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飞玉立尽清秋":大雪纷飞,白鹰如玉立般挺拔,尽显清秋之美,
# 雪:一作云。
"不惜奇毛恣远游":它不惜展示自己独特的羽毛,自由地翱翔远方。
# 奇毛:谓毛骨之异。,惜:爱惜。
"在野只教心力破":在野外,它只管耗尽心力去捕捉猎物,
# 力:一作胆。
"千人何事网罗求":而那些千百人却为何要费尽心思去捕捉它呢?
# 千:一作干,又作于。
"一生自猎知无敌":它一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狩猎,
"百中争能耻下鞲":深知自己无敌于天下,即使百般争斗,也耻于被束缚在驯鹰的皮条上。
# 鞲:皮制的臂套,射箭、架鹰时缚于两臂。,争能:怎能。
"鹏碍九天须却避":大鹏鸟在九天之上也要为它让路,
# 却避:退避。
"兔藏三穴莫深忧":兔子即使藏在三窟之中,也无需过于担忧,因为白鹰自有其高远的志向。
# 穴:一作经,又作营。,藏:一作窟。
"黑鹰不省人间有":黑鹰不知人间的存在,
# 不省:不明白,不知道。
"度海疑从北极来":仿佛是从北极渡海而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它展开强劲的翅膀,乘风飞越北方边塞,
# 正翮:展翅。
"立冬几夜宿阳台":在立冬时节,几夜宿于阳台之上。
# 立:一作玄。
"虞罗自各虚施巧":即使猎人布下巧妙的罗网,也无法捕捉到它,
# 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此指罗者。
"春雁同归必见猜":它与春天的雁群一同归来,也一定会被猜忌。
"万里寒空只一日":它能在万里寒空中一日往返,
"金眸玉爪不凡材":凭借金眸玉爪,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 不:一作未。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黑鹰这一形象上。“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和“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通过对黑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对比:“英雄不生仙又去,零落草间多折碑。”与“金眸玉爪不凡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夸张:“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白鹰的威猛,连大鹏鸟也要为其让路,兔子即使藏在三窟之中也无需过于担忧,因为白鹰自有其高远的志向。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诗人以“雪飞玉立”形容白鹰的洁白与挺拔,展现出其在清秋时节的高洁姿态。白鹰不吝惜自己独特的羽毛,自由地翱翔远方,尽显其不羁与豪迈。颔联:“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诗人描绘白鹰在野外捕猎时的专注与努力,即使心力交瘁也在所不惜。而“千人何事网罗求”则反问为何人们要费尽心思捕捉它,暗示白鹰的自由不应被束缚。颈联:“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白鹰一生凭借自身能力狩猎,深知自己无敌于天下,即使在百般争斗中也耻于被驯服。诗人通过这一联,进一步强调白鹰的独立与自尊。尾联:“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白鹰的威猛,连大鹏鸟也要为其让路,兔子即使藏在三窟之中也无需过于担忧,因为白鹰自有其高远的志向。第二首:首联:“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诗人描绘黑鹰的神秘与超凡,仿佛它不知人间的存在,是从北极渡海而来。这种描写赋予黑鹰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颔联:“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黑鹰展开强劲的翅膀,乘风飞越北方的紫塞,甚至在立冬时节几夜宿于阳台之上。诗人通过这一联,展现了黑鹰的矫健与自由。颈联:“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即使猎人布下巧妙的罗网,也无法捕捉到黑鹰;它与春天的雁群一同归来,也一定会被猜忌。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黑鹰的不凡。尾联:“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黑鹰能够在万里寒空中一日往返,凭借金眸玉爪,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诗人以这一联收尾,再次强调黑鹰的超凡与高远。
# 气魄雄伟,不落纤巧家数。
明王嗣奭
# 太白诗“神鹰梦泽,不顾鸠鸢;为君一击,鹏搏九天”与此同。
明末清初朱鹤龄
上一篇:唐·杜甫《送元二适江左》
下一篇: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