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天宝末":天宝末年,
"北收晋阳甲":司徒(李光弼)在北方集结晋阳的军队。
"胡骑攻吾城":胡人骑兵来攻打我们的城池,
# 胡:一作犷。
"愁寂意不惬":让人忧愁寂寞心情不畅。
"人安若泰山":人们安定如泰山,
"蓟北断右胁":但蓟北(安禄山老巢)被切断右翼。
"朔方气乃苏":朔方军士气复苏,
# 乃:一作多。
"黎首见帝业":百姓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二宫泣西郊":两位皇帝在西郊哭泣,
"九庙起颓压":宗庙遭受倾覆之灾。
"未散河阳卒":河阳的士兵还未解散,
"思明伪臣妾":史思明假装臣服。
"复自碣石来":又从碣石而来,
"火焚乾坤猎":战火焚烧,乾坤如同被猎取一般动荡。
"高视笑禄山":李光弼高高地看着叛军,嘲笑安禄山,
"公又大献捷":您(李光弼)又取得大捷。
# 大献捷:一作献大捷。
"异王册崇勋":异姓王受封崇高勋位,
"小敌信所怯":小股敌人确实畏惧。
"拥兵镇河汴":率兵镇守河汴地区,
"千里初妥帖":千里之地初步安定。
"青蝇纷营营":像苍蝇般纷扰不休,
# 纷:一作徒。
"风雨秋一叶":如风雨中飘摇的秋叶。
"内省未入朝":内心反省未能入朝,
"死泪终映睫":临终时眼泪还挂在眼角。
"大屋去高栋":高大的房屋失去栋梁,
"长城扫遗堞":长城只剩下残垣断壁。
"平生白羽扇":他生平所用的白羽扇,
"零落蛟龙匣":如今零落在蛟龙匣中。
"雅望与英姿":高雅的声望和英武的姿容,
# 与:一作叹。
"恻怆槐里接":在槐里(墓地)令人悲伤。
"三军晦光彩":三军失去光彩,
"烈士痛稠叠":烈士们悲痛万分。
"直笔在史臣":史官会秉笔直书,
"将来洗箱箧":将来会洗刷冤屈。
"吾思哭孤冢":我想去哭祭孤坟,
"南纪阻归楫":但南方路途遥远,阻隔了我归去的船只。
"扶颠永萧条":扶持危局却永远萧条,
"未济失利涉":未能渡过难关而失利。
"疲苶竟何人":最终疲惫不堪的是谁,
"洒涕巴东峡":在巴东峡谷洒下泪水。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开头四句):写李光弼在天宝末年临危受命,在晋阳集结军队抵抗叛军。叛军来势汹汹,让人感到忧愁不安。第二段(“人安若泰山”至“黎首见帝业”):描写李光弼稳如泰山,切断叛军右翼,重振朔方军士气,给百姓带来希望。第三段(“二宫泣西郊”至“公又大献捷”):写战乱中皇帝哭泣、宗庙被毁的惨状,以及李光弼多次击败叛军的功绩。第四段(“异王册崇勋”至“千里初妥帖”):叙述李光弼因战功受封异姓王,镇守河汴地区,使局势初步稳定。第五段(“青蝇纷营营”至“死泪终映睫”):写小人谗言害得李光弼未能入朝辅政,最终含恨而终。第六段(“大屋去高栋”至“烈士痛稠叠”):用比喻手法哀悼李光弼之死,朝廷失去栋梁,三军失去光彩。第七段(结尾部分):表达杜甫对李光弼的哀思,想祭拜却受阻,只能在远方洒泪。全诗通过具体史实和生动比喻,既展现了李光弼的功绩,又表达了对忠臣遭遇的痛惜,语言质朴深沉,情感真挚动人。
上一篇:唐·杜甫《牵牛织女》
下一篇:唐·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