贼兵叛乱之初,

"北走经险艰":往北逃跑经过多少艰难险阻。

"夜深彭衙道":夜深了还逃亡在彭衙道上,

"月照白水山":月亮照着白水山。

# 白水山:白水县的山。杜甫于至德元载(756年)六月自白水逃难鄜州。

"尽室久徒步":全家人长途跋涉,

# 尽室:犹全家。

"逢人多厚颜":逢人难免厚颜求食,窘迫异常。

# 多厚颜:觉得很不好意思。

"参差谷鸟吟":谷鸟参差啼鸣,一路荒凉,

# 参差谷鸟吟:“参差”二句:写一路很荒凉,所以找不到吃的,也找不到住处。吟:一作“鸣”。

"不见游子还":不见有逃难的人还回家。

"痴女饥咬我":小女儿饿得直咬我,

"啼畏虎狼闻":怕小孩哭声被虎狼听到。

# 虎狼:一作“猛虎”。

"怀中掩其口":捂住她的嘴不让出声,

# 怀中掩其口:“怀中”二句:怕虎狼寻声而来,故掩其口使不出声。但小孩因感到不舒服,哭得更厉害了,真是令人急煞。

"反侧声愈嗔":但小孩却哭得更厉害了。

# 声愈嗔:声愈大。,反侧:挣扎。

"小儿强解事":小儿子以示自己懂事,

# 小儿强解事:“小儿”二句:小儿们自以为比小妹懂事些,只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们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强解事,即所谓“强作解事”。

"故索苦李餐":故意说要吃苦李。

# 索:索取。二句是说小儿们自以为比小妹懂事些,只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们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庾信《归田诗》:“苦李无人摘。”,故:故意,犹“不是故离群,“清秋燕子故飞飞”之“故”。

"一旬半雷雨":十天里有一半是雷雨天,

"泥泞相牵攀":全家在泥泞中相互牵扶着行走。

"既无御雨备":既没有御雨的用具,

# 备:工具。,雨:一作“湿”。

"径滑衣又寒":道路湿滑,因衣被雨打湿又寒冷。

# 衣又寒:因衣被雨打湿。

"有时经契阔":有时经过难走的地方,

# 经契阔:是说碰到特别难走处。经:一作“最”。

"竟日数里间":一整天只能走几里路。

# 竟日:整天。

"野果充糇粮":只能以野果充饥,

# 糇粮:干粮。

"卑枝成屋椽":以树下当住处。

# 椽:屋顶上的圆木条,这里屋椽就是屋宇的意思。

"早行石上水":早上在流水的石头上行走,

# 早行石上水:“早行”二句:因下了半旬雷雨,故老在水里走;因露宿山中,所以说天边烟。这个烟字不能作人烟解。

"暮宿天边烟":晚上露宿在山中。

"少留周家洼":短期逗留周家洼,

# 周家洼:即孙宰的家。一作“同家洼”。,少留:短期的逗留。杜甫初意拟挈家直达灵武行在,故欲北出芦子关。

"欲出芦子关":想出行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孙宰这个老朋友,

# 宰:是唐人对县令的一种尊称,孙大概做过县令。

"高义薄曾云":简直是义薄云天。

"延客已曛黑":在日落昏黑的时候邀请我,

"张灯启重门":点好灯并打开层层门户。

"暖汤濯我足":烧热水给我洗脚,

"翦纸招我魂":还剪纸为我全家压惊。

# 翦:即剪。剪纸作旐,以招人魂,是古时风俗习惯,这里不必死看,认为果有此事,只是写孙宰的安慰无微不至而已。

"从此出妻孥":接着又唤出妻子儿女,

"相视涕阑干":大家相视涕泪纵横。

# 阑干:横斜貌,是形容涕泪之多。见得孙宰妻子也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

"众雏烂熳睡":孩子们都疲惫地睡着了,

# 烂熳睡:小儿睡得十分香甜的样子。,众雏:即上痴女小几。

"唤起沾盘餐":又把他们叫起来吃饭。

# 餐:一作“飧”。

"誓将与夫子":他说一定要与夫子你,

# 誓将与夫子:“誓将”二句:是代述孙宰的话,亦即下文所谓“露心肝”。夫子,是孙宰谓杜甫。

"永结为弟昆":永远结为兄弟。

"遂空所坐堂":腾出房间,

"安居奉我欢":安排我一家安然住下。

"谁肯艰难际":谁能够在这艰难困苦之际,

# 谁肯艰难际:“谁肯”二句:总结上文,艰难际指“避贼”以下,露心肝指“故人”以下。不写艰难,便显不出孙宰的高义。浦起龙说:“尽室以下,追叙一旬以内所历之苦,正以反蹴下文延客奉欢一段深情也。

"豁达露心肝":表露他诚挚的情意。

"别来岁月周":别来已经满一年了,

# 岁月周:满一年。

"胡羯仍构患":叛军还在制造灾祸。

"何当有翅翎":怎么才能拥有翅膀,

# 何当有翅翎:“何当”二句:即《诗经》所谓“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意。按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或“宰”,皆含敬意,李白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阳冰时为当涂县令而称为“宰”,即其证。何当:拿得。

"飞去堕尔前":飞去落到你跟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彭衙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者回忆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全家避贼逃难的经历。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叙写举家逃难的艰险狼狈,如“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等细节,道尽乱世中长途跋涉的困苦、对贼寇的惊惧,以及家人饥寒交迫的惨状,尽显流离之苦。后半部分描绘故人孙宰的体贴情谊,从“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的深夜相迎,到“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周到照料,细节中见拳拳真情。全诗以沉郁含蓄的笔调,展现“感情强烈而不浅露”的诗圣特质,是乱世中记录民生与友情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彭衙行》是杜甫饱含感激之情所作的酬友诗。至德元载(756年),杜甫全家为避贼祸仓皇逃难;至德二载(757年),他从凤翔返鄜州省亲,途经彭衙之西,忆起去年逃难时友人孙宰盛情款待的场景。因行程不便未能顺路拜访,杜甫遂作此诗,以表对孙宰情谊的感念与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诗人举家逃难途中的艰险状况以及友人孙宰体贴留客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作者对乱世流离的悲慨以及饱含对友人孙宰在逃难时热情款待的深切感激与未能回访的愧疚。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首句“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点明避贼北逃的艰难开端,点明全诗回忆战乱漂泊的主旨。尾句“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以“翅翎”飞赴故人身边的想象收束,与首句“北走经险艰”的狼狈形成时空呼应。细节描写:“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写幼女饥饿咬父,啼声怕引虎狼,父掩其口反侧愈嗔,细节凸显逃亡时的恐惧与无奈。“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写幼子懂事索苦李,以孩童天真举动,衬出全家缺粮的困境。“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写孙宰以暖汤濯足、剪纸招魂,细节见其待人之诚,暖汤与剪纸具生活气息,显战乱中温情。“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孩子熟睡被唤用餐,“烂熳睡”与“沾盘飧”,见其疲惫与获食之态,细节传战乱中难得安宁。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暮宿天边烟”,写逃难途中的艰险状况。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安史之乱的烽火正灼烤着中原大地。杜甫于《彭衙行》的开篇,以“忆昔避贼初”的怆然叹息,将时光拽回那个全家仓惶南逃的暗夜。“北走经险艰”如一声沉重的叹息,为整段逃难历程定下基调。当“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的冷寂画面在诗中铺展时,读者仿佛能看见诗人裹挟着妻小,在月光下踽踽独行于荒山之间的剪影。选择夜路并非出于诗意,而是兵荒马乱中被迫的生存策略——白日里贼寇横行,唯有借助夜色掩护,方能在虎狼环伺的世道里求得一线生机。“险艰”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却早已为后续全家的苦难埋下千钧伏笔。“尽室久徒步”以下十句,杜甫以白描手法写路途中的艰难。一个“久”字,道尽了长途跋涉的无尽煎熬:拖儿带女、衣履破烂的一家人,在荒野中艰难挪动着脚步。幼女“饥咬我”的本能动作,与小儿“索苦李”的天真啼哭,在“怀中掩其口”的父亲动作中形成对比。“痴女”“小儿”的昵称里浸润着深沉的父爱,而“声愈嗔”的啼闹中却满是无可奈何的心酸。诗人笔下的父亲形象,一面要强压内心的恐惧哄骗儿女,一面又要警惕四周可能出现的贼寇与野兽,在生存的夹缝中濒临崩溃。“一旬半雷雨”的环境描写,将困境推向极致。连续十余日的阴雨,让本就崎岖的山路化作泥潭,每一步都需耗费全身力气。“泥泞相牵攀”的细节看似寻常,却写尽了家人在绝境中相依为命的悲凉——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背负,年老的眷属需要晚辈搀扶,每个人都在挣扎着成为他人的支撑。“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的狼狈模样,与“野果充糇粮”的窘迫处境,共同构成了战乱中底层文人的生存图景。当诗人啃食着酸涩的野果,看着妻儿因饥饿而浮肿的脸庞,恐怕早已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以工整的对仗收束前半部分,看似在描写行止起居,实则蕴含着更深层的意味。清晨踩着石间积水前行,脚底的冰凉浸透骨髓;夜晚露宿于荒烟蔓草之中,四野的寂静令人心悸。“石水”与“烟霞”本是自然意象,在此处却成为磨难的象征——身体的疲惫尚可承受,精神的恐惧与绝望却如影随形。这两句诗不仅呼应了“经险艰”的总起,更将个体的苦难升华为乱世中所有流民的共同命运,让读者透过一家的遭遇,看见整个时代的疮痍。从“少留周家洼”到“安居奉我欢”为第二部分,写孙宰体贴留客的深情厚谊。“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点明孙宰的高尚品德。“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的场景,在乱世背景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当大多数人紧闭门户、明哲保身时,孙宰却在暮色四合之际点亮明灯、敞开重门,这份胆识与义气,足以让诗人铭记终生。“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细节描写,堪称全诗的温情之眼。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洗去的不仅是长途跋涉的疲惫与污垢,更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恐惧与绝望;一张薄薄的剪纸,在民间习俗中本是招魂驱邪的象征,此刻却成为对诗人濒于崩溃心灵的温柔慰藉。“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孙宰妻子“泣涕”的举动,是对老友遭遇的感同身受。“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飧”的细节,尤见孙宰的细腻心肠。孩子们早已累极入睡,可孙宰却坚持将他们轻轻唤醒,只为让这些在饥饿中挣扎多日的小生命能吃上一口热饭。他小心翼翼地端来饭菜,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眼里满是怜惜与心疼。这份对幼童的关爱,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待客之道,而是一种乱世中弥足珍贵的人性光辉。“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的誓言,让人再次感受二人的深厚情谊。在那个“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年代,孙宰却愿意与诗人结为兄弟,从此祸福相依、生死与共。这份豁达与赤诚,让诗人发出“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的感慨——是啊,在人人自危的世道里,又有多少人能像孙宰这样,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用温暖去对抗冷漠,用真诚去抵御猜忌?当诗人握住孙宰的双手,感受到对方掌心的温度时,恐怕早已将这份情谊视为乱世中最珍贵的救赎。诗的最后,杜甫以“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拉回现实。转眼间,离上次与孙宰相见已过去一年,可安史之乱的硝烟仍未散去。当诗人再次途经彭衙,望着孙宰家的方向,心中满是未能当面致谢的遗憾。“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的奇想,将思念化作了飞翔的渴望——若能生出翅膀,定要立刻飞到老友身边,诉说这一年来的牵挂与感激。“翅翎”二字,既见归心似箭的迫切,更显情谊深挚的绵长,让这份乱世中的友情,穿越时空,温暖至今。

4. 作品点评

这首忆念友人的诗作,以追忆口吻展开叙述,如话家常般重现往昔场景。前半部分聚焦举家逃难的狼狈处境,后半部分笔锋转向故人孙宰的殷勤款待。全诗语言自然而不事雕琢,仅以“真实细节”与“细腻心理”打动人心。这种“明白如话”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随诗人重返现场,亲见战乱之残酷、友情之温暖,在自然流畅的文字中感受乱世里的人性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学林新编》云:《冷斋夜话》曰:“杜子美《彭衙行》押二‘餐’字。”某按:《彭衙行》曰:“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又曰:“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二字者,义不同。……按《广韵》上平声二十二“魂”字韵中有“飧”字;二十五“寒”字韵中有“餐”字。子美《彭衙行》于两韵中通押,盖唐人诗文用韵如此。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谭云:小儿不解事性情,此老专要描写(“痴女”四句下)。钟云:自家奔走穷困之状,往往从儿女、妻孥情事写出,便不必说向自家身上矣(“小儿”二句下)。钟云:以下描写卒客卒主草率亲昵,情事如见(“延客”二句下)。钟云;要哭(“剪纸”句下)。钟云:“沾”字可怜(“唤起”句下)!钟云:小心厚道,一味感恩,忘却自家身分。乃知自处高人才士,见人爱敬,以为当然而直受者,妄浅人也。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感孙宰之高谊,故隔年赋诗。感之极,时往来于心,故写逃难之苦极真。追思其苦,故愈追思其恩。……“暮宿天边烟”,逃难之人。望烟而宿,莫定其处,虽在天边,不敢辞远,非实历不能道。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可伤(“尽室”二句下)。未死何云招魂,此一语真可泣鬼(“剪纸”句下)。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

# 名句。望见白水,以为晓光,几堕深渊;遥指晚烟,以为村落,仅宿空林。深山间道,奔窜之苦,尽此十字矣(“早行”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写避难时光景真,落到感激孙公处,不烦言而意透,此争上截法,不知者只谓是叙事。

清张谦宜《絸斋诗谈》

# 世人但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顿挫之极,更见微婉。试举五古,自前后《出塞》、《三吏》、《三别》、《彭衙行》外,如《玉华宫》……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一二与?

清乔亿《剑溪说诗》

# 通篇追叙,琐屑尽致,神似汉魏。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起四,即点“彭衙”,是先出题法。“尽室”以下,乃追叙初起身至“彭衙"一旬以内所历之苦,正以反蹴下文“延客”“奉欢”一段深情也。看其写小儿女态,画不能到。由奉先至白水,本无一旬之行程,不应迟迟若此,故前后用“尽室徒步”、“竟日数里”点破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写人所不能写处,真极朴极,亦趣极,惟杜公善用此法。先极写道路颠连,愈见孙宰情谊之厚。曲尽逃乱之态(“痴女”六句下)。“烂熳”二字,写稚子睡态入神。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彭衙》、《羌村》是真汉魏古诗,但不袭其面目耳,解人得之。

清杨伦《杜诗镜铨》引邵子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下一篇:唐·杜甫《赠韦赞善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