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chí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tiān
chí
dào
lán
niǎo
cái
tōng
bǎi
qǐng
qīng
yún
miǎo
céng
bái
shí
zhōng
téng
xiù
xiāo
jìn
hán
kōng
zhí
duì
shān
chū
jiān
xià
gōng
lóng
kāi
yǒu
líng
qiàn
jīn
tóng
wén
dào
bēn
léi
hēi
chū
kàn
hóng
piāo
líng
shén
duàn
chǔ
wáng
fēng
wèn
zhī
shí
lín
xiàn
bǎo
gōng
jiǔ
qiū
jīng
yàn
wàn
xiá
wēng
gèng
shì
rén
chù
zhū
máo
rèn
gōng

译文

天池之地,马儿难以到达,只有飞鸟才能穿越那云雾缭绕的峭壁。广阔的水面延伸至青云之巅,层层波浪在白石之间轻轻荡漾。秀气在空中萦绕,郁郁葱葱,而萧瑟的寒风则浸透了整个天空。天池正对着巫山而出,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也是夏禹治水的功绩。自古以来,这里就有鱼龙的传说,菱角和芡实也古今相同,未曾改变。听说有时雷声轰鸣,天空变得漆黑一片,神女的雨丝随风飘零,楚王的风则断断续续地吹拂。想要询问那支机石的下落,仿佛置身于献宝的宫殿之中。秋天来临时,大雁排列成行,惊飞而起,而万里之外的渔翁则悠然自得地与鱼儿为伴。在这无人之处,我更是愿意隐居,砍伐茅草,搭建简陋的茅屋,过着简朴的生活。

逐句剖析

"天池马不到":天池之地,马儿难以到达,

"岚壁鸟才通":只有飞鸟才能穿越那云雾缭绕的峭壁。

"百顷青云杪":广阔的水面延伸至青云之巅,

"层波白石中":层层波浪在白石之间轻轻荡漾。

"郁纡腾秀气":秀气在空中萦绕,郁郁葱葱,

# 郁纡:茂盛貌。

"萧瑟浸寒空":而萧瑟的寒风则浸透了整个天空。

"直对巫山出":天池正对着巫山而出,

# 出:一作“峡”。

"兼疑夏禹功":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也是夏禹治水的功绩。

"鱼龙开辟有":自古以来,这里就有鱼龙的传说,

"菱芡古今同":菱角和芡实也古今相同,未曾改变。

# 同:一作“丰”。,芡:水生植物,叫似荷叶,果实叫芡实,可制芡粉,供食用。一作“芰”。

"闻道奔雷黑":听说有时雷声轰鸣,天空变得漆黑一片,

# 奔雷:急流巨浪声似雷。

"飘零神女雨":神女的雨丝随风飘零,

# 神女雨: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自云:“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断续楚王风":楚王的风则断断续续地吹拂。

# 楚王风:宋玉《风赋》:楚襄王游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日:“快哉此风。”

"欲问支机石":想要询问那支机石的下落,

# 支机石:传说中织女支机之石。

"如临献宝宫":仿佛置身于献宝的宫殿之中。

# 献宝宫:传说穆天子沉璧于河。

"九秋惊雁序":秋天来临时,大雁排列成行,惊飞而起,

"万里狎渔翁":而万里之外的渔翁则悠然自得地与鱼儿为伴。

# 渔翁:一作“樵童”。

"更是无人处":在这无人之处,我更是愿意隐居,

"诛茅任薄躬":砍伐茅草,搭建简陋的茅屋,过着简朴的生活。

# 薄躬:犹贱体。自谦之词。,诛茅:剪除野草以建屋。茅:一作“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池》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池及其周围环境的壮美景色,还通过融入历史传说和神话元素,以及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对于研究唐代文学、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天池》开篇“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诗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出天池的险峻与高远。天池之地,连马都难以到达,只有飞鸟才能穿越岚壁,这样的描绘让人不禁对天池心生向往,同时也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接着,“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诗人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天池的壮丽景象。百顷水面与青云相接,层波荡漾在白石之间,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天池的广阔与深邃,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这两句诗通过“秀气”与“寒空”的对比,既表现了天池周围的自然美景,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秀气腾腾,生机勃勃,而寒空萧瑟,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凄凉。这样的描绘,使得天池的景象更加立体而生动。“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诗人将天池与巫山、夏禹功等历史传说相结合,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天池直对巫山而出,让人不禁联想到巫山的神秘与美丽;而“兼疑夏禹功”,则表达了诗人对夏禹治水功绩的敬仰与怀疑,同时也暗示了天池可能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历史传说。“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天池的自然生态,又隐含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鱼龙开辟,象征着自然界的神奇与古老;菱芡古今同,则表达了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与历史的流转。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历史的厚重。“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诗人以奔雷与浴日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展现了天池的变幻莫测与壮丽多姿。奔雷黑,象征着自然的威力与震撼;浴日红,则表现了天池在阳光照耀下的温暖与生机。这样的描绘,使得天池的景象更加丰富多彩。“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中的神女雨与楚王风,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又隐含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逃避。神女雨的飘零,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楚王风的断续,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这样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诗人以支机石与献宝宫为喻,表达了对神秘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支机石,象征着天界的神秘与美好;献宝宫,则让人联想到宫廷的繁华与珍贵。这样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充满想象力与吸引力。“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渔翁的生活,又隐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九秋惊雁序,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万里狎渔翁,则让人联想到渔翁的逍遥与自在。这样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生与自然。结尾处,“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诗人以“无人处”与“诛茅任薄躬”为结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无人之处,诗人愿意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任由自己的身心在自然中自由翱翔。这样的结尾,既呼应了诗歌的主题与情感,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下一篇: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