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兄弟们都喜欢寻幽探奇,
# 岑参:唐代诗人,曾两次从军出塞,以边塞诗著称,语意奇峭。与杜甫有交往。其兄弟共五人,依次为谓、况、参、秉、亚。
"携我远来游渼陂":这一天带我来游渼陂。
"天地黤惨忽异色":忽然间阴云密布天地黯淡,
# 黤惨:天色昏黑。惨:昏暗貌。
"波涛万顷堆琉璃":万顷波涛如同堆积的琉璃。
# 琉璃:一种半透明的化学物质,此处形容波涛。
"琉璃汗漫泛舟入":面对着无边偏要放舟而入,
# 汗漫:广大,漫无边际。
"事殊兴极忧思集":此事非同小可而他们兴致极高,真叫我忧思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被那鳄鱼鲸吞,怕连悔恨都来不及,
# 鼍作:犹言鼍于水中作浪。鼍,也叫鼍龙或扬子崿,俗称猪婆龙,产于江淮间。
"恶风白浪何嗟及":说必定那恶风白浪会打翻游船。
"主人锦帆相为开":主人命令张开锦帆,
"舟子喜甚无氛埃":船工也十分欣喜空气的新鲜。
# 氛埃:污浊之气,尘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棹歌声起惊散了水鸟,
# 棹讴:摇桨行船所唱之歌。,凫鹥:凫和鸥,泛指水鸟。凫:野鸭。鹥:鸥。
"丝管啁啾空翠来":丝管齐鸣唤来了晴天。
# 空翠:天空的蔚蓝色。,啁啾:指多种乐器齐奏声。
"沈竿续蔓深莫测":用竹竿和丝绳测量湖深却不能到底,
# 蔓:一作“缦”。丝绳,这里作缆绳解。
"菱叶荷花静如拭":雨后的菱叶荷花净得如同擦过一般。
# 静:一作“净”。,菱:一作“芡”。
"宛在中流渤澥清":船到湖心好像到了清旷的渤海,
# 渤澥:即渤海。海的别支,海湾,借指渼陂。,宛:宛然,仿佛。
"下归无极终南黑":终南山的黑影映入无尽的水中之天。
# 归无极:一作“临无地”。
"半陂以南纯浸山":南半湖浸满了终南山的倒影,
"动影袅窕冲融间":山影轻轻摇动于平静的水波间。
# 冲融:深广貌,形容水。,袅窕:即窈窕,美好貌,形容山。影子动摇的样子。
"船舷暝戛云际寺":黄昏时船舷擦过云际山的大定寺,
# 云际寺:云际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戛:摩擦。,暝:暗。,舷:船边。
"水面月出蓝田关":蓝田关上月轮升起光照水面。
# 蓝田关:即秦峣关,在蓝田县东南六十八里,位于渼陂东南。
"此时骊龙亦吐珠":此时灯火遥映犹如骊龙吐珠,
# 骊龙:古时称黑色的龙。
"冯夷击鼓群龙趋":音乐传来犹如冯夷击鼓,游船竞渡犹如群龙趋逐。
# 冯夷:人名。《搜神记》载,冯夷,潼乡堤首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上帝署为河伯。即冰夷,水神名。
"湘妃汉女出歌舞":船上的美人如同湘妃汉女载歌载舞,
# 汉女:汉水女神。,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列女传》载,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赶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又载,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解佩以赠。
"金支翠旗光有无":金支和翠旗光芒闪烁时有时无。
# 翠旗:用翠羽装饰的旗子。,金支:乐器上的黄金饰品。房中歌,金支秀华,乐上众饰也。
"咫尺但愁雷雨至":片刻之后又见云气迷茫,令人担心雷雨将至,
# 咫尺:形容时间短暂。
"苍茫不晓神灵意":如此阴晴变幻反复无常,真不知神灵是何心思。
"少壮几时奈老何":人的青春能有几时,眼睁睁地看着年华老去,
"向来哀乐何其多":人生哀乐交替向来如此,就像这反复无常的鬼天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渼陂行》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也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了游览过程中渼陂的景色变化,以及游历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夸张:“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诗人说渼陂水势浩大,仿佛半个池塘以南都被山峦沉浸其中,水中山影摇曳,融于水波之间。“半陂已南纯浸山”是对渼陂广阔和水深的夸张描写,凸显出渼陂湖光山色的壮美。想象:“沉竿续蔓深莫测”“宛在中流渤澥清”两句,绝非寻常的艺术夸张之笔,而是诗人捕捉到水中山峰倒影后,由此触发的奇幻幻觉与瑰丽想象的生动写照。比喻:“沉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把菱叶荷花在水中的状态比喻为被擦拭过一样洁净,形象地写出了渼陂中荷叶、荷花的清新、干净,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诗人在简要交代游览缘由后,便迅速将笔触转向渼陂景色的描绘,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他对渼陂由来已久的向往。诗中描述岑参兄弟的“好奇”,实则亦是诗人自身心境的映照。“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然而,风云突变,众人甫至渼陂,狂风骤起,乌云密布,刹那间天地失色。渼陂之上,万顷波涛翻涌,碧绿澄澈的水面,宛若堆积的琉璃,在昏暗天色下,透着神秘而阴森的气息。原本高涨的游兴,瞬间被忧惧取代,众人心中不免生出疑虑:此番会不会葬身鱼腹?眼前恶浪滔天,随时都可能将小舟吞噬,“何嗟及”三字,正是诗人当时惊恐心境的真实写照。按理说,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宜乘船出游,可岑氏兄弟却执意“琉璃汗漫泛舟入”,足见其兴致高昂、天性好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始终提心吊胆,时刻担忧船只被风浪掀翻,故而写下“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之句。此处的“鼍作鲸吞”,并非实指水中有鼍龙与鲸鱼,而是诗人为渲染紧张氛围、增添神秘色彩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常言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场急风骤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开船不久,天空便云开雾散,风平浪静。诗人悬着的心落下,转忧为喜,开始尽情欣赏渼陂的湖光山色。“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陂水中流,菱叶舒展,荷花摇曳,可见水深不凡。“沉竿续蔓深莫测”“宛在中流渤澥清”等句,不仅是艺术上的夸张,更生动描绘出诗人因水中山影而产生的奇妙幻觉与想象——渼陂南岸,终南山倒影沉浸水中,山影随波晃动,与粼粼波光交融,使陂水看似深不见底,行船其间,恍若置身澄澈的大海。随后,诗人描写日暮时分,游艇从中流驶向南岸的情景。施鸿保在解读“船舷暝戛云际寺”时指出:“注释中说,舷即船边,戛意为碰撞,此句描绘船行经过的声响。但船在陂中,寺在岸上,如何能经过并发出声响?注释引用《长安志》记载,云际山大定寺位于鄠县东南六十里,渼陂在鄠县西五里,二者相距甚远,且一东一西,更不可能经过。此句与下句‘水面’一样,都是描写水中倒影:云际寺的遥远倒影落在波光之上,船舷划过,仿佛与倒影相撞。”这番解读点明了两句诗以水中倒影为描写对象的妙处,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巧。船舷为实,山寺倒影为虚,虚实相映,别具奇趣。虽身处船中之人难以亲眼目睹这般虚实相“戛”的奇景,但由此可推测,此次出游并非仅一艘游艇。紧接着,诗人描绘月下渼陂的见闻:“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远处灯火闪烁,宛如骊龙吐出的明珠;隐隐传来的音乐声,好似河神冯夷擂响的战鼓;众多晚舟竞相划动,犹如群龙争先;舟中美人倩影绰约,恍若湘妃汉女;她们身着的鲜丽服饰,恰似金枝翠羽装饰的旌旗。仇兆鳌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十分精当。一日畅游临近尾声,主人游兴未减,趁着月出东山、华灯初上,命人奏响鼓乐,歌舞表演轮番上阵,群舟竞渡的热闹场景,将游赏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诗歌的情感也随之达到顶点。然而,末段笔锋骤转,“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天色突然变得漆黑如墨,一场雷雨似乎即将降临。诗人由此从夏日天气的阴晴无常,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哀乐不定,以此收束全诗,意味深长。
4. 作品点评
在《渼陂行》中,杜甫巧妙运用多种诗歌表现手法,辅以生动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将渼陂在不同方位、不同时段的景致一一铺陈展现。无论是狂风骤起时波涛如琉璃翻涌的惊心动魄,还是月夜下灯火如骊珠闪烁的瑰丽奇幻,诗人都不遗余力地勾勒渲染。即便未曾亲历渼陂的读者,也能透过诗句,领略到这片水域的奇异风光。众所周知,杜甫诗歌素以写实见长,其山水写景之作,甚至被赞誉为可作“图经”观览。然而在此诗中,诗人却打破常规,以超凡的想象力构建出奇幻瑰丽的意境,与他一贯的写实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 刘曰:写景入微,烟波远近,变态具足(“水面月出”句下)。刘曰:惨怆之容,窈渺之思。寻常赋乐事则所经历骇愕者置不复道,吾常游西湖遇风雨,诵此语,如同舟、同时。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诗思雄浑深重,如泰山庄严,而崿岩翠嶂,分支竞秀,无不佳致也。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钟云:只是一舟游耳,写得哀乐更番无端,奇山水逢奇人,真有一段至性至理相发,游岂庸人事?钟云:奇景,奇语,写得幽险怕人。四语中已有风雨鬼神矣(“半陂已南”四句下)。谭云:游船忽生此语,是何胸中(“苍茫不晓”句下),钟云:结得深(末句下)。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
# 刘辰翁曰:《渼陂》下语辄如此,其阔可想。接叠两字(按指“琉璃汗漫”句),语如乐府。中写景入微,烟波远近,变态具足,“此时骊龙”六句,凄怆之容,窈渺之思。周珽曰:一篇游渼陂记,伎熟巧生,僻耽佳句,语必惊人,真可单行一代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不过游渼陂耳,却说得天摇地动,云飞水立,悄然有山林窅冥、海水汩没景象,岂不令人移情。每于起处见其雄健(旨二句下)。俱是画景(“凫鹥散乱”十句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缩本江海赋。上二连水中之影,此二连水中之气,万顷之奇,非此不能参灵极妙。亦暗与前黤惨优思相应也(“此时骊龙”一联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张綖曰:“好奇”二句,乃全篇之眼。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诗语亦奇。“骊龙”四句,设想更奇。初学若以实理泥之,几于难解;熟读《楚辞》,方知寓言佳处。卢世㴶曰:此歌变眩百怪,乍阴乍阳,读至收卷数语,肃肃恍恍,萧萧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汉武皇《秋风》耶?此篇第六段,托假象以写真景,本于汉《艳歌》……少陵盖善于摹古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已尽转韵之格调矣。
清赵执信《声调谱》
# 真见其故,能发得出,不拘常格,此是豪放。若作怪支离,夹杂不伦,此是放肆,非豪放也。杜陵《渼陂》《丽人》诸篇,是好样。《渼陂行》笔力如渴尤搅海。“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山与关影浸陂中,船行其上,故曰“暝戛”;关头之月,亦在波间,故曰“水面月出”。皆蒙上“纯浸山”而言,此险中取巧法。写影中诸山,如在镜面上浮动,亦是虚景实描法。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声光奇丽,气韵探稳。昭明称陶潜“文章不群,同采精拔,跌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可以移赠是诗。“骊龙吐珠”等句,全摹汉《艳歌》,末语用《秋风词》,颠倒变化,壁垒一一新,取材之善则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离奇恍惚,纯乎楚骚(“此时骊龙”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记一游耳,忽从始而风波、既而天霁、顷刻变迁,生出一片奇情,便觉忧喜顿移,哀乐内触,无限曲折。“好奇”,从下文风浪泛舟逆推出来。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喜”“忧”二字诗眼,起后“哀乐”字。邵云:光怪中,须得此秀句(“舟子喜甚”三句下)。只平叙一日游境,而滉漾飘忽,千态并集,极山岫海潮之奇,全得屈《骚》神境。通篇首以“好奇”二字领起,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诗语亦奇。末用“哀乐”二字总束全文,章法有草蛇灰线之妙。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渼陂行》此只用起二句叙点,以下夹叙夹写。此等章法,欧公惯用,无甚深奇。但其色古泽浓郁,棱汁巨响,非欧公所有。韩公亦时时学此。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张云:杜公变幻不测处,殆与造化相通。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