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zhì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yǒu
shǐ
使
guī
sān
xiá
xiāng
guò
wèn
liǎng
jīng
hán
guān
yóu
chū
jiàng
wèi
shuǐ
gèng
tún
bīng
shè
bèi
hán
dān
dào
qīn
luó
xiē
chéng
yōu
yān
wéi
niǎo
shāng
luò
shǎo
rén
xíng
shuāi
xiè
shēn
xiāo
tiáo
bìng
zhuǎn
yīng
shuāng
tiān
dào
gōng
què
liàn
zhǔ
cùn
xīn
míng

译文

有使者从三峡归来,相互间探问两京的情况。函谷关还在派出将领,渭水岸边又驻扎了军队。邯郸道上设置了防备,与吐蕃的逻些城进行和亲。幽燕地区只有鸟儿飞去,商洛一带很少有行人往来。我年老体衰,自身能有什么补益,处境萧条,疾病反而更加严重。在霜天时节抵达宫阙,眷恋君主的一片赤诚之心是明明白白的。

逐句剖析

"有使归三峡":有使者从三峡归来,

"相过问两京":相互间探问两京的情况。

"函关犹出将":函谷关还在派出将领,

# 出:一作自。

"渭水更屯兵":渭水岸边又驻扎了军队。

"设备邯郸道":邯郸道上设置了防备,

"和亲逻些城":与吐蕃的逻些城进行和亲。

# 逻些城:吐蕃号其国都为逻些城。

"幽燕唯鸟去":幽燕地区只有鸟儿飞去,

"商洛少人行":商洛一带很少有行人往来。

"衰谢身何补":我年老体衰,自身能有什么补益,

"萧条病转婴":处境萧条,疾病反而更加严重。

"霜天到宫阙":在霜天时节抵达宫阙,

"恋主寸心明":眷恋君主的一片赤诚之心是明明白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司马至》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五言排律,成于公元767年他流寓夔州之时,后被收录于《全唐诗》卷231。彼时,安史之乱已过,唐王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这首诗便以友人柳司马归返三峡、探问两京的经历为叙事线索展开。全诗循着使者的行踪,勾勒出函谷关屯兵、邯郸道备战的军事态势,也描绘出幽燕、商洛等地民生凋敝的乱世景象。诗中,既有“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所展现的动荡时局,又蕴含着“衰谢身何补”的个体生命困顿之感,末句“恋主寸心明”更是直白地抒发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意。杜甫以沉郁而凝练的笔墨,将边疆的战火与个人的漂泊相互交织,尽显其律诗中把历史片段融入抒情叙事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767年流寓夔州时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介绍了友人柳司马归返三峡、探问两京的经历,描绘了函谷关屯兵、邯郸道备战的军事态势以及幽燕、商洛等地民生凋敝的乱世景象,体现了动荡的时局和个体生命的困顿,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意。

2. 分段赏析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开篇以“有使”点出友人柳司马的身份。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岁月里,传递消息的使者肩负着特殊使命,“归三峡”“问两京”不仅交代其行踪与目的,更暗含深意。两京作为大唐曾经的繁华中心,此时正处于收复后的重建与动荡之中,诗人简洁勾勒出叙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时局的描写,字里行间透着对两京状况的深切关切,也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忡忡。“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函谷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刻“犹出将”,意味着战事未休,将领们仍要奔赴前线,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渭水岸边“更屯兵”,“更”字强调了驻军数量的增加与防备的升级。这两句生动描绘出函谷关仍有将领出征、渭水岸边更有军队驻守的紧张景象。“犹”“更”二字,凸显出军事防备的紧张与持续,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外交困、动荡不安的时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战乱未息、人心惶惶的氛围。“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邯郸道地处战略要冲,前句写在此设置军事防备,严密的布防工事、往来巡逻的士兵,无不体现出备战的紧张态势;后句提及与吐蕃逻些城和亲,在当时,唐王朝面对吐蕃的军事威胁,除了军事抵抗,也尝试通过和亲这种外交手段来缓和矛盾、维持边境和平。一武一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王朝在面临边患危机时,多管齐下、努力维护国家稳定的艰难举措。“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幽燕地区曾是安禄山叛军的重要据点,历经战火的摧残,曾经繁华热闹的城镇、村落,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唯鸟去”生动描绘出此地荒无人烟,唯有飞鸟偶尔掠过的凄凉景象;商洛虽非主要战场,但在战乱的波及下,交通受阻,商贸停滞,“少人行”展现出道路上行人稀少、一片冷清的模样。曾经或许繁华的地方如今人迹罕至,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战乱下民生凋敝、土地荒芜的惨状,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充满悲凉之感。“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战火纷飞的年代,诗人将视角转向自身。“衰谢”二字道尽了岁月的无情,曾经意气风发的诗人,如今已步入暮年,身体每况愈下,“病转婴”更是雪上加霜,各种疾病缠身,让他行动不便、痛苦不堪。“身何补”的反问,字字泣血,流露出在这乱世之中,自己虽心怀壮志,却因年老体衰而无力为国效力的无奈与苦闷,将个人的不幸遭遇与时代的苦难紧密相连,令人唏嘘不已。“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霜天”点明时节,寒冷的深秋,万物凋零,给人一种清冷孤寂之感,也为全诗营造出更加深沉的氛围。即便身处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困境,诗人对朝廷的忠贞之情却丝毫未减。“恋主寸心明”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君主的赤诚之心,即便时局艰难,他依然心系朝廷,渴望能为国家贡献力量。这份真挚的情感,强烈而动人,也让全诗的情感在这一刻达到高潮,展现出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下一篇:唐·杜甫《早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