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古战场":下马凭吊古战场,
"四顾但茫然":放眼四望,只见一片茫然。
"风悲浮云去":风声悲凉,浮云飘向远天,
"黄叶坠我前":黄叶纷纷,坠落在眼前。
# 坠:一作“堕”。
"朽骨穴蝼蚁":朽骨成了蚂蚁的巢穴,
"又为蔓草缠":上面还有蔓草纠缠。
"故老行叹息":这凄惨的景象使我叹息,
"今人尚开边":如今的人们是如此地崇尚开边。
# 开边:用武力开拓疆土。此指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发兵攻打吐蕃。
"汉虏互胜负":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
# 胜负:一作“失约”。,汉虏:即敌我。汉为唐,虏为吐蕃。
"封疆不常全":扩充的疆士不能长期保全。
"安得廉耻将":如何才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领,
# 廉耻: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先后破齐、拒秦,安边持重而不生事,其事迹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耻,一作“颇”。
"三军同晏眠":让三军将士得以安眠。
# 晏眠:安眠,高枕无忧。
"高秋登塞山":深秋时节登上寒山,
# 塞:边塞。一作“寒”。
"南望马邑州":向南遥望马邑州。
# 马邑州:唐代州名,在今甘肃天水市与成县之间。《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729)置。
"降虏东击胡":那里居住着归顺的夷人,
# 胡:指安史叛军。,降虏:指居于秦州一带的少数民族。朱鹤龄注:“降虏,谓秦陇间属夷,调发讨贼者。旧注指回纥,非。”
"壮健尽不留":健壮的男子都被征调东击叛军。
"穹庐莽牢落":毡帐荒凉啊人烟稀少,
# 牢落:稀疏貌。,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
"上有行云愁":惨淡的愁云掠过马邑的上空。
"老弱哭道路":老老小小哭于道路,
"愿闻甲兵休":盼望听到战争结束。
"邺中事反覆":邺城战役唐军失败,
# 邺中事反覆:“邺中”二句:指邺城唐军溃败事。事反覆,一作“何萧条”。
"死人积如丘":死人堆积如同山丘。
"诸将已茅土":将领们却已封王封侯,
# 茅土:指受封为王侯。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于被封者。,诸将:指朝中得宠的大将军们。
"载驱谁与谋":有谁为疾行的军队苦心参谋。
# 载驱:即驱驰。《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载,发语词,犹“乃”。
"丰年孰云迟":谁说丰年来迟了,
# 孰:一作“既”,一作“亦”。
"甘泽不在早":甘雨的恩泽并不在早晚。
# 甘泽:即好雨,喜雨。
"耕田秋雨足":自从耕田中下足了秋雨,
"禾黍已映道":禾黍茂盛得遮住了道路。
"春苗九月交":春苗长到了九月,
"颜色同日老":齐刷刷地都黄熟了。
# 同日老:指节令已到,全都成熟。
"劝汝衡门士":奉劝你们这些贫士,
# 衡门:横木为门,贫者居处。
"忽悲尚枯槁":不要悲伤自己的依然枯槁。
# 枯槁:困苦,贫穷。陶渊明《饮酒》之十一:“一生亦枯槁。”
"时来展材力":时运一来自可施展才力,
# 材力:才能,能力。
"先后无丑好":先达与后进并无优劣之分。
"但讶鹿皮翁":只是惊诧那位鹿皮翁,
# 鹿皮翁:即鹿皮公。传说为淄川人,少为府小吏。岑山上有神泉,乃作室其旁,食芝饮泉七十余年。淄水暴涨,呼族人登山,活者六十余人。水退,遣族人下山,自着鹿皮衣,复上阁。后百余年,人又见其卖药于市。事见《列仙传》卷下。
"忘机对芳草":身怀绝技却遁世隐居。
# 芳:一作荒,一作芝。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写杜甫亲眼看到战场后,讽刺那些为了立功而挑起战事的边关将领。杜甫在《兵车行》《前出塞》等诗里就反对皇帝随意发动战争、将领好战邀功,认为国家应该守好边疆而不是随意扩张。这首诗的观点和以前差不多,但有两点不同:一是以前写的战场惨状是想象出来的,这次是亲眼所见;二是以前是唐朝主动攻打别人,现在是吐蕃来攻打唐朝。所以杜甫特别怀念战国时赵国那位能安定边疆却不惹事的将军廉颇。第二首诗写登高远望时,感叹那些将领不能平定叛乱却一个个被封王封侯。杜甫一直对吐蕃趁机入侵很气愤,也担心境内的少数民族趁机作乱。但当他看到马邑州的少数民族被征调去打安史叛军,因为将领无能白白送死,家人痛哭,生活困苦时,又很同情他们,为他们说话。在古代能这样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不同处境的人,是非常难得的。第三首诗和前两首不同,写看到庄稼快丰收了,联想到人才可能大器晚成,用来鼓励读书人。就像种地,就算种得晚些,只要雨水充足,庄稼也能长得快,最后一样能成熟。这让人明白,只要时机到了,民间的人才也能有所作为,不用在意谁先成功谁后成功。这是鼓励人的话,也看出杜甫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诗中关于晚成、晚遇的想法很有道理,一直都能给人鼓励,语言也很简洁有力。
# 子美五言古,短篇如“朝进东门营”“男儿生世间”“献凯日继踵”“下马古战场”……字字精炼,既极其至,长篇又穷极笔力,皆非他人所及也。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此老杜一时漫兴,遂开腐儒议论之门。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孟庄曰:“封疆不常全”,胜亦非福。董益曰:前四句,赋而兴也;中四句,言白骨蔽野,皆为开边而死;末四句、言兵家胜负无常,但得贤将如廉颇惟务谨守,不邀边功,则自然相安。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二首转换一意。前章恨开边者,思及廉颇,谓其止于备御,不开边以要功也。
明王嗣奭《杜臆》
# 诗眼在“尚开边”,咎兆衅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学古之作。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下一篇:唐·杜甫《凤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