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何寥阔":大雅之作何其寥廓稀缺,
# 阔:一作廓。
"斯人尚典刑":所幸你们仍坚守文章典范。
"交期余潦倒":与你们相交时我处境潦倒,
"材力尔精灵":而你们才华卓绝灵动非凡。
"二子声同日":两位贤才同日获得升迁喜讯,
# 声:一作升。
"诸生困一经":众多儒生却困守一部经书终年。
"文章开穾奥":你们的文章能揭开深奥义理,
# 奥:一作隩。,穾:一作窔。
"迁擢润朝廷":晋升后定能为朝廷增光添彩。
"旧好何由展":旧日情谊如何才能舒展,
"新诗更忆听":更盼能再聆听你们的新诗篇。
"别来头并白":分别后我们头发都已斑白,
"相见眼终青":相见时你们仍待我青眼相看。
"伊昔贫皆甚":往昔我们都曾极度贫困,
"同忧心不宁":共同忧心岁月不宁世道艰难。
# 心:一作岁。
"栖遑分半菽":奔波中分享那微薄的粮食,
"浩荡逐流萍":漂泊如浮萍般随波辗转。
"俗态犹猜忌":世俗依旧充满猜忌之心,
# 忌:一作忍。
"妖氛忽杳冥":叛乱的妖氛忽然消散如烟。
# 忽:一作遂。
"独惭投汉阁":我独愧不能像扬雄般投阁明志,
"俱议哭秦庭":曾与你们共议救国之策如申包胥哭秦庭般急切。
# 俱:一作但。
"还蜀只无补":远赴蜀地终究于国事无补,
# 补:一作益。
"囚梁亦固扃":被困梁地也如牢门紧锁般无奈。
"华夷相混合":华夷混杂战乱不休,
"宇宙一膻腥":整个天下都弥漫着腥膻之气。
"帝力收三统":幸好帝王之力收复三统,
"天威总四溟":天威震慑四海终将安定。
"旧都俄望幸":旧都很快可望皇帝临幸,
"清庙肃惟馨":宗庙肃穆香火馨香缭绕。
"杂种虽高垒":敌军虽设高垒固守,
# 垒:一作壁。,虽:一作难。
"长驱甚建瓴":王师进攻如高屋建瓴势不可挡。
"焚香淑景殿":淑景殿中焚香祭祀,
"涨水望云亭":望云亭下江水上涨。
"法驾初还日":天子车驾初还之日,
"群公若会星":众臣如群星汇聚朝堂。
"宫臣仍点染":宫廷近臣仍在润色文告,
"柱史正零丁":而我这柱史却形单影只倍感凄凉。
"官忝趋栖凤":我愧居官职趋赴朝廷,
"朝回叹聚萤":退朝后叹息自己如车胤聚萤般清贫。
# 叹:一作欲。
"唤人看腰袅":有人召唤观赏骏马“腰袅”,
"不嫁惜娉婷":也有人惋惜美人未嫁空留娉婷。
"掘剑知埋狱":如雷焕掘剑知其埋于狱底,
# 掘剑知埋狱:一作掘狱即埋剑。
"提刀见发硎":如庖丁提刀见刀刃如新,
"侏儒应共饱":可现实中侏儒饱食终日,
"渔父忌偏醒":渔父却因清醒而遭忌恨。
"旅泊穷清渭":我漂泊困居于清渭之畔,
"长吟望浊泾":长吟中遥望浑浊的泾水。
"羽书还似急":军书依旧急如星火,
"烽火未全停":烽火尚未完全停歇。
"师老资残寇":军队久战疲惫反助残寇,
"戎生及近坰":战乱已蔓延到近郊之地。
"忠臣辞愤激":忠臣言辞愤激难平,
"烈士涕飘零":志士悲泣涕泪飘零。
"上将盈边鄙":边境上将领众多,
# 上:一作小。
"元勋溢鼎铭":元勋的功绩铭刻鼎铭。
"仰思调玉烛":仰头期盼天下风调雨顺,
"谁定握青萍":又有谁能手握青萍剑平定乾坤。
# 握:一作淬。
"陇俗轻鹦鹉":陇地风俗轻视鹦鹉般的巧言,
"原情类鹡鸰":我与你们的情谊如鹡鸰鸟般相依相亲。
"秋风动关塞":秋风吹动关塞,
"高卧想仪形":我高卧此地思念你们的风采仪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以“大雅”赞叹薛三璩、毕四曜的文章典正,接着“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对比自己潦倒与友人的才华,“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写二人同获升迁,与“诸生”困于经书形成对照,“文章开穾奥,迁擢润朝廷”既赞其文章深邃,又言升迁对朝廷有益,暗表喜悦。“旧好何由展”至“浩荡逐流萍”回忆往昔交情,“别来头并白”写岁月催老,“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用“半菽”“流萍”比喻昔日贫困漂泊,情感真挚。“俗态犹猜忌”至“宇宙一膻腥”转向对时局的忧虑,“妖氛”“华夷相混合”等写战乱动荡,“膻腥”一词凸显对局势的痛心。“帝力收三统”至“柱史正零丁”写朝廷收复失地的希望与现状的矛盾,“法驾初还”似见曙光,但“宫臣仍点染,柱史正零丁”又透露出朝堂的复杂与个人的孤独。“官忝趋栖凤”以下转写自身,“聚萤”用典写自己清贫,“腰袅”“娉婷”以良马、美人喻人才,“掘剑”“提刀”用典故表达才华未展的感慨,“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借“侏儒饱”“渔父醒”讽刺现实不公。“旅泊穷清渭”至结尾,“清渭”“浊泾”既写地点,又喻世道浑浊,“羽书”“烽火”强调战事未休,“忠臣辞愤激”等句为国家命运而悲,“秋风动关塞”以景结情,“想仪形”呼应开篇,收束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思。
上一篇:唐·杜甫《与严二郎奉礼别》
下一篇:唐·杜甫《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