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òu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dōng
jiāo
shòu
shǐ
使
shāng
qiáng
bàn
zhī
dòng
zhuǎn
yǒu
réng
téng
xiāng
kàn
liù
yìn
dài
guān
zhòng
dào
sān
jūn
páng
gān
luò
máo
àn
xiāo
tiáo
lián
xuě
shuāng
suì
bēn
zhú
kòu
huá
liú
guàn
jiāng
shì
duō
nèi
jiù
chóu
chàng
kǒng
shì
bìng
chéng
huáng
dāng
shí
kuài
jué
wěi
fēi
néng
zhōu
fáng
jiàn
rén
cǎn
dàn
ruò
āi
shī
zhǔ
cuò
jīng
guāng
tiān
hán
yuǎn
fàng
yàn
wèi
bàn
shōu
zhuó
chuāng
shuí
jiā
qiě
yǎng
yuàn
zhōng
huì
gèng
shì
míng
nián
chūn
cǎo
zhǎng

译文

东郊的那匹瘦马啊,让我心伤不已,它那瘦弱突出的马骨,就像墙头伸出的石头一般。拿起马缰绳,绊动它的马足,它却只挪动四蹄,歪歪倒倒,那可不是要飞跃的本意啊。仔细看看它身上的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方印,大家都说它是那部队遗留在路旁的。它的皮肤干裂,毛色灰暗,夹杂着泥水污渍一片片剥落,仅存在身上的毛也沾满了冰霜。去年它还在左奔右突驰骋在疆场,驱逐敌寇吧,不是良驹也不会被选中使用在战场啊。军中将士骑得都应该是天子马厩的良马,这匹马跟乘黄宝马相当,只是病了的缘故吧。疆场之上,只图一快,却不小心跌倒一跤,这委实也不是你一匹战马所能够预防的啊。见到来人,发出凄惨悲凉的鸣叫,似是悲哀的倾诉,失落了主人,两眼没有闪闪晶光。天气寒冷,远远的放逐,必定只能与鹤为伴,日落时分会遭到乌鸦啄疮的无情的捉弄。如果,谁家愿意收养这匹老马,一定会有好处,不信,请到明年草长莺飞的时候看吧。

逐句剖析

"东郊瘦马使我伤":东郊的那匹瘦马啊,让我心伤不已,

# 瘦:一作老。

"骨骼硉兀如堵墙":它那瘦弱突出的马骨,就像墙头伸出的石头一般。

# 如堵墙:也是说瘦。,硉兀:形容马骨突出犹如山石。,骼:音格。一作骸。

"绊之欲动转欹侧":拿起马缰绳,绊动它的马足,它却只挪动四蹄,歪歪倒倒,

# 欹侧:歪歪倒倒。,绊之:用马缰绊动马足。

"此岂有意仍腾骧":那可不是要飞跃的本意啊。

# 腾骧:飞跃。这句有“岂复有意于用世”的意思。

"细看六印带官字":仔细看看它身上的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方印,

# 六印带官字:是说马身所印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字印。监牧马,右膊皆印官字。六,一作火。

"众道三军遗路旁":大家都说它是那部队遗留在路旁的。

# 三:一作官。

"皮干剥落杂泥滓":它的皮肤干裂,毛色灰暗,夹杂着泥水污渍一片片剥落,

# 杂:一作尽。,剥落:脱落。

"毛暗萧条连雪霜":仅存在身上的毛也沾满了冰霜。

# 连雪霜:是说身带雪霜,和上句都是写瘦马的可怜的。,毛暗:马由于生病而导致毛头生尘,毛色也变得暗淡。故曰毛暗。

"去岁奔波逐馀寇":去年它还在左奔右突驰骋在疆场,驱逐敌寇吧,

# 去岁奔波逐馀寇:至德二载(757年)旧历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骅骝不惯不得将":不是良驹也不会被选中使用在战场啊。

# 骅骝:古良马名。

"士卒多骑内厩马":军中将士骑得都应该是天子马厩的良马,

# 内厩:即御厩、天厩,指天子的马厩。这时马少,三军多骑内厩所养的马。而内厩多好马,故有“恐是病乘黄”的推断。

"惆怅恐是病乘黄":这匹马跟乘黄宝马相当,只是病了的缘故吧。

# 乘黄:也是古代良马名,此处指瘦马。

"当时历块误一蹶":疆场之上,只图一快,却不小心跌倒一跤,

# 误一蹶:失足跌倒。杜甫由于上书为房琯说话,导致肃宗一怒之下而疏远杜甫,从此杜甫的仕途也如这匹跌倒的马一样就此一蹶不振。,历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历块本意是形容马的速度之快,这里指逐寇。

"委弃非汝能周防":这委实也不是你一匹战马所能够预防的啊。

# 周防:提防。,能:一作难。,汝:指马。

"见人惨澹若哀诉":见到来人,发出凄惨悲凉的鸣叫,似是悲哀的倾诉,

"失主错莫无晶光":失落了主人,两眼没有闪闪晶光。

# 晶:一作精。,错莫:犹落寞、索莫。

"天寒远放雁为伴":天气寒冷,远远的放逐,必定只能与鹤为伴,

# 伴:一作侣。,放:放牧。

"日暮不收乌啄疮":日落时分会遭到乌鸦啄疮的无情的捉弄。

# 乌啄疮:皮干剥落,转动无力,故乌啄其疮。极写瘦马之可哀。,收:一作衣。,不:一作未。

"谁家且养愿终惠":如果,谁家愿意收养这匹老马,一定会有好处,

"更试明年春草长":不信,请到明年草长莺飞的时候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瘦马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一首古体诗。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彼时杜甫贬官为华州司功。这是一篇写实兼抒情之作,杜甫借被遗弃的官马寄托身世之感。诗中先描绘瘦马憔悴外形,如骨骼突兀、皮毛杂秽,后展现其悲楚内心,如见人哀诉、失主迷茫。以马自喻,体现自身贬官后不被重用、处境艰难的心境。运用托物言志,对比、细节描写、拟人的写作手法,前八句着力刻画瘦马外形,让读者直观感受其落魄;后十二句深入描绘瘦马内心,引发对其命运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瘦马行》由唐代杜甫所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杜甫贬官为华州司功,在此境遇下创作此诗。一方面,杜甫本就对马情有独钟;另一方面,那匹被遗弃的官马,其遭遇与杜甫当时被贬的处境相似。故而,杜甫借描写这匹瘦马的悲惨遭遇,寄托自身身世之感,以马自喻,抒发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郁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瘦马行》是一首唐代古体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情题材的诗。此诗描绘了一匹被遗弃的官马,体现其憔悴的外形与悲楚的内心,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瘦马的深切同情。这是一首写借物抒情题材的古体诗,借瘦马这一形象,写出了杜甫自身因贬官而仕途不顺的境遇,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如“失主”“远放”“日暮不收”等词句,皆映射出他不得君心、贬官后日暮途穷的无奈与悲哀。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杜甫借对瘦马的描写,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遭贬后的抑郁之情寄托于马。瘦马曾为征战尽力却被遗弃,如同诗人一心报国却仕途坎坷,被贬他乡。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对比:诗中把瘦马昔日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如“去岁奔波逐馀寇”,与如今被弃路旁、憔悴不堪的凄凉处境,如“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进行鲜明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突出了瘦马命运的悲惨,更深刻地反映出世事的无常和诗人自身从壮志满怀到落魄失意的巨大落差,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和情感张力。细节描写:诗人对瘦马的外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如“骨骼硉兀如堵墙”描绘其瘦骨嶙峋,“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展现其皮毛的破败。让读者如临其境般感受到瘦马的凄惨状况,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与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深入体会诗人对瘦马的同情以及背后所隐喻的自身的哀伤。拟人:“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赋予瘦马人的情感与神态,仿佛它能向人倾诉失去主人的痛苦,眼神中满是迷茫与失落。使瘦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拉近了读者与瘦马之间的情感距离,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瘦马悲惨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更巧妙地映射出诗人自身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瘦马行》首句“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开篇直抒对东郊瘦马的哀伤,以比喻写其骨骼突兀,定下全诗同情基调。第二句“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描绘瘦马行动艰难,反问强调其不复奔腾之态,为瘦马困境铺垫。第三句“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通过描写马印,交代其军队出身及被弃路边的遭遇,引发读者好奇与同情。第四句“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细节描写,突出瘦马皮毛惨状,展现其凄凉现状。第五句“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追述瘦马去年征战功绩,暗示被弃非因自身无能。第六句“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推测瘦马可能是生病的良驹,强化对其被弃的惋惜。第七句“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为瘦马跌倒被弃开脱,借安慰马表达自身无奈。第八句“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拟人手法,赋予瘦马情感,生动表现其痛苦,隐喻诗人自身失落。第九句“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想象瘦马悲惨处境,营造凄凉氛围,加深读者同情。第十句“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以对瘦马收养的期许,表达诗人虽处困境仍盼转机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瘦马行》是杜甫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尽显沉郁顿挫格调,以低沉压抑笔触,借老马起笔,详述其来历,再将今昔处境鲜明对比,托物言志,借马喻己,把自身因迁谪而困顿的经历与情感融入对老马的描写中,情感真挚深沉。反映出特定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坎坷境遇,虽无广为人知的名句,但其整体借物抒情、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使诗歌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展转沉着,忠厚恻怛,感动千古。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少陵诗不伤于直野,如“日暮不收乌啄疮”及“孔雀不知牛有角”是也。

明方回《抱真堂诗话》

# 蔼然仁者之言,正不必有寄托。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开口先极致嗟叹形容,下再细说(首二句下)。张云:虽是借题写意,而写病马寂寞狼狈光景亦尽。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起句喝破,随以三句写其瘦态。不曰可惜,偏曰岂复有意于世,惋惜倍深。中以“细看”二字作提,四述其见遗子今,四推其立功在昔,二原其委弃所由,二状其哀鸣失色:凡作四层,无限曲折。……“恐是”,正与“细看”呼应;“误一蹶”、“非能防”,又从“病”字原其受挫,而谅其无辜。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全是自伤沦落,所谓“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隐含救房相谪官事,与“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同意。末云:“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自是幕府求知语,注家谓专为房作者,非。

清吴见思《杜诗说》

# 以上沉郁顿挫,几于声声入破矣(“当时历块”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即事(一作天畔)》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四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