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shí
láng
jué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hòu
guò
rùn
huā
cán
chí
wén
jīng
xiǎo
hào
jiàn
dāng
shí

译文

雨后走过田间,只见那畦垄被雨水滋润得湿漉漉的,花朵已经残败凋零,我迈着迟缓的脚步从旁走过。吟诗作赋的才华让小陆惊叹,你的热情好客的品性在当时就鲜明地展现出来。

逐句剖析

"雨后过畦润":雨后走过田间,只见那畦垄被雨水滋润得湿漉漉的,

# 润:湿润。,畦:泛指田园。

"花残步屐迟":花朵已经残败凋零,我迈着迟缓的脚步从旁走过。

# 迟:迟缓。,屐:本为木制的鞋。后泛指鞋。

"把文惊小陆":吟诗作赋的才华让小陆惊叹,

# 小陆:晋代陆云与兄陆机俱有文名,世称陆云为小陆。后比喻善文者。这里指郑十八。,惊:惊讶。

"好客见当时":你的热情好客的品性在当时就鲜明地展现出来。

# 当时:指郑当时,字庄,西汉大臣,郑桓公十九世孙,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这里指郑十七。,见:显现,显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郑十七郎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是对雨后田园景色的细致叙述,“畦润”与“花残”描绘出雨后田间畦垄被润泽的清新之态,以及花朵残败时诗人缓慢的脚步;后两句以“惊小陆”赞誉友人郑十七郎的文采卓然,以“好客”追忆其热情待客的往昔情谊。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简练的笔触,将田园风物与人物情志相融合,既流露出对友人品格的倾慕,又在平淡叙事中寄寓着对人情世态的深沉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重阳节后,身处云安(今重庆市云阳)期间拜访了郑十七郎。郑十七郎在杜甫到访后赠诗一首,杜甫遂作《答郑十七郎一绝》以回应。诗的前半部分描绘雨后田园景色,后半部分则抒发对郑十七郎的情感。郑十七郎,正是杜甫曾在《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中提及的郑十八(郑贲)的兄长,此番以诗酬答,尽显二人以诗为缘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酬答题材的五言绝句,借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屐迟的景象,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更借夸赞郑十七郎的文才与好客,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把文惊小陆”一句,运用西晋陆云(小陆)的典故,将郑十七郎比作才华出众的陆云,夸赞其文才,使对友人的赞美更具文化底蕴。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屐迟”,诗人描绘雨后之景,“雨后过畦润”清新自然,“花残”却显凋零。“花残”这一景象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美好的消逝,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3. 分段赏析

《答郑十七郎一绝》首句“雨后过畦润”通过雨后田埂泥泞湿润的细节,暗写诗人病中跋涉的艰辛;次句“花残步屐迟”以凋零残花对应步履迟缓,既暗示暮春时令,又隐喻人生迟暮的飘零况味。“把文惊小陆”以西晋文豪陆云(小陆)喻郑十七的文采斐然,凸显赞誉之雅;“好客见当时”化用《史记》中郑庄(字当时)礼贤下士的典故,既点明郑氏兄弟的殷勤待客,又暗含对其家族风骨的追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访郑后,郑赠诗而公答之也。上二叙景,下二言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麂》

下一篇:唐·杜甫《得弟消息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