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i
mé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zhōu
dēng
ràng
西
huí
shǒu
wàng
liǎng
dōng
chéng
gān
hàn
tiān
fén
chái
cháng
yǐng
yǎo
tiǎo
guāng
sàn
hán
xiā
jiāng
pán
qiàn
gēn
guī
hǎi
chéng
jiā
xià
chōng
kūn
zhóu
sǒng
cuán
xiāo
qiū
fēn
hūn
mái
chē
xiá
mén
shǐ
zuì
zhǎi
róng
chá
gōng
zào
huà
shū
záo
jiù
xié
jué
tài
zhòng
shuǐ
wèi
cháng
shé
fēng
yān
miǎo
shǔ
zhōu
tōng
yán
jīn
yuǎn
yóu
piāo
zhuǎn
hùn
shā
wàn
běn
xìng
yuē
shēn
yuàn
shē
máo
dòng
gài
chuáng
qīng
chí
yǒu
huā
zhuó
láo
tuō
zài
yǎn
jiē
shān
huāng
rén
mín
shǎo
jiā
pín
bìng
cháng
guì
rèn
shēng
lǎo
gān
zhái
xìng
péng
zhē
shí
luàn
shàng
yún
shān
qīng
yán
yuè
huá
shǎng
yán
yòu
fèn
wài
qiè
kuā
liǎo
chuí
bái
nián
gǎn
gāo
shì
shū
huō
píng
huí
shǒu
yóu
xiá

译文

我乘舟登上瀼西之地,回首眺望瞿塘两岸的山崖。东城一带气候干燥,云气升腾犹如焚烧木柴。长长的崖影在水面隐没,太阳的余晖洒落在深邃的山洼。大江盘绕着险峻的河岸,终归大海汇聚成一家。江水向下冲击仿佛要截断地轴,两岸峭壁耸立如众多宝剑攒聚。稀疏的树木洒下秋色,暮霭沉沉遮蔽了太阳。峡门从这里开始,最狭窄处仅能容纳小木船通过。大禹的神功辅助了自然造化,经他疏凿这里变得倾斜。巴渠水自太古流淌而来,众多水流汇聚宛如长蛇。吴蜀之地风烟渺茫,船只往来运输盐和麻。我如今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漂泊辗转如泥沙般混杂。万物皆附着于它的本性生话,我约束自身不追求奢华。一间茅屋里仅容一张床榻,清澈的池塘中还残留着落花。浊酒与粗粮在眼前,我也不会为此叹息嗟呀。此地荒山荒僻人稀少,却有着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贫困疾病本是常事,富贵与否随顺生活吧。在战乱的年代渐渐老去,幸好有这简陋的居所遮蔽。乱石间云气缭绕而上,清杉间延揽着月光光华。欣赏这美景格外欣喜,内心满足又何须自夸。能在此度过余生已足够,岂敢奢望与高士比肩呀。写下这首诗让我平素的郁结豁然开朗,回首时只见天边犹存的暮霞。

逐句剖析

"孤舟登瀼西":我乘舟登上瀼西之地,

# 孤舟:乘船。孤:一作“泛”。

"回首望两崖":回首眺望瞿塘两岸的山崖。

# 两崖:指瞿塘两岸。

"东城干旱天":东城一带气候干燥,

# 干:一作“乾”。,东城:指原来的白帝城。唐代夔州城以白帝城为基础向西北面山坡扩展而成。原白帝城在夔州城东故名“东城”。

"其气如焚柴":云气升腾犹如焚烧木柴。

# 其气:指东城的云气。

"长影没窈窕":长长的崖影在水面隐没,

# 窈窕:深远貌。,长影:指长拖在水面的崖影。

"余光散唅呀":太阳的余晖洒落在深邃的山洼。

# 唅呀:山深貌。

"大江蟠嵌根":大江盘绕着险峻的河岸,

# 嵌根:嵌岸欹峻貌。

"归海成一家":终归大海汇聚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江水向下冲击仿佛要截断地轴,

"竦壁攒镆铘":两岸峭壁耸立如众多宝剑攒聚。

# 攒:攒聚。,竦壁:指两岸耸立的峭壁。

"萧飒洒秋色":稀疏的树木洒下秋色,

# 萧飒:稀疏。

"氛昏霾日车":暮霭沉沉遮蔽了太阳。

# 氛昏:崖前暮阴。氛:一作“气”。

"峡门自此始":峡门从这里开始,

# 始:开始。,峡:一作“峓”,广溪乃三峡之首。

"最窄容浮查":最狭窄处仅能容纳小木船通过。

# 浮查:此指小木船。,容:容纳。

"禹功翊造化":大禹的神功辅助了自然造化,

# 禹功:指大禹的神功翊(易)辅助、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自然的力量。

"疏凿就欹斜":经他疏凿这里变得倾斜。

# 欹:倾斜。

"巨渠决太古":巴渠水自太古流淌而来,

# 决:混迹泥沙之中。,巨渠:水名即巴渠水西流入峡。巨:一作“巴”。

"众水为长蛇":众多水流汇聚宛如长蛇。

"风烟渺吴蜀":吴蜀之地风烟渺茫,

"舟楫通盐麻":船只往来运输盐和麻。

"我今远游子":我如今是远离家乡的游子,

"飘转混泥沙":漂泊辗转如泥沙般混杂。

"万物附本性":万物皆附着于它的本性生话,

# 附本性:附着于它的本性即随性所话。

"约身不愿奢":我约束自身不追求奢华。

# 奢:奢侈。,愿:一作“欲”。,约身:约束白身。约:一作“处”。身:一作“性”。

"茅栋盖一床":一间茅屋里仅容一张床榻,

"清池有馀花":清澈的池塘中还残留着落花。

# 馀:一作余。

"浊醪与脱粟":浊酒与粗粮在眼前,

# 脱粟:脱皮的粟米,指粗粮。,浊醪:浊酒。

"在眼无咨嗟":我也不会为此叹息嗟呀。

"山荒人民少":此地荒山荒僻人稀少,

"地僻日夕佳":却有着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

# 日夕佳:暮景美丽。,僻:偏僻。

"贫病固其常":贫困疾病本是常事,

# 病:一作“贱”。

"富贵任生涯":富贵与否随顺生活吧。

# 生涯:指生活。

"老于干戈际":在战乱的年代渐渐老去,

# 干戈际:指战乱时世。

"宅幸蓬荜遮":幸好有这简陋的居所遮蔽。

"石乱上云气":乱石间云气缭绕而上,

"杉清延月华":清杉间延揽着月光光华。

# 月:一作“日”。,清:一作“青”。

"赏妍又分外":欣赏这美景格外欣喜,

# 分外:出人意料之外。,赏妍:指欣常美景。

"理惬夫何誇":内心满足又何须自夸。

# 誇:一作“夸”。,惬:快意、满足。

"足了垂白年":能在此度过余生已足够,

"敢居高士差":岂敢奢望与高士比肩呀。

# 高士差:指与高士并肩而立。差,并肩,并列。指与高士为伍地位相等。,敢:岂敢。

"书此豁平昔":写下这首诗让我平素的郁结豁然开朗,

# 平昔:往常此指平素郁结。,豁:指胸怀豁然开朗。,书此:写了这首诗。

"回首犹暮霞":回首时只见天边犹存的暮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柴门》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描绘江峡奇险壮美之景,诗人触景生情,既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又感人生无常、时事艰难;后半叙述柴门客居情事,展现其生活境况与随遇而安本性,流露出恬淡闲适态度与豁达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乘船回瀼西途中,岭岸回望所见的奇险壮美的江峡景观;后半部分叙述柴门客居情事,诗人由景及情,抒发自己作为远游子漂泊的感慨,表达了随遇而安、恬淡闲适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柴门》前半部分写景:“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诗人开篇描绘乘船回瀼西,回首望崖的情景,“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以如焚柴般的炎热,勾勒出干旱天气的酷热难耐。“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细腻地刻画了光影变化。“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等句,运用夸张与比喻,将大江磅礴气势、峡壁险峻如剑的景象生动呈现,尽显大自然的雄浑壮美与鬼斧神工,也为后文抒情做铺垫。“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风烟渺吴蜀”,“风烟”既可以看作是吴蜀之地特殊的自然山水状况,又可以理解为社会动荡,“渺吴蜀”是吴蜀之地,山高路陡,人地邈远,交往不便、隐含诗人对人事世事困于险山恶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无奈和同情。后半部分抒情:“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诗人由景及情,“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直白地道出自己漂泊如泥沙的身世之感。“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展现其对生活的态度。“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这两句尤显诗人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以平淡之语,传达出随遇而安、豁达的心境,虽历经贫病与战乱,仍能在柴门陋居中找到内心宁静,借景与事抒发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全诗先写途中所见自然之时、地、气候、景色、日光与大江,触景生情,既感叹峡门山水的气势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感慨人生无常、时事之艰,最终转入表达作者自己目前的生活境况与随遇而安的本性与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杜甫的特殊儒家精神,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先描绘途中自然之景,涵盖时、地、气候、山水等,诗人触景生情,既惊叹峡门山水的磅礴气势与自然神奇,又感慨人生无常、时事维艰。由“我今远游子”切入自身,“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尽显恬淡豁达,传递出随遇而安的本性,见到了难得从他的诗中见到的豁达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法镜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