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iào
shū
èr
shí
liù
yù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dài
běi
yǒu
háo
yīng
shēng
máo
jìn
chì
ér
yóu
shì
lóng
zhōu
míng
qīng
jùn
liú
bèi
rén
jiān
hǎo
shào
nián
bái
shí
wén
shǐ
shí
bīn
shí
jiǔ
shòu
jiào
shū
èr
shí
shēng
huī
zhòng
zhōng
měi
jiàn
shǐ
使
qián
dòng
kǒng
èr
nán
ér
xīn
qín
yǎng
qián
yuán
yuán
nián
chūn
wàn
xìng
shǐ
ān
zhái
zhōu
cǎi
gào
yuǎn
shì
mén
yǒu
wàng
liǎn
rèn
jiù
xíng
nán
dēng
yín
bái
huā
jiàn
chǔ
shān
ǎi
ǎi
xián
yáng
guān
gài
yún
shí
tài
rén
táng
shàng
huì
qīn
wēng
cǎo
míng
guāng
tiān
zhèng
qián
guī
làn
màn
bié
zhōng
gǎn
péng
姿
miù
tōng
jīn
guī
xiǎo
lái
xìng
lǎn
wǎn
jié
yōng
zhuǎn
měi
chóu
huǐ
lìn
zuò
jué
tiān
zhǎi
xiàn
jūn
chǐ
齿
xīn
xíng
néng
lín
qiè
duì
jiǔ
néng
chī
huí
shēn
shì
绿
cǎn
dàn
huāng
lǎo
yàn
chūn
rěn
āi
háo
dài
mài
shí
zāi
gāo
fēi
yàn
xuàn
liàn
xīn
cháng
yún
shī
湿
bāo
xié
hàn
shuǐ
ráo
shí
lìng
xuān
chē
chí
shuāi
bēi

译文

代北之地有勇猛的雄鹰,生下的雏鹰羽毛尽呈赤色。渥洼水畔的骐骥幼驹,尤其奇异的是那如龙之脊的身形。李舟父子皆是声名远扬之辈,品格清峻在同辈中堪称翘楚。人间的优秀少年,并非都需生得皮肤白皙。十五岁便学识渊博,通晓文史,十八岁已能周旋于宾客之间。十九岁被授予校书郎之职,二十岁便声名显赫。每当在人群中见到他,都让我暗自惊叹心动。自愧担心自家两个儿子,即便辛勤培养也难及他这般出息。乾元元年的春天,百姓才刚刚得以安居。李舟身着华美的官服,告诉我他即将远行赴任。家中父母固然倚门盼归,他却整理衣襟踏上征程。南行途中吟诵《白华》诗篇,已然望见楚山的碧色。繁华的咸阳都城,冠盖云集一日日愈显稠密。何时能让太夫人,在堂上与亲戚们欢聚一堂。你的父亲在明光殿草拟文诰,天子正虚心倾听他的奏对。归期哪能随意延误,离别之情终究令人感怀激荡。反观我如蓬草般卑微的资质,竟误列朝廷官职名册。从小习性疏懒,晚年更是慵倦至极。我常常忧愁悔恨之事频生,仿佛觉得天地都变得狭窄。羡慕你正当盛年,行事能时刻保持戒惧谨慎。临别的情意十分恳切,面对美酒却难以下咽。回身望向绿色的原野,一片惨淡如同荒芜的沼泽。老雁在春日里忍饥挨饿,哀号着等待枯麦成熟。而你恰似那适时高飞的燕子,新生的羽翼已绚烂丰满。那长长的云雾笼罩着褒斜道,汉水中布满巨大的岩石。可别让你的轩车迟迟不归,我身染衰疾,悲叹往昔岁月。

逐句剖析

"代北有豪鹰":代北之地有勇猛的雄鹰,

# 豪鹰:雄鹰。,代北:即代州,辖区相当于今山西北部的代县、繁峙县、五台县、原平市。

"生子毛尽赤":生下的雏鹰羽毛尽呈赤色。

# 生子毛尽赤:谓毛色上有血点,为名鹰的特征之一。

"渥洼骐骥儿":渥洼水畔的骐骥幼驹,

# 儿:全唐诗校:“一作种。”

"尤异是龙脊":尤其奇异的是那如龙之脊的身形。

# 龙:校云:“一作虎。”据改。汉《天马歌》:“虎脊两,化若鬼。”(《汉书·礼乐志二》)

"李舟名父子":李舟父子皆是声名远扬之辈,

# 名父子:名父之子。

"清峻流辈伯":品格清峻在同辈中堪称翘楚。

# 伯:最为出众者。,流辈:同辈,同一流。流,全唐诗校:“一作时。”

"人间好少年":人间的优秀少年,

# 好:全唐诗校“一作妙”。

"不必须白皙":并非都需生得皮肤白皙。

# 白皙:肤色洁白。汉乐府《陌上桑》:“为人洁白哲。”皙:一作晰。

"十五富文史":十五岁便学识渊博,通晓文史,

"十八足宾客":十八岁已能周旋于宾客之间。

# 足宾客:交游甚广。

"十九授校书":十九岁被授予校书郎之职,

"二十声辉赫":二十岁便声名显赫。

# 辉:全唐诗校:“一作燀,一作煊,一作烨。”

"众中每一见":每当在人群中见到他,

# 众中:人群之中。

"使我潜动魄":都让我暗自惊叹心动。

# 潜:暗中。

"自恐二男儿":自愧担心自家两个儿子,

# 二男儿:指杜甫之子宗文、宗武。

"辛勤养无益":即便辛勤培养也难及他这般出息。

"乾元元年春":乾元元年的春天,

# 元:全唐诗校:“一作二。”

"万姓始安宅":百姓才刚刚得以安居。

# 万姓:犹百姓。

"舟也衣彩衣":李舟身着华美的官服,

# 彩衣:老莱子孝养双亲,行年七十,常穿五色彩衣,作婴儿状,以博父母一笑。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师觉授《孝子传》。后用作孝亲的典故。

"告我欲远适":告诉我他即将远行赴任。

"倚门固有望":家中父母固然倚门盼归,

# 倚门:形容慈母盼望儿女归来的殷切心情。《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敛衽就行役":他却整理衣襟踏上征程。

# 行役:行旅之事。,敛衽:整理衣服。

"南登吟白华":南行途中吟诵《白华》诗篇,

# 白华:《诗·小雅》逸诗篇名。《诗序》:“《白华》,孝子之洁白也。”,南登:南行。

"已见楚山碧":已然望见楚山的碧色。

# 楚山:楚地的山。舟母所在之处。

"蔼蔼咸阳都":繁华的咸阳都城,

# 咸阳都:西京长安。,蔼蔼:盛大貌。

"冠盖日云积":冠盖云集一日日愈显稠密。

# 日云:全唐诗校:“一作已如。”,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驾。冠,礼帽;盖,车盖。

"何时太夫人":何时能让太夫人,

# 太夫人:尊称舟母。

"堂上会亲戚":在堂上与亲戚们欢聚一堂。

"汝翁草明光":你的父亲在明光殿草拟文诰,

# 明光:汉代宫殿名。此借指唐宫。,草:起草。,汝翁:尊称舟父。

"天子正前席":天子正虚心倾听他的奏对。

# 正前席:移坐而前。汉文帝坐宣室,召贾谊问鬼神事。至夜半,文帝前席。事见《汉书·贾谊传》。此句言得皇帝器重。

"归期岂烂漫":归期哪能随意延误,

# 烂漫:遥远貌。漫,全唐诗校:“一作熳。”

"别意终感激":离别之情终究令人感怀激荡。

"顾我蓬屋姿":反观我如蓬草般卑微的资质,

# 顾:念。

"谬通金闺籍":竟误列朝廷官职名册。

# 金闺籍:《谢眺栅出尚书省》:“既通金闺籍。”金闺:即金马门,本汉宫门名,代指朝廷。闺:全唐诗校:“一作门。”

"小来习性懒":从小习性疏懒,

"晚节慵转剧":晚年更是慵倦至极。

# 慵:懒。,节:全唐诗校:“一作岁。”

"每愁悔吝作":我常常忧愁悔恨之事频生,

# 悔吝:犹悔恨。《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如觉天地窄":仿佛觉得天地都变得狭窄。

"羡君齿发新":羡慕你正当盛年,

# 齿发新:指年青。

"行己能夕惕":行事能时刻保持戒惧谨慎。

# 夕惕:形容戒慎恐俱,不敢怠慢。

"临岐意颇切":临别的情意十分恳切,

# 临岐:分道惜别。

"对酒不能吃":面对美酒却难以下咽。

"回身视绿野":回身望向绿色的原野,

"惨澹如荒泽":一片惨淡如同荒芜的沼泽。

# 荒泽:战乱后的原野景象。

"老雁春忍饥":老雁在春日里忍饥挨饿,

# 春忍:全唐诗校:“一作忍春。”

"哀号待枯麦":哀号着等待枯麦成熟。

"时哉高飞燕":而你恰似那适时高飞的燕子,

"绚练新羽翮":新生的羽翼已绚烂丰满。

# 绚练:疾速。

"长云湿褒斜":那长长的云雾笼罩着褒斜道,

# 褒斜:古道名,也称褒斜道,因褒水、斜水流经而得名。南口称褒谷,在今陕西勉县褒城镇北十里;北口称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通道山势险要,自古为川陕交通要道。

"汉水饶巨石":汉水中布满巨大的岩石。

"无令轩车迟":可别让你的轩车迟迟不归,

"衰疾悲夙昔":我身染衰疾,悲叹往昔岁月。

# 夙昔:昔时,往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20首。两京收复后,李校书赴蜀中迎母亲来京,杜甫以此诗相送。诗中先以“豪鹰”“骐骥”等喻赞李校书才具出众、少年有为,继而写其奉亲远役的孝行,又叹自身习性慵懒、衰疾困顿,更借“老雁忍饥”等景暗寓乱后民生之艰。全诗既含对后辈的赞赏勉励,亦抒发个人身世感慨与对时局的隐忧,风格沉郁,情感深挚,于叙事抒情中见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为唐代杜甫所创作的诗作。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两京收复后,李校书前往蜀中迎接母亲赴京,杜甫作此五言古诗相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借李校书赴蜀中迎亲之事,表达对其才具的赞颂与远行的勉励,同时抒发自身无家可归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四句以比兴开篇。诗人以“代北豪鹰”“渥洼骐骥”为喻,前者以雄鹰毛色纯赤凸显其不凡,后者用渥洼水神马(典出《史记》)的“龙脊”特征,暗喻李校书家族如良种异兽般卓绝。两个典故叠加,既贴合唐人推崇将门与贵胄的风气,又以猛禽、神驹的剽悍形象,为李校书的出场奠定了“卓荦不群”的基调,手法上借物喻人,浑然天成。“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皙”四句切入正题。“名父子”点明李校书父子皆为名流,“清峻流辈伯”直言其品格清高峻拔,冠绝同辈。“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皙”跳出外貌评判窠臼,以“不必须白皙”反俗见,强调内在才德的重要性,既暗合李校书的才学特质,也体现杜甫对人才的独到认知,四句由家族到个人,由外在到内在,层层递进。“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四句以年龄为轴,铺陈李校书的成长轨迹。十五岁“富文史”见其早慧,十八岁“足宾客”显其社交能力,十九岁授校书郎、二十岁“声辉赫”则极言仕途顺遂。四句用具体年龄节点排比而下,如年谱般清晰,以时间的线性流动强化其少年得志的形象,语言简练明快,却将人物才学、交游、官职、声名的跃升尽括其中,足见杜甫“诗中有史”的笔力。“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四句转入抒情。“潜动魄”写诗人对李校书的震撼之感,“潜”字暗藏赏识之深;“自恐二男儿”以己度人,由李的出众反观自家子女,担忧“辛勤养无益”,既是对李的高度认可,亦含对后辈教育的隐忧。此四句从旁观者视角切入,以真情实感拉近与读者距离,在赞人中融入舐犊之情,避免了一味褒奖的空泛。“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四句点明时代背景与事件缘起。“乾元元年春”标注时间,安史之乱后“万姓始安宅”,百姓初获安居,为送别增添乱世初平的特殊语境;“衣彩衣”化用“彩衣娱亲”典故,既指李校书身着华服,亦暗含其孝子身份;“告我欲远适”直言送别事由,叙事简洁,却将个人离合置于家国动荡的大背景下,赋予寻常送别以历史纵深感。“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四句写李校书的忠孝两全。“倚门有望”化用“倚门倚闾”,言家中亲长盼归;“敛衽就行役”则表其整理衣襟赴任,以“固”字见其明知亲盼而仍以责任为重。“南登吟白华”(《白华》为孝子之诗)想象其途中吟诵诗篇,暗颂孝思;“楚山碧”以青翠山色烘托行程,既写实又含“前程如碧”的隐喻,四句于叙事中见品格,景语与情语交融。“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四句转笔写长安与愿景。“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描绘长安权贵云集之景,与李校书的才俊形成呼应;“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以问句悬想未来,“堂上会亲戚”勾勒家族欢聚场景,既呼应前文“倚门有望”的孝思,亦寄寓对其仕途平顺、早日荣归的期许。此四句由现实转理想,以长安的繁华反衬游子的归心,笔法宕开又收束于人情。“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四句颂其父并嘱归期。“草明光”(在明光殿草拟诏令)写李父为朝廷重臣,“天子正前席”化用汉文帝问贾谊典故,极言其受重用;“归期岂烂漫”以反问叮嘱莫要拖延归期,“感激”状别情深厚。此四句既赞家门荣光,又以“岂”字透出家国责任与亲情牵挂的微妙平衡,于庄重中见温情,符合杜甫“沉郁顿挫”的抒情风格。“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四句自谦身世。“蓬屋姿”自比才疏貌陋,“谬通金闺籍”称自己误列仕途,尽显谦逊;“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剖白性格疏懒,且晚年愈甚,与李校书的勤勉形成鲜明对比。此四句以自嘲笔法松弛全诗节奏,既避免一味褒奖的谀态,亦借个人境遇的反差,隐见乱世中文人的不同生存状态,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四句直抒胸臆。“悔吝作”谓忧患频生,“天地窄”以夸张写心境压抑,暗寓乱世文人的精神困境;“羡君齿发新”对比李的青春勃发,“夕惕”化用《周易》“夕惕若厉”,劝其保持戒慎。此四句以“愁”“羡”二字勾连情感,既写自身的压抑,又表对后辈的期许,一抑一扬中,见出杜甫对世道与人生的双重思考。“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四句刻画临别场景。“临岐意颇切”直言不舍,“对酒不能吃”以细节写情难自抑;“回身视绿野”的动作,将视线从人转向自然,“惨澹如荒泽”以荒寂原野烘托心境,既实写战乱后民生凋敝(如“老雁春忍饥”),亦虚写内心的苍凉。此四句以白描手法收束抒情,景中含情,将个人别绪与时代伤痛交织,深化了全诗的沉郁基调。“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四句以比兴作结。“老雁”自喻,忍饥待麦,既写自身困境,亦暗指战乱后百姓的苦难;“高飞燕”喻李校书,“绚练新羽翮”赞其羽翼丰满、正当高飞之时。“时哉”二字既叹老境蹉跎,亦勉后辈把握时机。结句“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以褒斜道、汉水的艰险,喻前路挑战,盼其早建功业,莫负韶华,以“衰疾”自叹收束,于苍凉中见对后辈的拳拳期许,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滕王亭子》

下一篇:唐·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猜你喜欢