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dòu
chū
jǐn
dēng
chuáng
lián
xià
gōng
rén
chū
lóu
qián
liǔ
cháng
xiān
yóu
zhōng
yuè
jiǔ
xiāng
shān
dào
qīng
qiū
cǎo
huáng

译文

斗鸡初次获得锦缎赏赐,舞马随即踏上特制高台。帘幕下宫女列队而出,楼前皇家柳树郁郁葱葱。玄宗仙游盛世终告终结,宫廷乐舞早已消散余香。冷清的骊山御道无人迹,深秋草木尽染一片枯黄。

逐句剖析

"斗鸡初赐锦":斗鸡初次获得锦缎赏赐,

"舞马既登床":舞马随即踏上特制高台。

# 既:一作解。

"帘下宫人出":帘幕下宫女列队而出,

"楼前御柳长":楼前皇家柳树郁郁葱葱。

# 柳:一作曲。

"仙游终一閟":玄宗仙游盛世终告终结,

# 閟:一作闭。

"女乐久无香":宫廷乐舞早已消散余香。

"寂寞骊山道":冷清的骊山御道无人迹,

"清秋草木黄":深秋草木尽染一片枯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斗鸡》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描绘宫廷斗鸡、舞马等繁华场景,后四句转写仙游沉寂、骊山秋景的萧瑟。运用今昔对比、借史实典故等手法,借玄宗朝旧事,隐现时代变迁,以沉郁笔触收敛盛衰巨变,体现“诗史”笔法与律诗凝练厚重风格,折射对国运的深沉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以骊山宫殿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暗喻唐玄宗时期宫廷奢靡与安史之乱后的国运衰微,揭示盛世欢娱短暂与历史沧桑恒久,抒发对国运变迁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斗鸡初赐锦,寂寞骊山道”,前半句写往昔玄宗对斗鸡赏赐锦缎,尽显宫廷游乐的奢华热闹;后半句写如今骊山道冷冷清清,曾经的繁华不再。以“斗鸡赐锦”的盛与“骊山道寂”的衰对比,凸显时代变迁、盛衰转换。“舞马既登牀,清秋草木黄”,“舞马既登牀”是往昔宫廷舞马表演的热闹场景,象征盛世欢娱;“清秋草木黄”则是如今骊山秋景的萧瑟荒凉。今昔场景对照,强化盛世短暂、历史沧桑的感慨。用典:“斗鸡初赐锦”一句,化用玄宗朝斗鸡的典故:唐玄宗好斗鸡之戏,曾对斗鸡者赐予锦缎等赏赐,彰显宫廷游乐的奢华。杜甫借这一典故,以往昔宫廷斗鸡获赏的热闹场景,映射玄宗时期宫廷的奢靡生活,为后文展现安史之乱后骊山的萧瑟、国运的衰微做铺垫,隐现时代由盛转衰的巨大变迁,抒发对国运跌宕的深沉慨叹。

3. 分段赏析

首联:“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以斗鸡获赐锦、舞马得登床的昔日宫廷奢华事象入笔,勾勒出曾经宫廷游乐的热闹场景,“初”“既”展现出宫廷娱乐的接连与铺陈,为后文对比做铺垫。颔联:“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描绘帘下宫人往来、楼前御柳生长之景,从人物活动与景物状态,侧面烘托往昔宫廷生活的日常风貌,御柳之“长”暗含时光流逝。颈联:“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笔锋一转,写玄宗仙逝,女乐消歇,“终”“久”尽显繁华不再的怅惘,往昔热闹与如今冷寂形成强烈反差。尾联:“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以骊山道的寂寞、清秋草木枯黄之景收束,将兴衰之感融入萧瑟秋景,让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更显深沉蕴藉,全诗以小见大,借宫廷生活片段,道尽大唐兴衰的无尽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公诗命意用事,旨趣深远,若随口一读,往往不能晓解。……“斗鸡初赐金……清秋草木黄。”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画《骊山宫殿图》一轴:华清宫居山颠,殿外垂帘,宫人无数,穴帘隙而窥,一时伶官戏剧,品类杂沓,皆列于下,杜一诗真所谓亲见之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

#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此名《斗鸡》,乃看棚诗尔。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前四句感言乐事,而言悲止云“终一閟”、“久无香”何等浑厚!

明王嗣奭《杜臆》

# “女乐久无香”,三事独归重女乐言之。“寂寞骊山道”,次联暗接,至此点明。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首前后转关处,述明皇两头事。中间播迁一段,泯然隐起,俟后两篇叙出。但将上下半篇,一翻转看,盛衰存没之间,满目泪痕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世人但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顿挫之极,更见微婉,……五律之《洞房》、《斗鸡》;七律之“东阁观梅”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其一二与?

清乔亿《剑溪说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下一篇: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