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夜水黑":瞿塘峡夜晚的水面一片漆黑,
"城内改更筹":城内更夫更换着打更的竹签。
"翳翳月沉雾":月亮在浓重的雾气中渐渐下沉,
"辉辉星近楼":明亮的星星仿佛靠近了楼阁。
"气衰甘少寐":身体衰弱,甘愿少睡一些,
"心弱恨和愁":内心脆弱,充满了怨恨和忧愁。
# 和:一作知,一作多,一作容。
"多垒满山谷":山谷中布满了营垒,
# 多垒:一作叠恨
"桃源无处求":像桃花源那样的安宁之地无处可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诗人开篇描绘了瞿塘夜晚江水呈现出漆黑的颜色,而城内传来更筹更换的声音。“瞿塘夜水黑”不仅写出了江水在夜晚的黑暗,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不安。“城内改更筹”点明时间的流逝,在这漫长的夜晚,诗人辗转难眠,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颔联:“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进一步描绘夜景,月亮在雾气中渐渐隐没,光芒黯淡,而星星却明亮地闪烁在楼台附近。这两句通过对月和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迷茫。颈联:“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诗人直接道出自己因为身体气衰,心力微弱,心中充满了恨和愁,所以甘愿承受少寐的痛苦。这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将身体的衰弱与内心的忧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痛苦。尾联:“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诗人感慨山谷中到处都是战乱的营垒,象征着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百姓生活困苦。而“桃源无处求”则运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然而在现实中却无处可寻,深化了诗歌忧国忧民的主题,将诗人的无奈与痛苦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下一篇:唐·杜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