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鶢鶋至鲁门":海鸟鶢鶋飞到鲁门,
"不识钟鼓飨":却不懂欣赏钟鼓盛宴。
"孔翠望赤霄":孔雀翡翠遥望蓝天,
"愁思雕笼养":被困雕笼满心愁怨。
# 思:一作入。
"荥阳冠众儒":荥阳郑公超出众多儒士,
"早闻名公赏":早就受到名公的赞赏。
"地崇士大夫":身份高贵为士大夫敬重,
"况乃气精爽":何况他气质清朗精神昂扬。
# 况乃气精爽:原注:往者公在疾,苏许公颋位尊望重,素未相识,早爱才名,躬自抚问,后结望年之分,远迩嘉之。气精:一作气清,一作精气。
"天然生知姿":天生就有聪慧的资质,
"学立游夏上":学问超过子游子夏之上。
"神农极阙漏":对神农氏的医书能补阙正漏,
"黄石愧师长":黄石公也自愧当不了他的师长。
"药纂西极名":编纂的药书在西域声名远扬,
# 极:一作域。
"兵流指诸掌":对兵法源流也了如指掌。
# 兵流指诸掌:原注:公著荟蕞等诸书,又撰胡本草七卷。
"贯穿无遗恨":知识贯通毫无遗漏遗憾,
"荟蕞何技痒":汇聚琐碎学问也能游刃有余技痒难当。
# 荟蕞何技痒:虔采集异闻,成书四十于卷。苏源明请名《会粹》,取《尔雅》序会粹旧说也。一云荟蕞,草多而小,言著书多小碎事也。
"圭臬星经奥":对星象经典研究精深堪称准则,
# 圭臬:圭以测日景,臬以平水。
"虫篆丹青广":篆书和绘画技艺宽广。
"子云窥未遍":扬雄也难以看遍他的学问,
"方朔谐太枉":东方朔的诙谐比起他来也太失当。
"神翰顾不一":他的书法神奇多样不单一,
"体变钟兼两":字体变化兼具钟繇、王羲之两家之长。
"文传天下口":文章在天下人口中传颂,
"大字犹在榜":榜书大字如今还留在榜上。
"昔献书画图":昔日他进献书画图,
"新诗亦俱往":新诗也一并呈上。
"沧洲动玉陛":隐居的志向打动了朝廷,
# 陛:一作阶。
"宣鹤误一响":却因进献仙鹤误鸣而遭祸殃。
# 宣:一作寡,一作宫。
"三绝自御题":御笔亲题“三绝”之名,
# 三绝自御题:明皇题其诗与书画曰郑虔三绝。
"四方尤所仰":天下四方尤其敬仰。
"嗜酒益疏放":他嗜酒更加豪放不羁,
"弹琴视天壤":弹琴时视天地万物如平常。
"形骸实土木":他的形骸质朴如同土木,
"亲近唯几杖":日常亲近的只有几案手杖。
"未曾寄官曹":未曾在官场中随波逐流,
# 寄:一作记。
"突兀倚书幌":常独自在书幌旁专注于书章。
"晚就芸香阁":晚年才到集贤院任职,
"胡尘昏坱莽":却赶上胡尘弥漫、天下动荡。
"反覆归圣朝":几经波折回归圣朝,
"点染无涤荡":却难以洗脱曾经的污点。
"老蒙台州掾":老来被贬为台州司户,
"泛泛浙江桨":在浙江一带泛着小船飘荡。
# 泛泛:一作遐泛。
"覆穿四明雪":在四明山中顶风冒雪,
"饥拾楢溪橡":饥饿时拾取楢溪的橡实充肠。
"空闻紫芝歌":只空闻隐士的紫芝歌,
"不见杏坛丈":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师长。
"天长眺东南":望向漫长的东南天际,
"秋色馀魍魉":秋色中仿佛还有魍魉游荡。
"别离惨至今":与他别离的惨痛至今难忘,
"斑白徒怀曩":我头发斑白徒然怀想过往。
"春深秦山秀":秦山在春深时依然秀丽,
# 秦:一作泰。
"叶坠清渭朗":清渭畔秋叶飘落一片清朗。
"剧谈王侯门":曾在王侯之门畅谈高论,
"野税林下鞅":也在林下随意谈论世事税章。
"操纸终夕酣":他通宵达旦地挥毫泼墨,
"时物集遐想":面对时物思绪万千遐想联翩。
"词场竟疏阔":如今词场竟然如此寥落,
"平昔滥吹奖":往昔我对他的赞赏并非虚枉。
# 吹:一作咨,一作推。
"百年见存殁":人生百年看尽生死存亡,
"牢落吾安放":我漂泊无依心在何方安放。
# 放:一作仿。
"萧条阮咸在":我如今像阮咸一样萧条落寞,
"出处同世网":无论出仕隐居都被世网捆绑。
"他日访江楼":他日若寻访江楼,
"含凄述飘荡":我将含着凄凉讲述这漂泊的沧桑。
# 含凄述飘荡:原注:著作与今秘书监郑君审,篇翰齐价,谪江陵,故有阮咸江楼之句。
"伤时盗贼未息":感伤时世,盗贼之乱尚未平息,
"兴起王公、":我追念起王公、
"李公":李公,
"叹旧怀贤":感叹往昔岁月,怀念贤才,
"终于张相国":最终写到张相国。
"八公前后存殁":这八位先生先后在世或离世,
"遂不诠次焉":于是不再按顺序编排了。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况乃气精爽”,以“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起兴,用鶢鶋不适应鲁门钟鼓之飨、孔雀翡翠困于雕笼,比喻郑虔才高却未得施展。“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地崇士大夫,况乃气精爽”点明郑虔出身荥阳,才华出众,早获赏识,且气质不凡。此部分从形象塑造看,借鶢鶋、孔雀翡翠暗示郑虔境遇;语言精炼且用典巧妙;表达技巧上,比兴手法奠定全诗惋惜基调,引出对郑虔的描述。“天然生知姿”至“荟蕞何技痒”,“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称郑虔天赋极高,学识超越子游、子夏。“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药纂西极名,兵流指诸掌”,表明其在医药、兵略领域造诣深厚,连神农、黄石公都不及。“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赞叹其学问贯通且能处理各类知识。这部分在内容上全方位展现郑虔学识;语言凝练,大量用典体现其博学;表达技巧上,层层递进,突出其才华横溢。“圭臬星经奥”至“大字犹在榜”,“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写郑虔在星象、书法、绘画方面皆精通。“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以扬雄、东方朔对比,突出郑虔才学更胜一筹。“神翰顾不一,体变钟兼两。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盛赞其书法多变,文章广传。此段从形象上塑造出多才多艺的郑虔;语言工整,对仗精妙;表达技巧上,对比烘托,凸显其艺术成就之高。“昔献书画图”至“弹琴视天壤”,“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叙述郑虔献诗画获御题“三绝”,名震四方,却因进献仙鹤一事出岔子。“嗜酒益疏放,弹琴视天壤”刻画其嗜酒疏狂、视功名如浮云的性情。此部分在内容上呈现郑虔人生起伏;语言简洁,叙事清晰;表达技巧上,叙事与抒情结合,展现其性格与遭际。“形骸实土木”至“点染无涤荡”,“形骸实土木,亲近唯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描绘郑虔不拘小节,专注学问。“晚就芸香阁,胡尘昏坱莽。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讲述其晚年入集贤院,逢安史之乱,虽回归朝廷却难洗污点。从形象塑造看,展现其文人的质朴与无奈;语言平实,表意真切;表达技巧上,叙事铺垫其被贬命运,情感蕴含惋惜。“老蒙台州掾”至“秋色馀魍魉”,“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桨。覆穿四明雪,饥拾楢溪橡”,直白叙述郑虔晚年被贬台州,生活困苦,在雪中奔波,以橡实充饥。“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天长眺东南,秋色馀魍魉”,借典抒发其不遇之感,诗人眺望东南,感怀故人不在,景色凄凉。此段在内容上尽显郑虔贬谪惨状;语言凄苦;表达技巧上,借景抒情、用典,情感充满同情与思念。“别离惨至今”至结尾,“别离惨至今,斑白徒怀曩。春深秦山秀,叶坠清渭朗”,诗人感叹与郑虔别离之痛,忆起往昔景色。“剧谈王侯门,野税林下鞅。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回忆与郑虔交往,在王侯之门畅谈,一起书写创作。“词场竟疏阔,平昔滥吹奖。百年见存殁,牢落吾安放”,感慨词场寥落,叹人生无常,自身漂泊。“萧条阮咸在,出处同世网。他日访江楼,含凄述飘荡”,以阮咸自比,预想日后访江楼会含悲讲述漂泊。此部分在内容上交织对郑虔的思念与自身感慨;语言情真意切;表达技巧上,融叙事、抒情、自比于一体,收束全诗,情感深沉而复杂。
下一篇:唐·杜甫《写怀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