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n
xì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à
zhàn
chǎng
dàn
máng
rán
fēng
bēi
yún
huáng
zhuì
qián
xiǔ
xué
lóu
yòu
wéi
màn
cǎo
chán
lǎo
xíng
tàn
jīn
rén
shàng
kāi
biān
hàn
shèng
fēng
jiāng
cháng
quán
ān
lián
chǐ
jiàng
sān
jūn
tóng
yàn
mián
gāo
qiū
dēng
sài
shān
nán
wàng
zhōu
xiáng
dōng
zhuàng
jiàn
jìn
liú
qióng
mǎng
láo
luò
shàng
yǒu
xíng
yún
chóu
lǎo
ruò
dào
yuàn
wén
jiǎ
bīng
xiū
zhōng
shì
fǎn
rén
qiū
zhū
jiàng
máo
zài
shuí
móu
fēng
nián
shú
yún
chí
gān
zài
zǎo
gēng
tián
qiū
shǔ
yìng
dào
chūn
miáo
jiǔ
yuè
jiāo
yán
tóng
lǎo
quàn
héng
mén
shì
bēi
shàng
gǎo
shí
lái
zhǎn
cái
xiān
hòu
chǒu
hǎo
dàn
鹿
wēng
wàng
duì
fāng
cǎo

译文

下马凭吊古战场,放眼四望,只见一片茫然。风声悲凉,浮云飘向远天,黄叶纷纷,坠落在眼前。朽骨成了蚂蚁的巢穴,上面还有蔓草纠缠。这凄惨的景象使我叹息,如今的人们是如此地崇尚开边。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扩充的疆士不能长期保全。如何才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领,让三军将士得以安眠。深秋时节登上寒山,向南遥望马邑州。那里居住着归顺的夷人,健壮的男子都被征调东击叛军。毡帐荒凉啊人烟稀少,惨淡的愁云掠过马邑的上空。老老小小哭于道路,盼望听到战争结束。邺城战役唐军失败,死人堆积如同山丘。将领们却已封王封侯,有谁为疾行的军队苦心参谋。谁说丰年来迟了,甘雨的恩泽并不在早晚。自从耕田中下足了秋雨,禾黍茂盛得遮住了道路。春苗长到了九月,齐刷刷地都黄熟了。奉劝你们这些贫士,不要悲伤自己的依然枯槁。时运一来自可施展才力,先达与后进并无优劣之分。只是惊诧那位鹿皮翁,身怀绝技却遁世隐居。

逐句剖析

"下马古战场":下马凭吊古战场,

"四顾但茫然":放眼四望,只见一片茫然。

"风悲浮云去":风声悲凉,浮云飘向远天,

"黄叶坠我前":黄叶纷纷,坠落在眼前。

# 坠:一作“堕”。

"朽骨穴蝼蚁":朽骨成了蚂蚁的巢穴,

"又为蔓草缠":上面还有蔓草纠缠。

"故老行叹息":这凄惨的景象使我叹息,

"今人尚开边":如今的人们是如此地崇尚开边。

# 开边:用武力开拓疆土。此指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发兵攻打吐蕃。

"汉虏互胜负":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

# 胜负:一作“失约”。,汉虏:即敌我。汉为唐,虏为吐蕃。

"封疆不常全":扩充的疆士不能长期保全。

"安得廉耻将":如何才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领,

# 廉耻: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先后破齐、拒秦,安边持重而不生事,其事迹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耻,一作“颇”。

"三军同晏眠":让三军将士得以安眠。

# 晏眠:安眠,高枕无忧。

"高秋登塞山":深秋时节登上寒山,

# 塞:边塞。一作“寒”。

"南望马邑州":向南遥望马邑州。

# 马邑州:唐代州名,在今甘肃天水市与成县之间。《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729)置。

"降虏东击胡":那里居住着归顺的夷人,

# 胡:指安史叛军。,降虏:指居于秦州一带的少数民族。朱鹤龄注:“降虏,谓秦陇间属夷,调发讨贼者。旧注指回纥,非。”

"壮健尽不留":健壮的男子都被征调东击叛军。

"穹庐莽牢落":毡帐荒凉啊人烟稀少,

# 牢落:稀疏貌。,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

"上有行云愁":惨淡的愁云掠过马邑的上空。

"老弱哭道路":老老小小哭于道路,

"愿闻甲兵休":盼望听到战争结束。

"邺中事反覆":邺城战役唐军失败,

# 邺中事反覆:“邺中”二句:指邺城唐军溃败事。事反覆,一作“何萧条”。

"死人积如丘":死人堆积如同山丘。

"诸将已茅土":将领们却已封王封侯,

# 茅土:指受封为王侯。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于被封者。,诸将:指朝中得宠的大将军们。

"载驱谁与谋":有谁为疾行的军队苦心参谋。

# 载驱:即驱驰。《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载,发语词,犹“乃”。

"丰年孰云迟":谁说丰年来迟了,

# 孰:一作“既”,一作“亦”。

"甘泽不在早":甘雨的恩泽并不在早晚。

# 甘泽:即好雨,喜雨。

"耕田秋雨足":自从耕田中下足了秋雨,

"禾黍已映道":禾黍茂盛得遮住了道路。

"春苗九月交":春苗长到了九月,

"颜色同日老":齐刷刷地都黄熟了。

# 同日老:指节令已到,全都成熟。

"劝汝衡门士":奉劝你们这些贫士,

# 衡门:横木为门,贫者居处。

"忽悲尚枯槁":不要悲伤自己的依然枯槁。

# 枯槁:困苦,贫穷。陶渊明《饮酒》之十一:“一生亦枯槁。”

"时来展材力":时运一来自可施展才力,

# 材力:才能,能力。

"先后无丑好":先达与后进并无优劣之分。

"但讶鹿皮翁":只是惊诧那位鹿皮翁,

# 鹿皮翁:即鹿皮公。传说为淄川人,少为府小吏。岑山上有神泉,乃作室其旁,食芝饮泉七十余年。淄水暴涨,呼族人登山,活者六十余人。水退,遣族人下山,自着鹿皮衣,复上阁。后百余年,人又见其卖药于市。事见《列仙传》卷下。

"忘机对芳草":身怀绝技却遁世隐居。

# 芳:一作荒,一作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遣兴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第一首通过战场见闻,以“朔风飘胡雁”的肃杀景象为背景,尖锐揭露边将“斩获复几何”的虚报战功;第二首聚焦马邑州归附部落被迫东征的荒诞现实,“岂无成都酒”的反问,直指诸将“封侯自有期”的腐败军功制度;第三首则笔锋突转,以“岁晏天峥嵘”的丰收景象喻示“烈士多悲心”的士人情怀,在“终然契真如”的哲理升华中完成对时代困境的精神超越。三首诗作看似独立成篇,实则通过“战乱—制度—人心”的内在逻辑构成完整叙事链,其白描中见深讽、质朴中含警策的语言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大概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那时杜甫正住在甘肃秦州。清代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里说,“诗中言马邑州、邺中事、秋雨足,知其为此时也。”可以确定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写杜甫亲眼看到战场后,讽刺那些为了立功而挑起战事的边关将领。杜甫在《兵车行》《前出塞》等诗里就反对皇帝随意发动战争、将领好战邀功,认为国家应该守好边疆而不是随意扩张。这首诗的观点和以前差不多,但有两点不同:一是以前写的战场惨状是想象出来的,这次是亲眼所见;二是以前是唐朝主动攻打别人,现在是吐蕃来攻打唐朝。所以杜甫特别怀念战国时赵国那位能安定边疆却不惹事的将军廉颇。第二首诗写登高远望时,感叹那些将领不能平定叛乱却一个个被封王封侯。杜甫一直对吐蕃趁机入侵很气愤,也担心境内的少数民族趁机作乱。但当他看到马邑州的少数民族被征调去打安史叛军,因为将领无能白白送死,家人痛哭,生活困苦时,又很同情他们,为他们说话。在古代能这样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不同处境的人,是非常难得的。第三首诗和前两首不同,写看到庄稼快丰收了,联想到人才可能大器晚成,用来鼓励读书人。就像种地,就算种得晚些,只要雨水充足,庄稼也能长得快,最后一样能成熟。这让人明白,只要时机到了,民间的人才也能有所作为,不用在意谁先成功谁后成功。这是鼓励人的话,也看出杜甫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诗中关于晚成、晚遇的想法很有道理,一直都能给人鼓励,语言也很简洁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美五言古,短篇如“朝进东门营”“男儿生世间”“献凯日继踵”“下马古战场”……字字精炼,既极其至,长篇又穷极笔力,皆非他人所及也。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此老杜一时漫兴,遂开腐儒议论之门。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孟庄曰:“封疆不常全”,胜亦非福。董益曰:前四句,赋而兴也;中四句,言白骨蔽野,皆为开边而死;末四句、言兵家胜负无常,但得贤将如廉颇惟务谨守,不邀边功,则自然相安。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二首转换一意。前章恨开边者,思及廉颇,谓其止于备御,不开边以要功也。

明王嗣奭《杜臆》

# 诗眼在“尚开边”,咎兆衅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学古之作。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下一篇:唐·杜甫《凤凰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